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2019-11-15
3

2016 年9 月2 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吕志勇 编辑: 周黎丽 校对: 李含英 数字报

网址: http//www.

lsrbs.net 要闻中共乐山市委 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乐山的决定 (紧接第

1 版) 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 资 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体 系.到2020 年,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 产值比例达到 45%以上,高新技术产 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达到 40%以上.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稳妥 化解过剩产能,到2020 年,完成化解 煤炭过剩产能

312 万吨/年以上;

水泥 产能控制到

2000 万吨以下,铁合金控 制到

30 万吨左右,工业硅控制在

20 万 吨左右. 1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五通桥 盐磷化工循环产业园 和福华集团、 德胜集团、西南不锈钢等示范企业为 引领,推进盐磷化工、稀土材料、不 锈钢等产业实现绿色生产.实施 能 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加快实施一批节 能降耗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产 业化示范项目.实施 千户工业企业 节能低碳行动 ,强化钢铁、水泥、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能效对标达标, 降低综合能耗.到2020 年,单位 GDP 能耗较

2015 年下降 18%以上,规模以 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20%以上. 14. 增加生态农产品供给.加大无 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 牌和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力度,建设安 全环境、清洁生产、生态储运全覆盖 的食品安全体系.发展全产业链食品 安全保障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和 安全溯源技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到2020 年,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

30 万亩,有 机畜产品

10 个,建成全省最大的有机 茶、有机笋基地. 15. 推动服务业绿色低碳发展.优 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 融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到2020 年, 建成电子商务集聚区

3 个,现代商贸 流通网络乡镇覆盖率达到 50%以上,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 比率下降至 16%左右,各类金融机构总数达到

120 家.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孵化、 检验检测、商务咨询、软件外包等生 产性服务业,到2020 年,科技服务业 总收入力争突破

165 亿元,培育一批 有影响力的品牌科技服务龙头企业. 改造提升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 服务业,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四、加大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16. 强化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实施 控尘、控烟、控车蓝天工程 脱硫、脱硝、除尘减排工程 监测、预警、应急建设工程 等大气污染治理 三大工程 .严把环保准入关,严控 新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项目. 推进能源清洁化,在城市建成区全面 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工程,逐步淘汰

10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严格施工工地 扬尘监管,实施绿化带 提档降土 改造工程和裸土覆盖工程.加强渣土 运输车辆监督管理,推行城市道路机 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加速淘汰 黄 标车 、老旧车等重污染车辆.加强城 区餐饮油烟排放监管.强化农作物秸 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确保秸秆综合利 用率不低于 85%.到2020 年,中心城 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 85%, 重污染天气比例控制在3%以内. 17. 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监管.建 立岷江乐山段污染物排放量、 河流环境 容量、 污染物削减量 三本台账 , 全面 实施水质目标管理和交界断面生态补 偿制度.加强大渡河、 青衣江、 马边河 等水体保护, 实施茫溪河等小流域污染 治理,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到2020 年, 岷江流域一级支流基本消除 劣V类水体, 乐山中心城区建成区全部 消除黑臭水体.实行饮用水水源安全 评估公布制度,加强县 (市、区) 集中式饮用水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建设,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 18. 强化重点领域水污染整治.开 展造纸、印染、农药、电镀和磷化工 等重点行业专项治理,依法取缔不符 合法律法规政策的排污企业.实施重 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清洁化 改造和达标行动,严格实施岷江流域 排放特别限值.加强城区、乡镇和工 业集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实 行自动在线监控.到2020 年,城市、 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率达到 90%. 19. 抓好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试点.实施百亿水利项目投入、百公 里江河堤防建设、百个水生态项目 三百 水利项目.实施

118 个水生态 文明建设项目,启动

48 处江河堤防建 设,新建加固堤防

187 公里.实施水 库、湖泊 清水工程 .原则上禁止新 建中小河流引水式水电站.到2020 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0%以上,力争创建省级以上水利风 景区15 个. 20. 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管控.建立 全市统一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及 时发布预警信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 详查, 建立完善市级土壤污染状况数据 库、 样品库.建设 菜篮子 基地、 粮食 主产区的定位监测点, 深入开展地力培 肥及退化耕地治理.定期对排放重金 属、 有机污染物的工矿企业周边土壤进 行监测.制定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 复规划,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 重金属污染土地、危险固体废物填埋 场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防范人居 环境风险.到2020 年,新增城市建设 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达到 100%,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深入推进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每个乡镇规划 建设污水治理设施,农村垃圾统一实 行 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 .全面 整治乱搭乱建、 私设广告牌等行为, 完 善运行监管长效机制.加强规模化畜 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2017 年底 以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规模 养殖场 (小区) 和养殖专业户. 十三五 期间新 (改、 扩) 建500 个具有完善粪污 处理设施的养殖场,基本实现畜禽粪 污的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和生态家园工程,实施一批农村科技 环保项目,完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 有效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施用密度. 22. 保护利用林业资源.全面落实 保护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 森林面积、森林蓄积 双增长 监测 体系,到2020 年全市新增植树造林

40 万亩,森林蓄积达到

6000 万立方米. 深入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立 国有天然林总量管控制度,全面禁止 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管护森林面 积485 万亩.逐步提高公益林生态补 偿标准,实施集体公益林补偿

175 万亩.实施 万亩林亿元钱 示范工程,加快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到2020 年全市建成木本油料基地

30 万亩,珍贵木材用材林

4 万亩、森林食 品基地

53 万亩、 林下种养基地

180 万亩. 坚持以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 湿地 公园能力建设为依托, 加快推进森林康 养走廊和基地建设. 到2020 年, 自然保 护区面积达到 37.5 万亩, 湿地保护面积 达到

50 万亩. 大力实施 绿秀嘉州 工程, 落实春秋两季植树造林责任制. 在 精品旅游线路沿线, 加快建设彩叶绿化 景观.结合脱贫攻坚,对 三县一区

25 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和重 要水源地 15―25 度非基本农田坡耕 地,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到2020 年 新增退耕还林面积

25 万亩. 23. 弘扬生态文化.把生态文化作 为国民素质教育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推进绿色发展理 念进机关、 进学校、 进企业、 进社区、 进 农村,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建设一 批绿色生态教育基地, 加强资源环境国 情、 省情和市情宣传, 普及生态文明法 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组织开展世界地 球日、 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等 绿色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到2020 年, 全市机关干部、 中小学生参加生态文明 培训比例达到100%.

五、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24. 明确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 府要对本地区推进绿色发展负总责, 统 筹谋划, 周密部署, 扎实推进中央、 省委 和市委决策落实见效.各地、 各职能部 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 加强协同 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把绿色发展落实 情况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加强日 常督查和重点督查.各级领导干部要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带头落实绿色发展理 念,彻底摒弃对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 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 25. 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生态文明 建设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制度, 建立环境风险防控责任制,严格落实 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生态环境保 护责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自 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支持县 (市、 区) 推出减排项目,参与碳汇交易. 完善市场培育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 体进入绿色产业市场,推进政府和社 会资本合作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 项目.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推进绿色 发展激励和约束并举的制度创新.完 善政绩考核机制,加大资源消耗、环 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考核权重,形成 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绿色经济 考评体系. 26. 加强依法治理.常态化开展联 合执法、综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 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要加强对生态 环境保护与资源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 检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 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对造成生态环境 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责任人,不论是否 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要严格追 责.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 度,依法严厉惩处污染环境、破坏生 态等犯罪行为. 27. 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政产学研 用协同创新体系,组织开展智能绿色 制造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 技术等研发推广.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建设一批绿色制造技术、节 能环保工程技术的创新中心和研发基 地.落实国家、省节能环保等绿色技 术推广目录,加强清洁生产、资源节 约、能源替代、污染防治等技术推广 应用.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职业教育 和技能培训,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绿 色发展专业人才. 28. 强化政策支持.设立绿色发展 基金,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能 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基础 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建设、绿色科 技创新等给予支持.探索构建绿色金 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绿色金融 业务,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积极 培育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服务业等市 场主体,支持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 理.实施促进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 推进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积极推 广合同能源管理.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