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 2019-11-14 |
2001 年, 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江阴工业区,
2003 年, 更名为江阴工业集中区,
2005 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2005-2020) 》 ;
2006 年, 省政府批准, 国家发改委核准公告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定名为福建福清江 阴经济开发区;
2012 年,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编制《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2- 2030) 》 (以下简称
12 版总规) , 厦门大学同步编制 《江阴海港新城总体规划 (2012-2030) 环境影响报告书》 (以下简称
12 版总规环评) ,2013 年,福州市环保局批复实施
12 版 总规环评,2014 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12 版总规.
2017 年8月,福州市委从总体工作和福州新区发展出发,整合江阴工业集中区和 福建自贸试验区福州片区保税港区,设立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2018 年3月,受福州 江阴港城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启动编制《福 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 (以下简称本次总规) ,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同 步编制《福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以下简称本次总规 环评) ,2018 年5月,福州市环保局批复实施本次总规环评.2018 年11 月,福州市规 划局组织《福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方案专家审查会.本次总规根据审 查意见修改完善,报福清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后,上报福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2014 年10 月,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若干 意见》 ,江阴镇被设立为首批
15 个 镇级小城市 培育试点之一.2015 年8月,福建省 政府办公厅向全省下发《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指导意见》 ,鼓励整合周边乡镇, 建设宜业宜居小城市.依据《福建省镇乡规划导则(试行) 》 (2016 年)中的 1.2 适用 范围 所述: 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应按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镇级小城市试点 镇宜参照城市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 因此,本次总规参照《福建省县(市)城乡总体 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 (2015 年)执行. 最后对以下重要参编人员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高双成;
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处处长余亮;
福州江阴港城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余海武. 福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公示稿 I 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4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战略.4
第二节 规划区人口与城镇化.6
第三节 城乡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6
第四节 城乡空间管制规划.9
第五节 城乡空间布局规划.11
第六节 村庄发展指引.13
第七节 城乡产业发展规划.14
第八节 城乡综合交通规划.17
第九节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9
第十节 城乡景观风貌规划.20 第十一节 城乡市政基础设施规划.22 第十二节 城乡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8
第三章 城市集中建设区规划.32 第十三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32 第十四节 城市集中建设区用地布局规划.32 第十五节 城市集中建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36 第十六节 城市集中建设区交通系统规划.38 第十七节 城市集中建设区绿地与水系规划.40 第十八节 城市集中建设区总体城市设计引导.41 第十九节 城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43 第二十节 城市集中建设区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规划.47 第二十一节 城市集中建设区建设用地控制.49
第四章 规划实施.51
第五章 附则.53 附表.55 附图:主要图纸目录.61 福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公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要求,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区域发展新形势, 促进福州江阴港城的产城融合发展和提高地区经济生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福州江 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 (以下简称本规划) . 第二条 规划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 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 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 四 个全面 战略布局,着眼建设福建省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与海西港口枢纽,努力打 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福州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化海港城 市. 第三条 规划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远近结合、依法管治的原则. 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式,加 强城乡空间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 突出城乡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二)坚持生态优先、传承文化、集约节约、统筹协调等发展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强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保护 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彰显地方特色;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推进地下空间综 合开发利用;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建 设创新、绿色、人文、智慧城镇.
(三)推进 多规合一 ,逐步形成统一协调、功能互补的空间规划体系.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 充分体现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功能 区划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紧密衔接,与相关专业规划相协调;
根据不同地 区主体功能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城乡生产方式及建设现状的差别,因地制 宜确定差异化发展原则与措施. 福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公示稿 第四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 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 (4)《福建省实施办法》 (2011 年) (5)《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7 年) (6)《福建省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 (2015 年) (7)《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 》 (8)《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 (9)《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30) 》 (10)《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 (11)《福州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 》 (12)《福清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 》 (13)《福清市 多规合一 规划》 (14)《福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5)《福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16)上级政府关于同意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17)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五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
2018 年-2035 年,其中: 近期:2018 年-2025 年;
远期:2026 年-2035 年;
远景:展望至
2050 年. 第六条 规划层次与范围 本规划分为规划区和城市集中建设区
2 个层次.其中:
(一)规划区 规划区范围为江阴镇陆域行政管辖范围与新厝镇部分行政管辖范围 (东起东 港,西至沈海高速与西港,南起兴化湾,北至柯屿垦区) ,总面积为 168.95 平方 公里.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执行本规划. 福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公示稿
(二)城市集中建设区 城市集中建设区由江阴主城区(东起纵一路,西至国盛大道,南起兴化湾, 北至江阴疏港高速与新江公路)与新厝副城区(东起西港,西至
324 国道,南起 新江公路以南
2000 米,北至高岭路以南
1000 米)两部分组成,总面积为 82.54 平方公里. 第七条 本规划是福州江阴港城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凡在规划区 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 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规划的制定,均应与本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加下划线的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规划实施进行 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本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 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福州江阴港城总体规划(2018-2035 年) 公示稿
第二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第一节 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九条 城乡发展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以福州新区建设 为引领,主动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联系,深化与台湾 深水区 合作,以转型升 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路径,充分释放国家新区、21 世 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 五区叠加 政策效应. 第十条 具体目标及指标体系
(一) 城镇化质量与水平 显著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以城带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人口市民化进程显 著加快.到2035 年,规划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71.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达到 67.8%.
(二) 城乡土地利用效率 显著提升 城乡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城市集中建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 加突出,特色化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至2035 年,规划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 58.77 平方公里以内,城市集中建设区 生活区人均建设用地
80 平方米/人.
(三) 城乡产业能级 显著提升 深入实施 创新+ 、 互联网+ 战略和《中国制造 2025》行动计划,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临港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强 化创新驱动,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城乡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产城港联 动发展态势良好,吸纳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至2035 年,江阴港城人均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