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 2019-11-03 |
会过日子的家庭总会将可回收的废旧报纸等物品积攒起来,每逢职业废品回收人吆喝着经过时,便叫住他们,以此 称斤论两,换回一把蓝蓝绿绿的钞票.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会积攒的家庭往往能够一次换回相当于许多人几分之一 的工资收入,节俭又环保,而这一画面也成为许多人珍贵的童年回忆. 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从事废品回收,于垃圾堆里 掘金 的人一度沦为各色行当中的最底层.他们放弃农田,背 井离乡,游弋在都市边缘,曾经抱着 外出发财 的梦想出门闯荡,却苦于目不识丁或无一技之长,只能在城市中扮演 着卑微的角色.如今,在行情跌宕和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双重压力下,他们或停业转行,或改头换面,转换角色,努力 适应社会潮流,寻找着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狭小空间. 名副其实 破烂王 每天早上,家住蛟川街道,来自江苏灌云的陈 先烈、刘美云 (化名) 夫妻起床之后都要忙上好一 阵子.做早餐,送孙子上学,然后就是将前一天回 收来未整理完的废旧物品打包整理好,送到最近的 废品回收点卖掉套现,接着,继续新一天的奔波谋 生. 陈师傅说,自己5
5 岁,又没什么文化, 去工 厂打小工人家都不要 ,能做的只有靠收集转卖别人 眼中的 垃圾 挣点养老钱. 陈先烈来镇海收废品已有近十年光景.起先, 他和妻子在老家种田,因为儿子来浙江打工,婚后 说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带孩子,于是夫妻俩才决定放 弃农田追随儿子外出务工. 来到沿海城市,一切都是陌生的.语言不通, 性格内向,夫妻俩找不到别的出路,早些年看人家 收废品似乎还挺挣钱,于是东拼西凑借了点钱,不 嫌脏不嫌累地干上了这活儿. 走进陈先烈租住的不到3
0 平方米的小平房内, 几乎看不到新物件―― ―老式闹钟、掉了瓷的旧面盆、 不知年代的雕花斗柜,甚至还有纸面早已发黄的毛 主席画像……这些都是老陈夫妻收集再利用的 宝贝 . 走进这里,仿佛进入时光博物馆,一切都是旧 的.就连他家前院后门都堆满了暂时未卖的废品. 陈先烈自嘲, 谁让我是干这行的呢. 在他居住的村子附近,还有几家这样的 破烂 王 .除了他们和少数原住居民,这里已经人迹罕 至.因为城市规划的缘故,不少房屋上用大红笔划 上了 拆 字,陈先烈说不知道自己在这里还能撑 多久,或许转移阵地,或者将来就考虑直接回乡养 老了. 废纸4 毛钱每公斤,纸箱根据其大小厚薄卖2 毛5 到3 毛每公斤,塑料瓶5 分或一毛钱一个,按公斤收 最多不到1 .
3 元钱……在不少人家百元钞票都不够花 一天的年代,像陈师傅这样的废品收购者却只能在 锱铢必较中讨生活.每当遇上特别会砍价的顾客, 陈师傅就特别头疼.他说,如今行情低迷,收集的 时间都不够,只能求量多,还要打包运送,到了废 品回收站还得跟商家讨个欢喜求多点差价.有时候, 时间耗在路上,一天就那么过去了,还挣不回一顿 像样的午餐钱,回到家只会觉得又累又沮丧. 干这行也不容易.陈师傅伸出手给记者看,指 关节粗大,手心手背满是泥垢、老茧和伤痕.曾有 数次,他被锈钢铁划破手臂,伤口发炎,光打针吃 药就破费上千元. 然而, 最怕不是累,是遭人瞧不起. 陈师傅 说,同行大多跟自己一样,都是城市 透明人 ―― ― 走进小区任吆喝,走出小区无人识 有时候 还会被人戳脊梁骨,说我们脏,影响环境.如果有 得选,我也不愿干这个. 常在涨鉴社区一带专职收废品的 姐妹花 王素英、周开兰 (均为化名) 对此亦深有感触.在 家乡,她们都是出了名的干农活与家务的一把好手, 来到城里,为了融入环境,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 丢人 ,她们总把 工作服 洗得干干净净,穿得 周周正正,就连收来的废品也在小三轮上有条有理 码得整整齐齐,也依然无法阻挡歧视的语言和目光. 谁让我们没文化,只能跟破烂打交道. 周开 兰悲观地说,就算自己衣服洗得再干净,也摆脱不 了负面的评价. 但我们做的是正经行业,不偷不 抢,给本地居民服务,就冲这点我们也要挺直腰 板. 行业 没落 寻出路 攒了一年的旧报纸,才卖5
0 多块钱;
就用了几 年的煤气灶,当废铁才卖1
0 块,这废品怎么越来越卖 不上价啦?
5 月1
8 日,家住庄市街道柳岸晨韵的张女 士向记者感叹道. 不是我们压价,是现在行情的确太低. 与她交 易的废品回收人,来自四川的周全明师傅告诉记者, 近年废品回收行业持续低迷,居民 变废为现 早就 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记者在周师傅的介绍下到附近专业废品回收点转 了一圈,只见店面生意冷清,咨询到的收购价格与张 女士的转手价基本一致. 据其中一家废品回购点老板介绍,近年来商品市 场价格走低,导致原本就在低位徘徊的废品也成了真 正的 破烂 ,利润越来越小,出现了不少市民不愿 卖,相关商家也不愿收的局面. 周全明说,最初与他一道做废品回购生意的老乡 近几年都纷纷转行了.剩下的都是找不到合适工作 的,即使在做也是半兼职,平时做做这个行当只当补 贴家用. 我们都是熟人加走量,才能拿到很少的利润. 周师傅说,如今城里待不下,村里也要求废品收购散 户必须现收现卖,不能堆积垃圾影响市容, 干这行 又苦又不挣钱,很多人撑不下去索性回家种田.
5 月1
7 日下午4 时许,记者在蛟川街道迎周村新老 周也遇到了几名收工回家的废品回收人. 今天生意咋样? 别提了,天气也不好,就收了点纸盒报纸和一 台小电视,卖不了几个钱…… 在他们的交流声中,记者凑上前去打听了一番, 才得知,原来,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废品回收集中 地,行情好的时候,每逢双休日,数家废品回收站前 挤满了满载而归的职业废品回收者或 破烂王 ,周 边村落和人员集中的生活小区是这些人的争抢目标. 后来,经过政府系列规范整治行动,这里无证无照营 业点关门不少,加上行情逐渐低迷,作为中间人的废 品回购者生意也不好做了,很多人禁不住赔本纷纷转 行,有的卖水果,有的改去企业打工,而记者碰巧遇 到的这几位,都是剩下的极少部分 无业可转 的坚 守者. 坚持的人也有坚持的原因.骆驼街道专职废旧品 回收的山东籍外来务工人员吴成表示,自己没有文 凭,一来镇海就以这个行业为起步职业,积累了不少 人脉,加上对其中的门道和政策规定比较了解,中途 放弃觉得比较可惜. 跳槽 以后再兼职 过去,大家都把我们干废品回收的跟捡垃圾的 流浪汉一起称作破烂王,我就要用行动证明,我们不 是破烂王,我们是有行业规范,能收拾干净的正经职 业. 安徽籍外来务工人员王文涛已经来镇海1
0 多年 了,他收废品的日子就长达1
0 年之久.现如今,他在 蛟川街道某矿泉水厂有了一份工作,而他在自己的生 活小区内所设置的废旧家电收购点也成了周边居民最 信赖、常光顾的地方. 周一到周五,上班;
双休日和休息时间兼职收废 品,这是王文涛如今的生活常态.他和妻子一起把 废旧品回收 这个行业坚持了下来,因为 自己生 活也节俭,看不惯别人浪费,有回收价值的东西就一 定要让它们到应有的位置发挥功用. 区流管办 今日镇海 联办
2 0
1 4 年5 月2
3 日 星期五 总第1
3 4 期 编辑/ 组版:潘萍萍
电话:8
6 2
7 5
9 7
0 出租房频漏水 楼下住户遭殃 本报讯 (记者陈秋君) 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