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 2019-11-07 |
1 6
3 .
c o m 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 责任编辑/张国强 张萱 实习编辑/苗盼桃 习主席指出, 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 经风雨、 见世面才能壮筋骨、 长才干.这 既是对党员干部坚定人生方向、 树立正 确成才观的谆谆教诲, 也饱含对广大官 兵主动经风雨、 长本领的殷殷期盼. 捷径, 就是近路.走捷径能省时省 力, 以更短距离、 更快速度到达目的地. 捷径虽然好走, 但并非事事都有捷径可 循, 更多情况下还得靠稳扎稳打、 步步为 营.兵法讲: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意为 先有胜利把握再去交战, 不打无准备之 仗.定向越野中有一个原则叫 有路不 越野 , 比赛选手规划路线时通常选择现 有道路, 即使因此而绕远, 也比盲目越野 更加节省体力. 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辩证唯物 主义认为, 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没 有达到一定程度量的积累, 就不能实现 质的飞跃.古往今来, 但凡在某一领域 有所成就的人, 大多经受过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的磨砺,有过 头悬梁,锥刺 股 的奋进.作家格拉德威尔对此有过 经典概括: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 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 成 .有时候看似走上了捷径, 一时捷足 先登, 实则容易在歧途上越陷越深.捷 径窘步、 竭泽而渔、 揠苗助长……说的正 是这个道理.现实中, 有些人热衷自我 设计, 重视学历、 履历的 颜值 , 忽视了 能力的实际提升;
有的心气浮躁, 不能沉 下心来研究工作、 琢磨问题;
有的甚至为 了 走捷径 突破了纪律和法律的底线, 成为了反面典型.凡此种种, 本质上是 心态不正、 作风漂浮, 不愿踏实付出, 结 果往往事与愿违. 物体位置越高, 拥有的势能越大;
一 个人思想沉淀和实践积累越多, 内含的 创造势能也会越大.经历过惊涛骇浪的 水手, 更懂得如何驾驭船舶;
经受过严格 训练的运动员, 更容易在赛场上出色发 挥.马克思、 恩格斯提出 实践成才 的 著名论断, 认为应该通过实践来培养、 检 验和评判人才.当我们的经历、 积累、 思 考足够丰富, 思维方式、 视野格局、 处事 态度达到新境界, 成长成才自然会水到 渠成. 实践成才是青年官兵成长的必由之 路.如果军队是一座大熔炉, 基层就是 炉火烧得最旺的地方;
如果军队是一所 大学校, 演训场就是教与学、 学与思最鲜 活最生动的地方.优秀的军人无一例外 都是成长于近乎残酷的挑战和磨炼之 中.军旅作家吴东峰做过统计: 在我采 访的2
0 0多位开国将帅中,
9 0 % 以上都负 过伤.如果把他们身上的战创累积起 来,比任何国家将军身上的战创都要 多! 事辍者无功, 耕怠者无获.青年官 兵应当多到基层一线锻炼本领, 在大项 任务中增长才干, 以 燕子垒窝 的恒劲、 蚂蚁啃骨 的韧劲、 九牛爬坡 的拼劲 砥砺奋进, 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奋 斗中锻炼成才. (作者单位:
6 6
1 5 7部队) 牢记 成长无捷径可走 朱沛军 北宋初期, 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编 写一部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全书共1000 卷, 摘录了
1600 多种古籍.编成 后, 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到 三卷, 一年内全部看完.当时, 曾有人 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 还要去读内容这么多的一部书, 太辛苦 了, 就劝他少看些, 以免过度劳神.宋 太宗却回答说: 开卷有益, 朕不以为劳 也. 开卷有益 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古代印刷条件十分有限, 加之书籍 匮乏, 因此喜好读书之人借书、 抄书的 现象屡见不鲜.明朝 开国文臣之首 宋濂就十分喜欢读书.因为家里穷, 没 有书读, 他就向藏书之家借书, 并亲手 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寒冷时, 即使砚池里的墨 汁结成冰, 手指冻得不能屈伸, 他也不 敢放松.抄写完毕后, 宋濂赶快把书送 还, 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如今, 我国 每年出版
20 多万种新书, 加上存量书 目, 可谓书海浩瀚, 不必再为读书而 手 自笔录, 计日以还 .不仅如此, 随着手 机阅读、 在线阅读等多种阅读模式的兴 起, 开卷 早已不再是什么难事.如今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总量呈几何级 数增长.书籍的可选择性虽多, 但是人 的精力有限,即使废寝忘食地读书学习, 所能学到的知识也非常有限.因此 在有限的时间里, 干什么学什么、 缺什 么补什么,更新读书观念,从 开卷有益 到 开有益卷 , 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了.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读 书史 .从书中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 是寂寞的坚守,也是一种有趣味的学习.《习 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中就提到, 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 习近平 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他带来 不少书, 不仅自己经常看, 也把书借给 别的知青和村里的老乡看, 他也从别的 知青那里借书、 找书看.后来习主席在 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 读书已成了 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 思想活力, 让人得到智慧启发, 让人滋 养浩然之气. 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 是更重要的学习 . 开有益卷 最终目 的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将学到的知 识用在工作中, 落在实践中, 把知识转 化为能力.好书读多了, 视野开阔了, 人往往也会变得谦逊、 沉着, 看问题能 拨云见日.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 一种 健康的生活方式, 做到好读乐读, 就可 以变 要我读 为 我要读 , 不是 学一 阵 , 而是 学一生 . 遍地是黄金, 还要明眼人.读书也 一样, 虽说 书中自有黄金屋 , 但世上 书籍浩如烟海, 爱读书还要会读书, 读 了要能辨优劣, 多 开有益卷 , 才不致 徒费功夫. 多 开有益卷 刘含钰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一些人 常被纷杂的观点冲淡了思考, 被浮躁的 情绪架空了认知.这时, 有必要让自己 静下来, 沉淀内心, 思考总结, 在处 静 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一位农场主为了找到掉进谷仓里 的金表, 悬赏
1000 金币, 工人们为此把 谷仓翻了个底朝天, 仍是遍寻不着.而 一个小男孩则静静地躺在谷仓的一角, 听到谷堆下传来 嘀嗒嘀嗒 的声音,找到了表.这启示我们, 有时候竭尽全 力却少有所获时, 不如换一种方式, 让 自己沉静下来, 排除杂念, 找寻被忽略 的细节, 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果没有养成处 静 的意识和能力,往往会在忙乱中迷失自我.非洲有种吸血蝙蝠,身躯虽小,却是野马的天敌.可实际上,杀死野马的并不是蝙蝠,当野马遭遇蝙蝠进攻时,就会惊慌狂奔,最终没有死于蝙蝠的吸血,而是死于筋疲力尽.工作生活中,我们都难免会遇到种种让人烦躁的问题,与其漫无目的四处出击,不如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找准方向,摸索方法, 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军人更要培养处 静 的能力, 做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麋鹿兴于左而 目不瞬 .一方面要立足使命担当, 在处 静 中排除私心杂念, 练就不受外界 干扰的定力;
另一方面要戒急戒躁, 在处 静 中深入思考, 总结经验, 增长才 干, 在各项任务的锤炼摔打中砥砺意志 品格.如此才能在紧要关头稳得住、 跟 得上、 打得赢. 在处 静 中积蓄力量 孙连臣 钉子精神 源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的一段著名论述.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谈到学习时说,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其中就是一个 挤 和 钻 的功夫.对于一些同志反映的学习没时间的问题,他认为,这就好比木匠用钉子向木头一 挤 ,木头让了步,就成功了,工作再忙,时间也可以 挤 出来,这是个办法;
有的同志反映基础太差、学习太难、看不懂,他说就要像木匠用钉子钻木头一样 钻 进去,多看看,不懂的东西就懂了. 对军人而言, 要打赢明天的战争, 不 注重加强学习是不行的.当前, 新知识 层出不穷, 新技术日新月异, 新的战法训 法不断涌现, 许多东西需要及时去学习, 那种 一觉醒来就怕落伍 的紧迫感应当 更加强烈.加强学习是当务之急, 更是 提升战斗力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发扬 太忙就挤 和 不懂就钻 的 钉子精神 , 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 一刻不停 地增强本领, 让手中装备尽快形成战斗 力,发挥最大效能,让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融于实战. 习主席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面临的矛盾困难就好比一颗颗钉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也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