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11-22
1

一、项目名称 复杂潮汐河口特大水源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紧密结合复杂潮汐河口避咸蓄淡水库工程建设面临的河势稳 定、咸潮入侵、水质水量保障、软土地基上施工、坝体和坝基稳定、输 水系统稳定运行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通过物理模型、数值模拟、理 论分析、现场试验等科学方法进行科技攻关,揭示了南北港分流口关键 性控制节点 水、沙、盐 变化规律和分汊型河道沙洲和涨潮沟游移的 动力机理,开发了软土地基上长距离江心水力充填筑坝建库和多重保护 的龙口护底与大型钢框笼抛石平堵截流成套技术,提出了水力充填坝的 渗流模拟方法和渗透变形分形特征指标、具有强透水夹层的双向挡水水 力充填坝截渗技术,开发了 泵闸联动、上引下排、自流为主 的水库 节能运行调度和大型输水泵站侧向进流整流、大流量输水多级叠压的控 制等技术.

该成果研发过程中获多项发明专利并出版多部专著,主编国 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多部.成果已应用于为上海主要供水的青草沙 水源地原水工程等项目中,对大型复杂潮汐河口水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 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沿海沿江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聚集度高,城市供水量大,建设 集中式水源地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和抗风险能力.对于复杂 潮汐河口集中式水源地,在径流、潮流、波浪等动力因子综合作用下, 面临咸潮入侵、泥沙运动和河势演变复杂、重大工程协调、江中长距离 筑坝建库、取输水系统运行稳定性和能耗等诸多难题,用传统的建设水 库和取输水系统的方法很难解决这些技术问题.自2002 年开始,本项目

2 依托为上海这一特大型城市主要供水的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工程,在上 海市科技资助计划等支持下,开展了十多年科技攻关,取得如下创新性 成果. 1. 针对长江口潮、流、浪等多重动力因子综合作用下的水沙运移、 以及咸水上溯引发的咸淡交互等复杂问题,揭示了南北港分流口关键性 控制节点 水、沙、盐 变化规律和分汊型河道沙洲、涨潮沟游移的动 力机理,建立 顺应河势、固沙截泓、避咸蓄淡 的河口江心水库的建 库准则,成功解决了复杂潮汐河口水库布局难题,开创了超大型滨海河 口城市水源开发的新模式. 2. 针对易动沙洲河床、欠固结软基、强往复潮流等复杂条件,提出 了 低滩护底先行、深泓潜坝跟进,高滩筑坝先成、港汊依次封堵,单 一龙口集中截流 的江中筑坝建库技术方法,研发了高强土工织物充砂 管袋、砂肋软体排、混凝土铰链排及网兜石多重保护的龙口护底与大型 钢框笼抛石平堵截流成套技术,解决了江心水库超长堤坝(22 km)连续 构筑和龙口流速高达 7.6m/s 截流难题,成功实现了潮汐河口 49.8km2 大 型库区堤坝一次性合龙的创举. 3. 针对欠固结江心沙洲粉砂淤泥互层土基上水力充填堤坝大变形、 强透水及渗透稳定性差的技术难题,开发了坝体吹填砂和袋装砂的渗流 模拟方法及堤坝结构水工渗流模型试验装Z,提出了堤坝砂体渗透变形 分形特征及分形判别指标;

应用水力充填堤坝渗透与变形数值仿真技术 与动态监测预报体系,研究了充填砂坝体双向渗透及沉降变形规律,研 发了软土地基上具有强透水夹层的双向挡水水力充填坝的截渗技术,保 证了水库坝体坝基稳定及其与相邻建筑物变形协调. 4. 针对特大水源工程系统工况复杂、安全稳定和节能高效运行要求 高等问题,开发了 泵闸联动、上引下排、自流为主 的水库节能运行

3 调度技术,系统年节电 1.38 亿kW〃h;

开发了大型输水泵站侧向进流、 进流水位变幅超过 14m 条件下的整流和大流量输水多级叠压的控制技 术,解决了避咸蓄淡水库及水泵机组稳定高效运行、多方向输水系统流 量平稳均匀和无效能耗最低的输水难题, 提前近

10 年实现了综合单位电 耗低于行业

2020 年目标值.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3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 主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

4 部,出版学术专著

8 部,发表学术论 文近百篇.相关研究成果已纳入了

2008 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口综合整 治开发规划》 ,应用于上海青草沙水源地、崇明东风西沙水库、黄浦江上 游水源地等工程建设中,开创了上海原水供应 两江并举、多源互补 的战略格局,显著提升了上海市的水源安全性,改善了饮用水水质. 经评价,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总体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大 型复杂潮汐河口水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具有重大意义.成果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上海市科 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 项.

四、客观评价 1. 成果评价

2017 年11 月19 日,中国水利学会主持召开了 复杂潮汐河口特大 水源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 成果评价会,由多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专家 组认为: 该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技术规模难度大、成熟度高,对大型 复杂潮汐河口水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经济效益显著,总体上 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

研究成果有力解决了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建 设中的技术难题 , 保障了上海市的饮用水安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 经济、环境效益 . 2. 查新咨询

4 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对该项目出具 了科技查新报告,查新结论:同国内外文献相比,该项目研究的潮汐河 口蓄淡避咸水库 泵闸联动、自流为主 的取水方式、潮汐河口软基河 槽上 800m 宽特大龙口复合保护技术、大型钢框笼抛石平堵龙口截流技 术、两列(三轴搅拌桩)一夹(高压旋喷桩)防渗墙结构、水闸侧向 90° 进出水整流技术、高压旋喷桩阶梯式地基加固及控制沉降技术、60t 尼龙 网兜石施工及自动脱钩专用吊具、高效袋装砂冲灌新工艺和四翻板抛填 砂袋筑堤工艺、超强软体排的加工和水下铺设工艺、平原地区城市供水 输水系统单向补压塔水锤消除与控制技术和大型城市输水泵站集约化设 计技术,具有新颖性. 3. 主要知识产权 获得授权发明专利

1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3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 出版学术专著

8 部,主编国家标准

2 部、行业和地方标准各

1 部,发表 学术论文近百篇. 4. 主要科技奖励 成果已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3 项: (1)2014 年度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

(2)2014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 项;

(3)2005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 项. 应用该成果的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建 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 一等奖、 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金质奖、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 (大禹)奖、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 5. 期刊论文报刊等公开引用及评价 (1) 行业知名期刊 《给水排水》 专栏报道:

2009 年1月至

2010 年512 月历时

2 年发表代表性学术论文

39 篇,评价 青草沙水库是目前世 界上最大的河口江心水库.五号沟泵站作为城市原水输水泵站,其规模 在国内乃至亚洲绝无仅有 . (2)行业知名期刊《给水排水动态》文章提及:青草沙避咸蓄淡水 库供水规模为

719 万m3/d,是国内单个城市供水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原水 输配水工程,甚至部分工程在国际城市供水工程中尚无先例.工程中投 入上亿元科研经费,有针对性的开展

20 余项课题研究,直接指导工程 设计施工及建成后的工程运行. (3)行业知名报刊《中国环境报》专门报道: 十二五 期间,上 海市将重点建设

6 个节能与减排示范点,包括青草沙 国内最大蓄淡避 咸河口江心水库 .位于长兴岛西北方的青草沙水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 的河口江心水库.既是 蓄淡水库 也是 蓄能水库 .通过研究长江口 潮汐规律,利用潮汐能提高水库水位,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十二五 期间,上海将采用青草沙水库泵闸联合调度、大口径管道串联增压技术、 调度优化节能决策软件等集成技术,达到青草沙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 (4) 《解放日报》专门报道:经过

15 年论证、1 年半前期准备、5 年建设的全球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原水水库――青草沙水源地原水 工程已全面完成,实现了规划供水范围的全覆盖,全市受益人口达到

1300 万,占到全市常住人口的近 60% 青草沙水源地投产运行以来,水 库充分发挥了避咸蓄淡作用. (5) 《中国建设报》 专门报道:

1991 年至

2005 年开展了持续

15 年 的系统研究.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分别纳 入《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要点报告(2004 年修订) 》 、 《上海市城市 总体规划(1999~2020 年) 》等国家级和省市级规划,明确了青草沙的 饮用水水源地功能定位.2005 年12 月,由水利部、中国工程院和上海

6 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复旦大学等单位共

9 个学科的

26 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评审通过了《青草沙水 源地原水工程研究成果》报告,建议先行建设青草沙水库工程.2006 年1月工程被正式列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 《上 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青草沙水源地工程规 模大、技术要求高、可借鉴经验少,面对一道道复杂难题,建设者们敢 为人先、合力攻关,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工程奇迹. (6) 《中国环境报》 、 《解放日报》 、 《中国水利报》 、 《文汇报》 、人民 网等媒体报道通水:时任上海市市长韩正出席并致辞说,青草沙水源地 原水工程建成通水,标志着上海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取得重大进展,对于 进一步改善原水供应质量,缓解水质型缺水矛盾,保障城市饮用水安全,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2017 年6月中旬,新华网、东方卫视、澎湃新闻、中国水利报、 中国建设报、上海日报(英文版) 、上海广播电台等媒体对青草沙水源地 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后的社会效益进行了报道,人民网、凤凰新闻、网易 新闻、 搜狐网等多个媒体相继转发, 澎湃新闻网 走近上海青草沙水源地: 围十个西湖长江水浊水缓缓而清 的报道中提到 上海一百多年的寻水之 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三阶段,便以青草沙水库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