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9-11-06 |
一、 团队名称:印遇龙院士生猪生态养殖营养调控创新团队
二、 提名意见 我单位认真审阅了该团队推荐书及附件材料, 确认全部材料真实 有效, 相关栏目均符合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的填写要求.
按照 规定,已对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 该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生猪生态养殖,聚焦高品质、低 残留、 低排放的集约型生猪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建立, 获得的技术创新 及应用已在全国养猪业优势区域进行了示范推广, 影响了中国巨大的 猪肉健康市场和亿万群众的健康, 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效 益. 该团队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
1 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
10 多项;
获授 权发明专利
60 件;
出版中英文专著
10 部,发表 SCI 论文
400 多篇, 被Science、Nature、Cell、PNAS 等国际著名杂志他引
8157 次.团队 研究瞄准国际学术理论发展前沿, 国际合作交流活跃, 产生了显著的 国际学术影响.团队老中青搭配、学术氛围浓厚、创新性强、实力雄 厚, 在猪肠道健康、 猪氨基酸营养和猪营养消化论文数量与引用率均 为全球排名第一,团队领衔人印遇龙的 H 指数高达 54,自2011 年以 来一直是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者,2014 年获中国引文桂 冠奖(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奖者) .该团队是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 生猪生态养殖营养调控创新队伍,成果引领了生猪生态养殖行业发 展,整体影响力居国际领先地位. 提名该团队为湖南省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
三、团队简介 1. 团队建设情况 印遇龙创新团队以
1988 年获得本领域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基金 猪饲料氨基酸回肠末端利用率的研究(0388018) 资助为标志,面 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科技创新与突破,通过
30 年的奋斗,现有研究人 员30 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中组部万人计划
4 人、中科院百人 计划
3 人、湖南省百人计划
1 人、科技部创新推进计划中青领军人才
4 人、湖湘英才计划和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人才
6 人、中国科协青托人才
2 人、 湖南省杰出青年
2 人. 团队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在国际上具有重大影响 的生猪生态养殖营养调控创新队伍,引领了国内外生猪生态养殖行业发 展,整体影响力居国际领先地位. 2. 创新能力与水平 (1)创新成果 团队以 瞄准国际前沿、引领和带动发展方向、服务 国家重大需求 为目标,通过 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针对生猪生态养 殖饲料利用率低、 仔猪肠道功能不健全和营养素排放量大等生产实际亟待 解决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① 基于猪饲料 营养价值评定等方法学方面的突破构建了以日粮淀粉组成和特性及葡萄 糖释放速率为标志的理想蛋白质理论体系, 完善了国际经典回肠理想氨基 酸模式;
从分子水平诠释了仔猪肠道发育和黏膜更新过程蛋白质代谢和氨 基酸感应利用规律, 揭示了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调控仔猪肠道健康的分子 基础.② 针对猪饲料采食量低、营养消化吸收率低、生猪生长阻滞、粪 氮排放污染严重等实际生产需求问题, 创建了核心营养素消化利用率数据 库、 创立了生猪低氮磷日粮源头减控技术、 实现了仔猪肠道健康调控技术 等关键技术突破.③ 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与产品集成创新,研发了 系列低蛋白、无抗、低矿物元素排放的饲料产品.猪低氮磷日粮源头减控 技术体系使生长肥育猪日粮蛋白质水平可降低 3~4%,饲料利用率提高 5%~8%,减少氮排放量 25~30%、磷排放量 15~19%,平均每头节约饲料 成本约 50~70 元;
仔猪肠道健康关键技术使仔猪日增重提高 12~20%以上, 饲料利用率改善 10~15%以上,腹泻率下降 25~35%以上;
微量元素减控 技术使肥育猪的铜铁锌锰元素排放量减少了 40~50%,饲料中重金属铅镉 砷含量比过去的减少了 90%. (2) 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与产业化应用广泛, 支撑培育了湖南唐人神 集团、新希望六和、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与企业研发的国家饲料新产品 苏氨酸锌、 佳乐锌以及甘氨酸微量元素系列有机微量元素名牌产品, 年销 售量达
4 万吨以上,国内市场占有量近 40%,减少了我国近
15 万吨微量 元素的使用.与企业共同研发的精氨酸生素、半乳甘露寡糖,壳聚糖、低 聚异麦芽糖、酵母水解物、? -葡聚糖等产品在全国 80%的饲料和养殖企业 广泛运用,且远销
60 多个国家.团队创建的按猪饲料氨基酸回肠末端利 用率配置日粮和生长肥育猪低氮低矿环保日粮技术体系,从2008 以来不 仅论文被全球广泛引用,而且实用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推广面 30% 以上, 并继续稳步增加, 使用该类饲料可以减少猪粪尿中氮排放 25~30%、 矿物元素排放量减少 40~50%、每头猪节约饲料成本 50~70 元,经济效益 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成果应用单位湖南唐人神集团、新希望六和、温氏 集团、 江西双胞胎集团、 福建傲农集团等
160 多家饲料和养殖企业获得了 显著的直接经济效益,并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 3. 学术影响与社会贡献 (1)学术影响 团队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省部级科技成果一 等奖
10 多项;
获授权发明专利
60 件;
出版中英文专著
15 部;
发表 SCI 收录论文
416 篇(近年在全球畜牧学科最有影响力的杂志 J Anim Sci 发 表论文
30 多篇,是近
5 年全球在该杂志发表论文重多的团队) ,被《Science》 《Nature》 《Cell》 《PNAS》等国际著名 SCI 杂志他引
8157 次, 中文论文他引
6389 次.以关键词 piglets and intestine 、 pig and amino acids 和 pig and digestion 检索发表的猪肠道健康、猪氨基酸营养以及 猪营养消化的论文数量均为全球排名第一.团队领衔人印遇龙的 H 指数 从2014 年的
32 上升到 54,且自
2011 年以来,一直是汤森路透全球高被 引科学家入选者,2014 年获中国引文桂冠奖(是中国农业领域唯一获奖 者) . 国际合作交流活跃达到
300 人次, 主办大型国内外学术会议
30 多次, 参加会议人数总计
3 万多人(收看视频人次达
35 万人次) . (2)社会贡献 ① 印遇龙院士作为国家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科技创新联盟顾问, 协同农业部向国务院提出了 《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的报告,该报告通过国家主席习近平审阅后,
2017 年5月31 号己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文. ②创建了 一带一路 东帝汶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国际种养结合研发中心、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中医与农业分会、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 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 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研发与成果交流转化平台, 具有国内外
160 多个产学研示范基地,促进了畜牧业发展及企业的技术升级.③团队 的创新成果应用广泛, 辐射了全国
30 多个省市和国外
67 个国家多家养殖 企业,提高了行业竞争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应用企 业的养猪料重比从 4~6:1 改善到 2.5~3:1,全程日增重从 400~600 克增 加到 700~900 克,平均每头母猪窝产活仔数增加
1 头,初生活仔窝重提 高7%~12%,同时减少粪尿中 30%以上的氮磷排放,微量元素减控技术 使饲料中重金属铅镉砷含量减少 90%,铜铁锌锰元素排放量减少了 40~50%. 4. 持续发展与服务能力 (1)具备结构优化、学科交叉的人才队伍,团队骨干成员承担国家 科研任务能力和科研产出逐步提升,具备科技创新领军能力. (2)拥有多 个国家和国际研发平台, 以及国内外
160 多个产学研示范基地, 完善的创 新平台体系将发挥更大作用. (3)利用完善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产品辐 射和技术培训,有效地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 (4)生态养殖研究领域成果 能促进人类健康研究领域的拓展, 支持和引领国际生态农业 (可持续农业) 的发展.
四、主要成员姓名 带头 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技 术职务 所在单位 研究领域 团队工作时间 (年)
1 1 印遇 龙男63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 猪营养与生 态养殖
31 2 谭碧 娥女40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 猪营养生理 生化
14 3 吴信 男40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 猪营养与环 境调控
14 主要 成员
4 李铁 军男2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 猪营养与健 康养殖
29 5 黄瑞 林男55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 猪营养与健 康养殖
31 6 贺建 华男56 教授 湖南农业大学 动物营养
14 7 孔祥 峰男45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 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兽医与健 康养殖
14 8 杨焕 胜男33 教授 湖南师范大学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