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南门路口 | 2019-07-05 |
内容提要: 博物馆的儿童教育一直为国际博物馆界所关注, 发达国家不仅开设专门的儿童博物 馆, 还在几乎每个博物馆都专门配置儿童活动区域, 根据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行为模式设计儿童探索 教育活动. 在我国, 目前博物馆的儿童教育功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广州南越王博物馆借鉴了西方 博物馆儿童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通过设计适合儿童活动的 南越玩国 互动区域, 为儿童打开了 博物馆的大门, 也为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探索了新模式. 关键词: 南越玩国 博物馆 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 G260 文献标识码: A
2005 年曹兵武在 《博物馆观察》 中发出呼吁: 博物馆: 请多给儿童一点空间. [1] 但6年过去了, 中国博物馆界针对儿童观众的服务仍然没有太大 的变化.有的博物馆甚至拒绝
12 岁以下的儿童 进入, 认为他们看不懂, 也不能理解抽象的历史. 儿童是长期被博物馆忽略的群体, 博物馆大多不 重视儿童观众的存在, 更谈不上对儿童的教育功 能.传统博物馆的展示对儿童而言, 实在太难懂、 也太复杂了, 无论是展览的内容、 手法, 还是展品 的高度及艰深难懂的说明文字, 都无法吸引儿童 的兴趣.而发达国家的博物馆却是另一番景象: 几乎每个博物馆, 即使是以艺术、 历史和自然为主 题的博物馆, 都专门配置了儿童活动区域, 真正地 贯彻了 0~99 岁的博物馆终身学习计划.本文将 借鉴国际博物馆的儿童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并 结合南越王博物馆增设的 南越玩国 儿童教育互 动区域的设计, 探讨在中国遗址类博物馆中开展 儿童教育活动的可行性. 一 借鉴西方国家博物馆儿童教育理念和实 践经验 近一百年来, 西方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儿童与 儿童教育发展.儿童心理学虽然起源于欧洲, 但 是真正重视儿童博物馆的建设并将之与儿童教育 结合的却是从美国开始, 而且使得全世界的博物 馆都逐渐重视儿童教育, 有的博物馆将局部的展 场腾出来, 发展为服务儿童教育的空间, 以符合这 项重大的社会需求[2] . 博物馆教育理论是建立在新的儿童行为科学 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的新教育.主要代表人物如: 蒙特梭利 (Maria Montessori,1870~1952) 从生理 学、 心理学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 认为儿童有一种 天生想去探索并理解自己所居住世界的欲望.她 强调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从观察和动手做的学习 经验来认识世界[3] . 杜威(John Dewey,1859~ 1952) 提出了应当把儿童视作积极学习者的观点.在此之前, 人们认为儿童应当安静地坐在座位 上, 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被动地学习, 而杜威相信儿 童通过 活动 才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再有, 杜威 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将儿童看成一个整体, 并应重视 儿童对环境的适应性.他反对教育局限于知识的 学习, 主张向儿童传授思考方法, 让他们适应校园 外的大千世界.他特别主张儿童应该掌握思考的 方法, 成为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杜威的革新教育认 为: 尊重儿童、 整合式的课程、 自我导向的活动, 以 博物馆新论 博物馆儿童教育理念与 南越玩国 互动区域的设计 王芳(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东广州 51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