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9-11-10
十日谈 记忆中的学校 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A

2 8

2 0

1 5 年11月18日星期三 责任编辑: 祝鸣华 编辑

邮箱: z mh @x mw b . c o m. c n 以艺载德 以艺促智 吴文珍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之 间我曾经任职的高安路第一小 学迎来了建校六十华诞.我不 禁燃起对高一小学那遥远而又 亲近的思念,屈指算来,我自 ! # 年来到高一小学担任校 长兼支部书记的工作,直至 ! $ 年调离,将近十年的悠 悠岁月在此度过.十年间,如 烟的往事实在太多,断断续续 的回忆,有的却清晰如昨. 我们高一小学位于上海的 西南角,地处文化艺术界人士 居住较为集中之地段,又紧邻 市府办公部门,所处环境相当 特殊.根据学校的情况及新时 代对教育的新要求,我以 艺 术教育 为突破口,提出 锐 意改革创新,坚持全面育人, 办出学校特色 的办学理念, 力求轻负担、高质量地培养学 生全面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 育的进程.在这一办学理念的 指导下,我们学校年年都举办 以 金色的童年 为主题的艺 术节,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在每届艺术节活动中,我 们为高一小学的每位学生都搭 建起表现自己艺术才华的舞 台,鼓励每一个高一的孩子都 积极参与进来.孩子们自 信地从学校各类艺术团队 中走向舞台中央,展示着 从合唱、舞蹈、京剧表 演、各类乐器演奏及健美 操等社团中学到的本领.在这 些孩子表演的同时,还会穿插 来自校书画社的孩子们的现场 演绎,而校摄影社团成员们的 身影也活跃在场上的各个角 落,记录下小伙伴们精彩、珍 贵的美好瞬间.除了这些艺术 团队的孩子们,我们还根据孩 子们的不同特长,鼓励其挖掘 自身潜能,发挥他们的主动 性、创造性,并努力为他们创 设呈现自己艺术才能的空间, 以艺载德,以艺促智,使每个 孩子都能在艺术节活动中受 益.每年的艺术节活动充分发 挥了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进 一步推动了我校艺术教育的发 展,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 每年的学校艺术节活动 中,我校的老师们都默默地奉 献着,各艺术团队的指导老师 们除了每周有计划地分阶段训 练,更是在艺术节活动准备期 间加班加点,为孩子们能更完 美地展现自己的艺术特长而尽 心尽职.而一些有着缝纫手艺 的老师,在当时活动资金有限 的情况下,在自己的教育教学 工作外,主动承担起了缝制演 出服的任务.我记得当时有好 几位老师分工合作,为校合唱 团几十名学生制作出了精美的 演出服.倪老师心灵手巧,精 于设计,亲自为孩子们画样、 剪裁了贴身的背心,几十件下 来,手上都裁出了泡;

教导处 的陈老师则特地从邻居家 借来了缝纫机,接过倪老 师剪裁好的背心,一件一 件进行缝制,每天几小时 干下来,连脚都踏酸了, 但她仍旧坚持着,直到所有的 演出服加工成型;

熨烫是服装 缝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加 工工序,当时同样身为教导的 吴老师,特意从家中带来红心 牌电熨斗,细心地为这几十件 演出服各部位进行定形处理% 使服装外观更平挺了.我们合 唱团的孩子们穿上了老师们亲 手制作的剪裁合身、缝制细 密、熨烫挺括的演出服装,更神 采奕奕了.还有一批老师为各种 演出道具贡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 智.老师们乐于奉献,不计报酬 的精神让我很是感动. 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还离不开 来自家长们的支持.让我印象很 深的是我们的一位来自音乐学院 的家长―― ―石震明教授,他的日 常工作本来就相当繁忙,但依然 随叫随到 ,在百忙中抽出时间 来学校为教师大合唱精心编排曲 目并耐心指导,激情指挥,使我 们的教师大合唱环节每次都能让 人耳目一新.这些年来,我们学 校不仅在学校的操场举办过艺术 节展示活动,还将艺术展示的舞 台移至更大、更专业的场所,如 卢湾体育馆 甚至是 万人体 育馆 . 那条上学 的路,走过了 两代人. 松江佘山与宜兴小壶尹军沪上有山有水且产茶的地方非松江 佘山莫属,而能够把佘山与宜兴小壶联 系在一起的人, 唯明代松江陈继儒是也.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创意开 发 一手壶 ,即一只手便能稳托把玩、 欣赏、品茗、介于大壶与微型壶之间的 小茶壶,成为宜兴小壶首创者. 《 阳羡 茗壶系 》 记一代壶艺宗师时大彬,初自 仿供春得手,喜作大壶.后游娄东,闻 陈眉公与琅琊、太原诸公论茶,乃作小 壶.时大彬曾派弟子蒋伯C至松江东佘 山,具体聆听眉公小壶创意构思,回到 宜兴后,师徒一并研制,烧出了精美的 一手壶.由此,逐渐式微的宜兴制壶 业,也因大壶改小壶而转衰为盛.明万 历三十七年 ( !&

'

) ,时大彬感怀使之 茅塞顿开的陈继儒品茗高论,专为眉公制作了一把白 泥瓜棱小壶,此壶现藏美国三藩市亚洲艺术博物馆, 壶底铭文楷书十二字: 品外居士清赏,已西重九, 大彬. 据悉,陈继儒又号 品外居士 . 茶美、水美、壶美,是为饮茶三绝.陈继儒之所 以能够创意出精美实用的一手壶,与其久居松江东佘 山的生活体验有关.佘山有东西两峰,虽然高度均不 足百米,但如松江九峰中的横云山曾是黄公望、董其 昌画山水的模特一样, 苍翠葱茏, 灵动诱人, 尤其是双 峰体态如乳圆润,很像大地掌心托起的一对云间茶 壶.佘山水美, 洗心泉 、 沸香泉 之水,清冽可 口且带有温性, 山上产茶, 茶名古称 本山茶 ,康熙 皇帝巡幸松江府,赐名佘山为 兰笋山 ,茶名改称 兰笋山茶 ;

今为佘山绿茶, 美称 上海龙井 .佘山 茶场现有茶园 () 亩,年产绿茶 *)) 斤左右.故,松 江佘山客观具备了创意中国明代小壶的诸多要素. 人称 山中宰相 的陈继儒,一生与茶结缘,这 是其能够与时俱进首创宜兴小壶的成因所在.据陈继 儒自述,他在东佘山过着 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 锄花;

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 的清幽生活. 一苦二静,以茶修身,是陈继儒每天必做的功课.他 说自己 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 奇珍,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 ;

夜坐东佘山 神清之宝 ,拥炉闲话, 渴则敲冰煮茗,饥则拨火煨芋.徐霞客 游历天下之初,曾先后四次至东佘山拜 访陈继儒.陈继儒说: 家有三亩园,花木郁郁,客 来煮茗,谈上都贵游,人间可喜事 ;

又言仰观山, 俯听水, 能脱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 .陈继儒以 为, 煎茶非漫浪,要须人品与茶相得 ;

品茗,大壶 不便且不雅观,宜人手一壶,自得把玩雅赏趣味;

邀 友品茗,人不宜多而杂, 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 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正所谓 热汤如沸, 茶不胜酒;

幽韵如云,酒不胜茶.茶类隐,酒类侠;

酒固道广,茶亦德素. 上述论点,大多载于陈继儒 《 小窗幽记 》 .陈继儒所言精辟、独到,发人深省,故其《小窗幽记》 与 《围炉夜话》《菜根潭》 并称为 中国人修身养性 的三大必读著作. 陈继儒卒于明崇祯十二年 ( +&

( ) ,享年 $, 岁. 他是在绿香满路、永日忘归中托着一把小茶壶安然长 眠于东佘山麓的;

掩埋他的山泥筑墩高起,冢如壶 立.正所谓人在草木中而得 茶 字,遂了他 不可 一日无此君 的心愿. 文化杂咏 二胡 胡中行 诗文 孙绍波 图 钢琴一键一音符 上下其弦笑二胡 何必漫夸西乐好 大千世界本模糊 西方文化讲逻辑,讲细节;

东方文化讲意境,讲 全局.两者之异,考钢琴与二胡可知矣.崇洋者重钢 琴而轻二胡,余不以为然.钢琴二胡,本无优劣.若 非欲定其甲乙,余则以为二胡音律之模糊性,乃与宇 宙特征相契合.世界本模糊,是东方文化之所长也. 秋风三醉木芙蓉邬志星在秋色最美的叶色与花卉中,除桂 花、菊花两大名花外,再有一种花也挺 美的,也是有名气的花,那就是木芙蓉 了!它是一种不怕霜冷的漂亮花,它的 花在水边映出倒影如朝霞散绮,花光 波影,十分迷人.木芙蓉最大特点是会 变色,一日三变,清晨白色或粉红色, 到傍晚又变成深红色了,真是一种魔术 花. 木芙蓉在古代就十分受喜爱.战国 时代,诗人屈原就有 采薜荔兮水中, 搴芙蓉兮木末 ( 《 九哥 ・ 湘君 》 ) 之句, 说明 ,))) 多年前已广泛栽植,受人宠 爱了.木芙蓉品种不是太多,变色的叫 醉芙蓉,黄色花朵的叫 黄槿 ,大红芙蓉花似牡丹, 花为重瓣,另外还有西洋芙蓉,叶片大,开花早,花 色繁多.芙蓉花色一日三变,所以又有 三醉芙蓉 之美称,它植在水边最美,池畔也不错,最好与一种 叫 蓼花 相配,便有 红蓼花开水国之秋 绝佳景 色了.近代作家周瘦鹃先生,也园艺家,喜欢种花弄 草,他家花园是闻名的园林,里面就有蓼花与木芙蓉 种在池边,他觉得这两种花在菊花开后是最美的深秋 景色,曾写了 《 蓼花和木芙蓉 》 一文细细描绘了这两 种花卉的醉心之美. 上海的公园原来大多有木芙蓉种植,为菊花开后 最美秋花,尤其在水边、墙边、沟渠之地种植,有野 趣和自然美.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耐潮 湿,不怕霜,有 拒霜花 之称,也是多年生长的 花,在上海冬天严寒时,地上部分枯萎,明年春天又 萌发新枝至秋末又花开满枝.不知何故,近年木芙 蓉在各公园少见到了!是遗憾呀!我倒在学校,医院,老工房绿地还能见到不少.可能是一些部门喜新 厌旧,大引舶来花木,如加拿利海枣、华盛顿棕榈 等,还有郁金香、风信子,而把已适应上海的老花木 都忘了. 木芙蓉原产在四川、广东、云南等地,一般高数 尺,但也有奇芙蓉,到江西可看到如大树高的木芙 蓉,在长沙有庇亩余的芙蓉,在云南、 四川还有人 看到高耸数 丈的木芙蓉!说明木 芙蓉有许多品种,还没发 掘.上海园艺人应有这水 平把木芙蓉引种、培育 好,品种会很多,使上海 秋色更美吧. 木芙蓉会变色是由于 木芙蓉中花卉花青素的变 化造成的,开花初时无色 花青素起主导作用,花为 白色,经阳光照射,气温 升高,呼吸加快,细胞液 中酸性增加,花色转红, 到傍晚酸更浓就使花变大 红呈紫到凋落.木芙蓉种 植古人赞之有三利,一利 皮可制麻,干为柴薪;

二 利山麓植之可固路基使砂 石不冲进溪涧,河床不淤 塞;

三利庭院深秋菊花开 后它再点秋景.为时令名 花,怡情悦目. 天堂俱可登 胡晓军 惊闻巴黎遭受史上最 严重的恐怖袭击,不尽悲 愤,也让我想起年前的法 国之行. 巴黎是富丽的,卢浮 宫、 凡尔赛宫奢侈繁华, 彰 显皇家气派;

巴黎是辉煌 的, 凯旋门、 埃菲尔塔壮美 雄伟, 挥洒胜利豪情;

巴黎是浪漫的, 左岸、 香榭丽舍大街精致时 尚, 氤氲人文气息. 然 而富丽有了,素朴没 了;

辉煌有了, 平静没了;

浪漫有了, 沉稳没了. 要领 略素朴、 平静和沉稳, 必得 遁出巴黎之外,如距其四 小时车程的圣米歇尔山. 向北一路行去,放眼 均是蔚蓝碧绿. 景致虽好, 却也不免审美疲劳,新奇 之感渐行渐淡,终于被眼 皮轻轻遮住了.懵懂中, 耳畔传来车轮 沙沙 之声,车身也微微振动起 来.急睁眼看,碧绿已消 失殆尽,脚下是大片的灰 色沙石.猛抬头望,一座 圆锥形的小山赫然就在天 海交际之处.昨天我在巴 黎街头买的圣米歇尔山模 型,此刻仿佛暴长了几万 倍,矗立在我的面前. 原以为 仙人指路 是中国独有,听了介绍, 方知不然.相传八世纪初 一个中夜,红衣主教欧贝 偶发一梦,梦见大天使米 歇尔风神庄肃,缓缓伸手 指向一座海边小山,却不 则声.初不以为意,不料 此梦一做便是三天.第三 天的凌晨,主教终于觉 悟,一声号令,率众寻到 此处,建起了修道院.在 此后的八百年里,教众多 次大兴土木,终于成就了 这座 西方奇迹 . 山,本不足奇,方圆 不过千米, 海拔未及百米;

但山上的建筑群,便委实 当得起一个奇字了.由于 依据山势而建,因此它们 同呈锥形,参差错落,层 叠向上,建筑高度超过小 山本身倍余,逼人而来的 奇崛震撼,缘此而生. 沿青石板的步道进 入,一边拾级而上,一边 抬头仰望.建筑越发 显得修长威严,每一 幢楼宇、每一条拱线 甚至每一丝花纹,都 从容地回旋、向上, 仿佛在指引人向上飞升、 飞升,直到顶端的修道 院. 修道院分为三层,底 层两个大殿,为接纳朝圣 者所用.二层为研修室和 会客室, 石室穹窿高耸, 石 桌石凳一应俱全,更配有 硕大的壁炉.在这个海角 石堡里,一到寒潮袭来的 秋冬,拥有火炉的石室, 便是圣灵眷顾的福地了. 穿过石室凡几,上得 台阶许多,终于到了第三 层的内庭和回廊.外层厚 实的花岗岩墙,内层的流 线连拱廊柱,合力将内庭 撑起.从廊下仰头而望, 哥特尖顶高耸,楼宇巍峨 壮观,尤其是米歇尔雕像 金光披拂,正手持利剑, 指向苍穹.他的剑尖,正 是全山所有建筑的最高 端.当年,大天使曾指示 主教在此修建圣殿,想必 是看中这里的海天风光, 便于清修.如今,他又将 圣剑高举过顶,会否是嫌 此山已被俗扰、地球已无 净所,于是暗命相关人士 登月攀星、为其在太空开 辟一片乐土? 在廊中眺望远方,又 是一番感触.谁能想到山 海苍茫之中,居然藏着如 此细腻精致的庭院呢,正 可谓古朴托起了精致,阴 柔回馈了阳刚.海风声 中,我隐约听到管风琴的 吟唱,空灵的乐声和着远 处海浪的拍击,那是出于 人心和自然的和声,冥冥 中涌动着一股自然的神 力.这种神力虽极为雄 强,却毫不张扬,无限温 和而又极度绵长.是的, 力量至于最强,则归于柔 和;

色彩至于绚烂,则必 然归于平淡;

丰富至于浪 漫,则必然归于素朴;

语 言至于丰富,则必然归于 沉思. 下得山来, 已是黄昏, 夕阳将灰沙点化成 满地淡金.回首一 望, 水天之中, 整个 圣米歇尔山通体透 亮, 更增神圣之感. 奇怪的是, 尽管天色不早, 尚有众人徜徉沙滩、倚靠 巨石,谈笑风生、毫无归 意,更有几辆汽车载客姗 姗刚至.一问豁然,原来 山前山后、犄角旮旯,开 着十几家袖珍客栈,从下 午三点或五点起开门揖 客,游客事先必须预订. 显然,这些游客计划在此 小住一宿,既能感受神秘 的黄昏,又可观赏朝旭的 蒸腾.若逢三或九月潮涨 时节,更会有幸得见排空 巨浪、一轮红日,此景足 以使灵魂与其一起飞升. 有人调侃旅行,说不 过是一群在本地呆腻了的 人,跑到另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