编辑: QQ215851406 2016-02-20
外国语文研究

2014 年第

1 辑・232・ 聚光灯下的文字艺术 ―小说 《冷血》 及其改编电影对比评析 南昌大学 叶逸潇 袁雪生 摘要: 《冷血》 作为 非虚构小说 的巅峰之作, 其结合新闻主义和小说艺术的独特手 法, 对司法制度、 犯罪现象等社会问题的抨击, 以及对罪犯这一群体的人文关怀被广泛研 究.

1967 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后也受到极大关注.小说和电影作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艺 术形式, 在叙述方式、 情节设定及表现手法方面都有着不同之处.电影改编只有在忠于原 著精神的基础上加入创新, 才能形成两种艺术间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 《冷血》 ;

电影改编;

对比评析 作者简介: 叶逸潇, 文学硕士,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电子

邮箱: liuyexinsoso@sina.com 袁雪生, 文学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当代美国文学研究, 电子

邮箱: xshyuan@163.com

1 引言 杜鲁门・ 卡波特(Truman Capote, 1924―1984) 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

1959 年, 《纽约时报》 刊登了富农柯勒特 (Clutter) 一家四口被枪杀的新闻 , 这 则看似寻常的新闻被卡波特敏锐地捕捉到, 通过走访案件相关人员, 收集了几 千页资料, 耗时六年, 终于在

1965 年完成了著名的 非虚构小说 (non-fictional novel)① 《冷血》 (In Cold Blood) . 《冷血》 不同于一般的新闻报道, 作者精细的 文字、 独特的叙事、 丰富的想象, 使新闻报道与小说艺术完美融合.小说的社会 意义也备受关注, 作者以客观的态度分析了社会、 家庭、 环境对青年凶犯生活、 思想、 感情的影响, 以真挚的同情慨叹美国青少年的畸形发展, 促使人们认真思 考问题 (秦小孟, 1986: 383) .该书奠定了卡波特在文坛上的地位,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称其为 我们这一代最为杰出的作家 (盖茨, 1990) .小 说正式出版后, 盘踞畅销书榜首长达一年之久.书的畅销也使其成了导演的宠 聚光灯下的文字艺术―小说《冷血》及其改编电影对比评析 ・233・ 儿, 先后于

1967 年和

1996 年被搬上大银幕.1967 年, 导演布鲁克斯 (Richard Brooks) 将小说拍成电影, 一举获得第

40 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导演 、 最佳原 创音乐 、 最佳摄影 和 最佳改编剧本 四项提名.2008 年, 国家影片登记部 认为其在 文化上、 历史上、 美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② 而将其收录. 小说是文字艺术, 电影是影像艺术.小说通过文字感染力赋予读者思考空 间, 但小说表达具有模糊性, 尤其是一些晦涩难懂的经典之作只能供人瞻仰, 游 离于时代边缘.而电影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通过强烈的光影对比、 直观的画面刺 激、 美妙的音乐烘托 , 把文本承载的精神结合时代特色传递给观影者, 但电影的 直观性剥夺了观众的个人理解和想象空间.笔者试图从叙述方式、 情节设定以 及表现手法三方面对

1967 年版改编电影 《冷血》 与原著进行对比评析, 从而探 讨电影和文本之间的互动.

2 叙述方式对比 叙述是一种说话方式, 不同的叙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小说 《冷血》 之所以能被改编成电影, 很大程度是因为其运用了与电影相同的、 可相互转 化的叙述元素.电影和小说都采用了平行线式的叙述模式: 第一组平行线为被 害家庭最后一天的生活和两名犯人实施犯罪前的行动, 这组平行线在被害人一 家被枪杀时交叉结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