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 2014-03-02 |
二、集体备课的三个阶段 ?? 集体备课,搞不好就会变了味.我们学校前几年刚刚开始搞集体备课时,各老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没有认真考虑教法.集体备课时,就你一句我一句不得要领地胡扯一通,结果一无所得.后来,大家总结了经验教训,一改以往的作法,设想出一套要求明确、内容具体的集体备课模式,主要分三个分阶段进行:
1、备前准备阶段.进行集体备课之前,先明确备课的内容,提出备课任务,要求教师先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握好重点和难点,确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方向,设计出适当的课型,选择适当的教法.此外,还要求教师认真阅读与教材有关的报纸杂志.这样,才能了解有关教法、学法,才能吸取他人好的教学经验,开阔自己的视野.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可以为课堂的授课增加营养,而且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才真正能做到研究教材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课型设计与选择教法上比较优劣.
2、备课研讨阶段.这是集体备课的重要阶段,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三是备教法. 先说一下备教材.因教师在准备环节已充分钻研了教材,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主要就自己在钻研教材时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集多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来解决疑问.可以说,备教材在整个备课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教师素质的体现,阅读钻研深入细致,才会使授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在这一环节,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掌握和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和要求,对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第二,要结合全学期教学计划,做到兼顾全局,突出重点.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握教材的整体性与全面性,把教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第三,要把单元教案与课文教案一起备,使单元知识目标能具体落实到每一篇课文之中.教师只有深入、全面地熟悉教材,领会大纲精神,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教学结构. 再说备学生.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妄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厢情愿地讲个不停,结果只能是 吃力不讨好 ,因此,对学生进行研究,是上好课的必不可少的一环.首先,必须认清学生的群体特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需求.其次,教师还应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小结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各自情况因材施教.正如孙子兵法所说,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掌握好学生情况,提前制定上课的策略,做到心中有数,稳操胜券,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最后说一下备教法.所谓 教法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方式和手段.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以保证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的积极性.虽然说 教无定法 ,但是,教法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如果教师能正确使用教学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这无疑有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备课时,老师先提出自己的教学观点供他人参考,再由集体讨论选择适合教材特点的适当的教学法.从导语的设计,到问题的导引,再到内容的小结,甚至到作业的布置,都应有全盘的把握.
3、课后反馈阶段.课后的反馈看似可有可无,事实上,无论之前准备得多充分的课,也不可能是一节完美的课.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 意外 发生,如何应对这些 意外 ,往往可以成为备课活动中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们的课后反馈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个阶段,备课组长要及时组织组员讨论各人在上课时碰到的问题,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甚至要鼓励组员多动笔写教学反思.智者说:天才与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天才能比别人多想一步.如果能坚持做好课后反思,它将会为集体备课增添画龙点睛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