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 2022-11-20 |
M.) 著 廖立文 译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 年1月 我真的爱我父母,但我不愿看到他们.我并不是恨他们,我恨的是我跟他 们在一起时,我貌合神离的形象! 你爱你父母,但你觉得跟他们相处是一件很 辛苦、很痛苦的事.因为你发现在他们面前,你并不是真正的你,或不是你所希 望的自己.父母对你的要求与期望,可谓无微不至;
从穿着、恋爱、结婚、谋职 以及为人处世,到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他们的影响有时竟是决定性的.因为你爱 父母,渴望他们爱你,你违心地委曲求全,扮演他们希望你扮演的角色. 你的处境也许已经使你感到困惑、痛苦、疲倦甚至愤怒,也许你觉得这种痛 苦是值得的,因为你可以从中获得一份安全感:毕竟你拥有父母的爱,而父母也 拥有你,你是他们的一部分,但是,在你的人格结构之中,你不只是别人的一部 分,你不只是仰慕父母的小孩,你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你内心要求自我实 现的力量,会使你陷于矛盾与迷惑之中――其实,父母所给你的指令,也常常显 示出他们自己的矛盾与迷惑,然而,你怎样才能使父母不再令你懊恼与愤怒?你 怎样才能既同情他们,负起满足他们需求的责任,而又不被他们的要求所束缚? 你怎样才能使爱不成为牵掣的力量,而成为互相协助成长的力量? 事实上,一切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何才能真正长大成人――甚至也帮助父母 真正长大成人?因为,使你痛苦的是父母内心仍然渴望拥有你的 小孩 ,是你 内心仍然渴望依偎在你父母怀抱里的 小孩 . 沟通分析 理论告诉我们,每个 人的自我都包含 父母 、 儿童 和 成人 三种状态.本书作者指出,亲子之 间互相牵掣、纠缠的关系,正是建立于父母和子女双方 内心的小孩 之间,只 有挣脱此种双方互相牵掣与影响的关系――作者称之为 歌与舞 ,我们(以及我 们的父母)才可能使心理上趋于成熟,亦即真正长大成人. 作者提供的解决途径很单纯. 首先, 承认此种关系模式的存在, 亦即面对它, 不再曲解或掩饰它;
其次,探索此种模式形成的原因,而最重要的是承认这实际 上是两个 小孩 之间的游戏;
最后,唤醒我们内心成熟的一面,以成熟的态度 面对父母和自己,但问题是你必须拥有认识事实的智慧和着手改变的勇气,这就 是本书撰写的目的――也是一切心理治疗工作的意义所在. 如果 孝 的意义是在亲子之间相辅相成的自我实现过程,自然应该予以肯 定,但在以 孝 为其伦理的基本内涵的社会里,读者会发现,本书所描述的许 多模式是我们所熟悉的. 孝 的概念也指示出,在这个伦理结构中的主要关系 是亲子(而非夫妻 )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想到,在这个结构中,父亲或家长的 权威所占有的地位,及为了施展其权威所发展出来的种种 策略 或 规矩 , 我们就会发现,本书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处理家庭之内所发生的亲子问题,也 对此种结构在家庭之外所衍生的更广泛的现象,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
1 提要第1篇 尚未长大的大人 我希望你能独立自主,所以照我的话做. 假如你父母这样告诉你, 你一定已经发现,这句话自相矛盾.也许这是他们处于迷惑之中,还在极力挣扎 的表现.他们希望你长大成熟,不再需要他们的呵护与照顾,但他们也害怕失去 你,前者是他们成熟一面的心愿,后者则是他们内心犹未长大的小孩恐惧,使你 与父母纠缠在一起,互相委屈、要求、负担,也因引互相牵掣的,就是你与父母 双方内心这个尚未长大的大人.
第一章 反复的歌舞 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所有的凭据和疤痕都足以证明.摆在抽屉里的身份证, 说明我们已经是成年人,而且有了选举权,也许就在同一个抽屉里,还有文凭, 证明我们某方面的专家,我们的结婚证书和孩子的出生证明,可能也在那里.说 不定还可以找到一份,甚至两份离婚判决书.有许多经验是得自经历.在我们的 眼角, 是岁月还看不见的皱纹, 现在都跑出来了. 事实俱在, 这一切人生的经历, 使得小孩子把我们称作大人了. 但是,一个大人应该独立自主,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最好的判断做决定. 我们常常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老是被习惯性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所约束,时2常渴望别人的认可,并且深怕别人不赞同.事实上,我们尚未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们仿佛是一个公开的股分有限公司,别人占有决定性的股份,而最大的股东 往往就是父母.我们可能拥有成人的一切服饰,许多时候也是一个自信、负责的 人,能够自由地下决心,并创造自己的生活.但是,和父母在一起,我们又觉得 旧日的反应模式仍在左右着我们.这些模式严重地使我们感到颓丧和不满,并且 一直在消耗着我们的精力,而我们似乎没有能力去改变.如果仍然以父母的感受 为重,如果仍然执著于赢得父母的欢心和避免使他们不悦,我们就不是自由的, 更谈不上自立,这使我们感到沮丧,已经是成人世界的一员了,依旧无法摆脱这 些因循的模式. 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絮絮不休地以辛辣、怨叹、愤慨甚至嘲弄的口吻谈论 他们的父母,我们觉得是正常的.这正是因为他们还年轻,正逐渐向独立自主方 向发展,但你可曾注意到,一群成年人(年轻的、中年的、甚至更年长的)也常常会在 聚餐之后,或者啜着咖啡、喝酒闲聊、或者围坐在客厅中,以同样热切的态度开 始谈论他们的父母,有时候抱怨而有时候嘲讽?我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心理 上变成一个个体,并不像青春期可以在某一个发展阶段中完成,我们总是在蜕变 之中, 而持续过程中的一项工作就是解除和父母互相影响、 牵扯的那种交往关系;
是这些关系使父母成为我们思虑、紧张和谈话的中心的.需要花费一段漫长的时 间,这个过程才会完成;
但在它了解愈深,就愈能加快变化的速度,然后,就可 以收回那些卖出的 股份 ,并宣称我们有完全的自主权. 我们怎么会将那么多 股份 转让给父母呢?事实是,我们别无选择.婴儿 期的无助已使我们的生存掌握在监护人手中. 我们生理上的需要有赖于他们的照 顾;
而如果想保有满足与舒适的经验,想要觉得我们在世界上是受欢迎的,也必
3 须仰仗他们的爱护、要不了多久我们就晓得,舒适的感觉来自父母爱的照拂,避 免将它驱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知道,如果母亲(或任何照料我们的人)快乐而平静,我们就可以享受到她 集中在我们身上的温柔与关照更多,而且由于精神病学家 H.Sullivan 称为 神秘 的情绪连锁 的作用,她的快乐会直接传递给还是婴儿的我们,同样的,由于这 种婴儿的 移情作用 ,母亲的不悦、愤怒和焦虑也会直接感染我们,使我们紧 张、不安和惧怕,因此,我们很早就卷入母亲的喜怒哀乐;
而随着日积月累,使 母亲快乐的事物我们知道得愈来愈多,我们愉悦母亲的节目也增加了. 我们逐渐长大了,我们的生活也愈不需要依赖父母.我们渐渐会照顾自己, 但情绪的好坏却仍然与父母息息相关.感情的脐带不但没有割断,反而往往缠绕 成难解的结,将我们和父母相互之间的态度紧紧缚在一起.有时候,我们也会对 父母的要求采取反抗的姿态,或者刻薄地指责他们的缺点和过失,但这只是另一 种征候,证明这个使人不停奔忙的强大情绪,仍然环绕着父母打转.无论是远离 父母或是和父母同居一处;
无论是难得见一次面,或是天天和他们见面,都没有 什么差别.事实上,父母的存殁有时候也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都可能沉 溺于一种和父母对谈或相互交往的关系,而妨碍我们的成长、限制我们的自主. 为了生存,我们都曾经依赖父母,我们的心情也都曾经因父母的赞许或责难 而起伏,但为什么有些人如此执著地沉溺于剥夺我们自由的相互交往关系之中 呢?这通常要视父母对孩子的需求与期望而定, 如果为人父母者能够清楚地认识 到,他们的职责是帮助子女发展为自主和自足的人,而且如果他们足够成熟,能 够根据此种认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则他们将在子女发展成为个体的过程中产 生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即使有这种认识,他们之中可能还是有人不够成熟,
4 不能真正这样对待孩子.在父母和我们的内心,都隐藏着一个小孩,他时常会出 来指挥父母和我们自己的行为. 儿童期的每种经验和知觉, 包括惧怕、 爱、 愤怒、 欢喜、依赖、强制、不安、自我中心、无能等各种感受与情绪,都像 录像带 一般录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脑细胞里.神经外科医师 Wilder Penfield 发现,刺激 大脑皮质的某些区域时,往事的记忆就会历历重现,仿佛录像带的放映,具备了 事件当时场景的所有声音和情绪.似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包括无数我 们以为已经遗忘的时刻,都已经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了.充分的证据显示,这些记 忆都会被激发重现,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感受与行为.从幼儿时期开始,父母教导 我们如何生存的命令、成见、禁制和规则,也都记录在我们的神经细胞里(而父 母的神经细胞里则保存着他们父母的声音) .所有这些录像带上的、幼儿期的感 受和反应,以及父母的举止和训示,共同构成我所谓的内心的小孩.有时这些 从幼儿期保存下来的记录被触发, 未经我们比较成熟的经验、 知识和智慧的修正, 原原本本地重现出来,就仿佛是当前的感受与行为.譬如说,别人对我们冷漠和 疏远时,我们的反应有可能是幼儿时期被遗弃的强烈恐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