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ong447385 | 2019-07-13 |
一、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范环境监管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质量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安全限量标准、食品检验检测方法标准,制定鲜活食品冷链储运安全标准,加快建立、完善统一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法制办).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修订.根据我国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过渡标准或分级标准. 专栏3 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制定重点 环境污染控制标准 制订以粮食作物、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产地环境为重点的污染控制标准. 食品安全相关标准 制订无公害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和监管所需的产地环境标准,粮食及优势主要农产品标准,农药、化肥合理使用标准,转基因生物安全标准,动物疫病防治标准;
完成约500项农药、兽药、有害重金属元素限量和检验方法等方面标准制订和修订;
完成生物毒素、有害微生物限量和检验方法等方面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完成营养标识、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卫生标准、食品污染物基础卫生标准和检验方法、食品产品卫生标准、微生物限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制订和修订;
制订鲜活食品冷链物流温度及操作规程标准等储运及流通安全相关标准(商务部). 标准化示范 建立大宗鲜活农产品、优势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体系和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4. 构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基础设施,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国家对重点企业的食品安全要素的直报网络;
建立高性能、易管理、安全性强的食品安全动态信息数据库;
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形成服务于食品安全监测分析、信息通报、事件预警、应急处理和食品安全科研及社会公众服务的网络协同工作环境.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制度. 专栏4 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重点工程 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 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逐步形成统
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 电子监管 逐步建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电子监管网,实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条件和产品质量电子监管. 食品安全信息中心 以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为基础,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中心,对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综合分析和监测;
对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和预警. 5. 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 开展食品安全科学的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研究(科技部)和食品安全科研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应用技术和相关战略研究.跟踪研究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主要贸易国食品安全监管手段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通报评议.加强食品安全技术能力建设,初步建成既有自主创新能力又与国际接轨、开放的食品安全科研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科技部) 专栏5 食品安全科技研究重点 跟踪研究 包括国际食品法典、主要贸易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政策、法律法规与标准、安全保证技术措施、关键检测技术等内容. 评价技术研究 涉及食品新原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转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接触材料. 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涉及病原微生物、农兽药残留、新资源食品、化学性(含生物毒素)危害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