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人间点评 2022-11-13
任宝珩 百姓茶坊

2019 年4月1日/星期一/责编 龙爱萍/版式 刘莎/校对 李姝霖 新闻热线:

22960000 A11 黑白世界 中森 茶余集 茶余集 靳国良 方言 方言 趣话 趣话 《十五的月亮》 背后的故事 刘泉生 插图 吴勇 近期,央视的《回声嘹亮》栏目播出了石祥创作的歌曲《十 五的月亮》 , 并将其收入经典曲库.

这首歌在1985 年的春晚唱响之后,就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并在全国广为传唱、 经久不衰.

1984 年4月,石祥在 连队战士喜欢什么样的歌曲 座谈会上,听到一位部队的基层干部说: 干脆,给我们写一首赞美军人妻子的歌吧! 当时许多军人的妻子既要照顾双亲、抚养孩子,还要种田,但她们从不埋怨,还鼓励丈夫安心部队工作. 多么可敬可爱的军人妻子啊! 军嫂的所作所为激发了石祥的创作灵感.他通过边防战士在传统的团圆之日对妻子的思念,赞美当代军人和军嫂为祖国昌盛、万家团圆甘愿奉献的精神,写就了这首余韵悠远的歌曲《 十五的月亮》 . 时人称赞它道出了当代军人的心声.《十 五的月亮》这神来之笔来源于作者长期的军营生活的积淀,因为任何文艺作品都来源于生活.石祥本名王石祥, 河北邢台清河 县人.上世纪50 年代末,他在邢台当文艺兵,非常幸运的是,他在此遇上了知音.当时, 乔羽任邢台文联主 席,除了创作,他还热衷于对业余作者进行培养, 像文联组织的文学讲座、 笔会等, 均邀请石祥参加.由于对民 歌的共同爱好,他与乔羽成为忘年交.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邢台文联 的大力扶植下, 石祥终于脱颖而出, 之后, 他便成为总政的专业词作者.由于部队生活的长期熏陶,反映部队生活成为他念念不忘的创作主题,他先后写出的《八 一军旗高高飘扬》 《望星空》 等都是十分动听的歌曲.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首唱响大江南北的《十 五的月亮》 , 作者只得到9元稿费,而歌手的演唱费却很高.为此,同为从邢台出道的诗人浪波,时任河北省文联主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站出来为石祥打抱不平,通过相关媒体阐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歌曲的原创才是歌唱之本,没有原创歌曲,歌手岂不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不要一味地迎合世俗而肆意抬高歌手的酬金,以免在社会上形成畸形的 追星族 …… 五味子 五味子

2018 年6月29 日 《汴 梁晚报》 的特别报道上刊登了一篇通讯,记者在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时间追溯到近40 年前,普通的开封家庭想买一台最小的9寸黑白电视机得托关系、走后门.的确如此.如同打开尘封的老相册,上世纪70 年代那一页页黑白照片,亦象征着国人的生活映像.曾记否,

900 年后赵宋王朝都城的 子民, 依然有耀眼的科技文化优势, 在 全省范围率先诞生了第一台 开封 牌 电视机、 第一辆 宋城 牌自行车、 第一 台 劲牛 牌电冰箱以及第一台缝纫机、 第一根火腿肠、 第一瓶啤酒……记 得当时有传, 四方 机车、 中国科技大 学等纷纷表示要立足开封. 记者报道中的内容,我大都经历过.我家独生子云儿上幼儿园时,所住家属楼仅3楼的李师傅家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每到晚饭后,整栋楼的儿童团便各自拿着小板凳、小马扎云集在他家.一次半途云儿气呼呼回来,发誓再也不去李叔叔家看电视了.问其原因,是李师傅的小女儿怼了他一句话.俩大人安慰孩子洗漱入睡罢,觉得如此有伤自尊的现状不利于孩子成长,便决定贷款买电视.尽管一台电视机不过八九百元,可当时我和同厂在工具车间做样板钳工的妻子,月工资加在一起还不到100 元.手续办过后,便托文友找到他在开封电视机厂当领导的姐夫,自然比厂里其他人提早抱回家一台木壳14 寸黑白电视机.或许是发射台的缘故,电视信号时常不稳定,大人要不厌其烦地调动天线指向,有时会在天线头绑上一根铜电线伸出窗户,图像模糊时甚至会用手拍拍机壳,以至于幼稚的云儿也学会了这招儿,画面晃动不清时会主动凑上,用小胖手不停地拍电视机,逗人发笑.不久,生活区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会花钱买来室外天线,安装在所在楼栋的顶层.后来安装的人家逐渐多了,远远看上去,仿佛万船待发的海港密林般的桅杆.一度商店包括夜市上,推销一种能显示简单色彩的玻璃罩,放在电视机屏幕前面,说是可以防止辐射,还可以保护眼睛.那段时间去战友、文友家玩,看到不少人都买了.如此的 高科技 ,着实慰藉了当年黑白屏幕前观众的虚荣.清楚记得,中苏解禁之后,开封一帮写诗的男女云集徐琴宋门外的平房家中,观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徐父是荣获过勋章的转业军官, 收入显然要比这些小布尔乔亚们 多, 电视机买得早, 屏幕自然也大. 我做播音员时,在厂广播室,和一群外地单身汉职工一边喝啤酒,一边观看了日本故事片《望 乡》 . 那台笨重的咖啡色木壳21 寸大彩电是一墙之隔的厂广播电器修理工蒋师傅为市里一个万元户家维修的,修好后暂时放在我那儿.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彩电.改革开放之后,在侨联做实业的妹妹资助大哥,买了一台进口18 寸的松下彩电.从无电视到木壳黑白电视, 过渡 到彩电、 继而液晶电视……这一过程 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谱写了丑小鸭演 变为白天鹅的社会童话;

而记忆的鳞 羽, 则丰满着我们的生命 历程.我当临时工 前几天去市民之家办事, 只见广 场上人山人海, 走近一看, 原来是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举办

2019 年 春风行动 大型招聘会.据了解,

400 多家企业将提供近万个就业岗 位.看到这一幕, 我想起了当年进城 找工作当临时工的艰难岁月.

1979 年我高考落榜,但不甘于当一个 修理地球 的人, 便托亲戚 找朋友, 终于谋到了在县建筑公司 当临时工的机会.说好听点是县建 筑公司的工人, 难听一点就是卖 大 力丸 的泥瓦匠.当年我还不满

18 岁,每月只有23 元的工资,如果请假一天还要扣钱.因为我是学徒工,也是临时工,劳保福利自然是没有的,但挖地基、提泥、搬砖这样的脏活、累活我却是首当其冲,每天下班累得腰酸腿疼.虽然工资不高,但我有了零花钱,而且能够顿顿吃上白面馍.

1980 年冬,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我高考的时候学的是 文科, 有一定的写作功底, 于是就试 着给报纸投稿.当兵

5 年, 我先后在 报刊电台发表稿件120 余篇,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光荣入党, 被战 友们誉为军营里的 小秀才 .正当我信心十足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 年仅

45 岁的父亲因病去世.此时弟弟也应征入伍,年幼的妹妹、多病的母亲,还有家里欠下的债务, 这一切都需要我这个长子去尽 义务, 我只好离开了培养我成长进 步的部队.回想起军营的生活, 至 今令我感到怀念、 光荣和自豪. 我当兵的时候在团宣传股当通 讯报道员, 专门订了 《河南日报》 《开 封日报》 和 《通讯员报》 (由开封日报 社主办) .每次回家探亲, 我都会被 家乡的变化所感动, 经常写一些稿子 发表在 《开封日报》 .1985 年退伍之 前, 当时的开封市运管局急需招聘 写作人才, 经 《开封日报》 编辑老师 的牵线搭桥, 我作为 写作人才 被 录用.由于我是农村户口等原因, 户口、 入编、 工资、 待遇等问题一直 得不到解决, 只好先在单位干临时 工, 等待时机转为正式职工.当时我 们单位有

3 个临时工, 一个做饭的、 一个木工, 另外一个就是我. 在外人眼里, 我是市级事业单位 的干部, 多次立功, 还经常在报纸上 发表文章 , 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可是, 我心中的苦恼却鲜 为人知.由于我是临时工, 发运管 制服时没有我的份, 发福利时要比 正式工少一半, 工资也比正式工少 了一大截, 晋级、 提拔、 评先这样的 事更轮不到我.就连成家后买菜、 买粮、 买煤之类的生活用品, 也买不 了平价的, 我只好从老家带米面油 补贴家用.我曾犹豫过、彷徨过、退缩过, 但是, 每次到报社送稿, 编 辑老师总是开导、 鼓励我, 使我重新 扬起克服困难、 奋力拼搏的风帆.我 在单位一直从事文字材料和信息宣 传工作, 每年都有近百篇文章见诸报 端, 多次被 《开封日报》 评为优秀通讯 员和 十佳通讯员 .作为一名 特殊 身份 的临时工, 我能做的只有干好 工作, 咬牙坚持. 随着改革春风的劲吹, 经过

8 年 的坚持, 我终于从农业户口转为城市 户口, 成为一名事业单位的正式职 工.虽然这期间自己的付出比别人 多, 而且很多晋级、 提拔的机会因为 我是临时工而失之交臂, 但我知足 常乐、 潜心学习, 积累了很多业务知 识、 写作知识和 做人的道理.现在回想起来, 在那个农村和城市界限 分明的年代, 像我这样一个农村娃, 靠着自己的爱好, 能在古城开封谋一 份工作、 安家落户, 也是不多见的. 赶张 (音) 有一批货很急,急需装车,于是老马赶紧组织车间人员帮忙.他边干边催促: 快点!加快进度! 看着他着急的样子,老陈说:看你 赶张 的,这不是都没闲着嘛! 赶张 一词在开封方言里的意思里有紧张、 焦急、 赶紧、 催促的 意思. 例如:小刘的孩子小,每天上学都要迟到, 因为早上总叫不起来 孩子.为此,一到早上小刘就火大, 逮着孩子就吵. 孩子的奶奶心疼孩子也心疼小刘, 说: 小宝, 看你把你妈 赶张 咧!明天早上一叫你就起床吧, 早 点睡, 别让你妈再着急了! 再如:别催了,你想把我 赶张 出心脏病吗?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