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r9梯 | 2019-11-24 |
7 7 1.
D 【解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取 代.A 项是决策方式,B 项实行于西周,C 项出现于原始社会,皆排除.故选 D 项. 2.B 【解析】分封制的目的就是维护周天子的统治,故B项正确. 3.D 【解析】题干中没有提到男女地位问题,体现不出男尊女卑思想,故排除 A 项;
中国人重视姓氏与王权无关,体现不出专制王权的影 响,故B项错误;
题干?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表明其重宗族轻个人,故C项错误;
重视姓氏说明中国人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具有 强烈的家族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4.B 【解析】西周为了维护统治在政治上实行了宗法制和分封制,故B项符合题意. 5.(1)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晋、鲁、卫、燕等.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 的社会等级. (3)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
8 1.A 【解析】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这一状况开始的标志是禹死后,其王位由他的儿子启夺得,并传位给 自己的后代.故A项符合题意. 2.B 【解析】从?周郑交质?到?周郑交恶?实质上反映了周代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 B 项.A 项属于现象.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周郑 之间存在血缘纽带,故C项错误;
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3.B 【解析】族谱编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而非乾隆年间的特殊现象,A 项排除.B 项正确,当时大量的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因此他们纷纷将祖先的牌位请回台湾,以便于拜祭;
C 项材料无从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
D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4.C 【解析】?天?具有绝对权威,?周王的权力得之于天?,体现了浓厚的神权色彩,故选 C 项. 5.(1)义务: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应履行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诸侯在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对士分封,从而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森严的等级制度. (2)目的: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巩固统治秩序. 性质:大宗与小宗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关系: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政治等级制度.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对点训练设计
13 13 1.D 【解析】从材料信息?免于战国??自以为更生?即可选出 D 项. 2.B 【解析】?指鹿为马?表明当时丞相赵高的权力过大,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A、D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C 项的表述与史实 不符,故选 B 项. 3.A 【解析】?世系?指的是世卿世禄,?以个人亲信为基础?指的是皇帝控制了用人权.皇帝控制用人大权,实现了从血缘政治向官 僚政治的转变. 4.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优秀?主要是指它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能集中 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5.王绾:分封制;
李斯:郡县制. 秦始皇最终采纳了李斯的主张,实行郡县制.因为郡县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其他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通过材料中?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和?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可知二人的主张;
从材料中?又复 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可知秦始皇反对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原因可以从郡县制政治影响的角度回答.
13 1.C 【解析】A 项表述错误;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 项表述错误;
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 项表述错误. 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皇帝信玺??右丞相印?和?御史丞印?反映了①②两种信息,由?南郡侯印? 可以看出秦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故③错④对. 3.B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突出特点.依据所学,在该制度之下,地方和中央都由皇帝掌控,即皇权至高无 上,故选 B 项. 4.A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中?不与古同?可以排除先秦时实行的分封制、井田制、 宗法制,B、C、D 三项均错误.材料中?罢侯置守?指废除分封制,罢去诸侯,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守,答案为 A 项. 5.(1)郡县制度:地方官吏由中央任免,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尊儒制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思 想基础;
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扩大中央财 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 (2)要求:联系中国封建王朝盛衰的史实;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言之成理即可.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对点训练设计
18 18 1.A 【解析】材料反映了宋代宰相权力的分散,且?各不相知?,这反映了君权对相权的制约,故A项正确;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以清朝 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宰相权力的分散而非其职权范围的扩大,故C项错误;
题干涉及的是君权和相权的关系, 而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D项错误. 2.A 【解析】本题考查察举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据材料信息?孝廉??茂才异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等 可以判断察举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3.C 【解析】A、B、C、D 四项官职职能分别为主管军事、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监察地方政治的官员、掌水利营建之事的官员,故选 C 项. 4.(1)推行郡县制.秦的统一. (2)郡国并行制.诸侯世袭. (3)颁布政令;
掌管军事;
招讨安抚.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
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
定期朝觐皇帝、述职;
受中央监督;
省官互 迁等. (4)坚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防止中央集权过度或地方分权有余等倾向.
18 1.B 【解析】东周诸侯国具有很大独立性,而元行省是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区划,排除 A 项;
西汉州刺史是地方监察长官,明监察御史 是中央一级监察长官,排除 C 项;
宋提点刑狱司是中央派出机构,明通政司是中央机构,故D项错误. 2.A 【解析】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提及取士科 目数量减少信息,故B项错误;
材料中说明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录取人数变化,故D项错误. 3.D 【解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逐渐集权于中央,故D项正确. 4.(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 向皇帝负责.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 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 (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明初原因:阶级矛盾尖锐;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高度强化. (3)加强廉政制度建设;
保证官员正常合理的薪酬;
廉政应以人为本,理性反腐.(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对点训练设计
24 24 1.A 【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其作用是使王国越分越小,无法与朝廷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A 项 正确;
B 项明显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对封国的规定,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 项错误;
汉武帝的措施使王国势力下降,D 项错误. 2.B 【解析】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3.C 【解析】明初,朱元璋通过废丞相、权分六部从而强化皇权.C 项符合题意. 4.(1)时间:明太祖时期.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时间:清朝雍正帝时.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不同意.原因:因为 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解析】第(1)问,仔细分析图
1、图2,图1中皇帝下面有丞相,而图
2 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是明太祖废除丞相所致. 第(2)问,?时间及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关于评价,首先应明确这一评价是错误的,?原因?需结合军机处的职能进行分析.第(3)问, 由废丞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即君主专制的加强.
24 1.B 【解析】本题解答需要有效利用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节度使??中书省??武元衡??靖安坊?等可以推知,题 干情境发生于唐代长安. 2.B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宋朝的地方长官?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管地方?,可知宋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B项正确. A 项与题意不符,C、D 两项与史实不符. 3.C 【解析】依据材料,军机处这一日的日程有两大特点:第一,围绕皇帝开展工作,所有的事务均与皇帝相关;
第二,听命于皇帝,没有决策 权,从这两点上分析,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高度加强的体现,故C项正确;
丞相在明朝已经被废除,故A项错误;
军机处为中枢机构,材料中未 涉及地方,故B项错误;
古代礼仪制度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 4.(1)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专制加强的阻碍. (2)明朝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 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反映的本质问题:专制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 (3)同意.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采用高压独裁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 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单元复习方案 单元测评方案
27 27 1.A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家族观念的增强,反映了对宗族观念的重视. 2.C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3.B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西周初年的形势,当时并未出现诸侯割据混战,据此可排除④. 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能力,切入点是南北方食物.解题从材料中南方米粉可能是北方面条的?一种新的形式?可知,食 物虽因地域辽阔而具有差异性,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主要原因是中国从秦朝开始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是国家的大一统造成了 食物的共同性,故D项符合题意.A 项材料未体现.B、C 两项是从中国饮食角度说明,明显错误. 5.B 【解析】根据题干中?宰相?一词可知其体现的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演变,魏晋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 6.C 【解析】本题通过漫画的形式,形象地反映了明朝一项政治制度的变革: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并禁止后世再设立丞相. 7.A 【解析】解答本题可从材料和教材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 8.D 【解析】A、C 两项反映的是秦朝的情况;
B 项中明朝君主专制的情况在三本书中并未涉及. 9.C 【解析】提取关键信息?中枢权力机构变迁?和?内廷机构的不断放大、外迁?,分封制和郡县制不属于中枢机构,故A项错误;
中书门下到内阁并未体现?放大、外迁?,故B项错误;
中外朝到三省六部正体现了题干的信息,故C项正确;
南书房到军机处是一个机构 的发展,故D项错误. 10.C 【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秦至清皇权并非是?一直强化?,故A项错误;
三省六部制下完整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