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9-11-28
附件一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 二五 规划编制大纲2010 年11 月目录前言.

1

一、规划实施评估和现状分析

2

(一)规划项目完成情况

2

(二)规划任务措施评估

2

(三)总量目标完成情况

3

(四)水环境状况

3

(五)水环境问题初步判断

4

(六)经验总结

6

(七)对深化评估工作的要求

7

二、 十二五 水环境形势分析

7

(一)城市快速发展对流域水质改善造成压力

7

(二)南水北调东线通水提出更高水质保障要求

7

(三)粮食增产需求给水环境保护带来挑战

7

(四)洪泽湖水生态安全保障需进一步加强

8

(五)苏北沿海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隐患

8

三、 十二五 规划总体设计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9

(三)总体思路

10

(四)分区体系

11

(五)目标指标

14

四、优先控制单元

15 I

(一)汾泉河漯河周口控制单元

16

(二)贾鲁河郑州开封控制单元

17

(三)颍河周口控制单元

18

(四)涡河开封周口控制单元

20

(五)淮河干流淮南控制单元

21

(六)涡河亳州控制单元

22

(七)淮河干流蚌埠滁州控制单元

22

(八)沱河淮北宿州控制单元

23

(九)洙赵新河菏泽控制单元

24

(十)东鱼河菏泽控制单元

26 (十一)梁济运河济宁控制单元

27 (十二)南四湖济宁湖东控制单元

28 (十三)南四湖微山控制单元

30 (十四)南四湖枣庄控制单元

31 (十五)邳苍分洪道武河山东临沂控制单元

32 (十六)京杭运河徐州控制单元

34 (十七)奎河徐州控制单元

35

五、重点任务

36

(一)保障饮水安全

36

(二)继续推进南水北调东线治污

37

(三)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38

(四)完善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

39

(五)开展农业源污染防治试点示范

39 II

(六)保障湖泊水体生态安全

40

(七)完善环境监督监测体系

40

六、规划项目及投资

41

(一)规划项目类型

41

(二)项目优化要求

43

(三)项目资金来源分析

45

七、项目效益分析

46

(一)治污效益

46

(二)目标可达性分析

47

(三)风险分析

47

八、政策措施

47

(一)政策保障

48

(二)组织保障

48

(三)技术保障

49

九、任务分工与进度安排

50

(一)任务分工

50

(二)进度安排

53

十、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54

(一)流域资料收集与分析

54

(二)重点领域资料收集与分析

56 附表

1 规划范围表

58 附表

2 控制单元划分表

60 附图

1 规划控制单元示意图

66 III 前言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始于淮河.淮河流域包括河南、 安徽、山东、江苏

4 省的

35 个地市、222 个县(县级市、区) ,流 域面积

27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1.8 亿. 十一五 期间,淮河流域水 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流域内Ⅱ-III 类水质断面数量显著提升, 劣V类断面数量有所下降,流域水质总体改善.同时,突发性环境 事故时有发生、城镇污水处理厂治污效率不高、基层环境监管能力 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水污染防治工 作深入开展.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二五 规划编制大纲》 (以下简称 《规 划大纲》 )认真总结淮河流域三个五年规划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成 果和成功经验,明确在 十二五 期间将氨氮污染防治作为核心任 务,发挥优先控制单元的辐射作用,以重要支流和重点城市水污染 防治为抓手,通过工程、监管、政策等多项综合手段,使淮河流域 的有机污染得到基本解决,促进流域水质全面改善. 《规划大纲》将淮河流域划分为

7 个控制区、54 个控制单元, 综合考虑污染排放、水体水质、敏感水域、风险管理等因素,将贾 鲁河、涡河、南四湖、奎河等重点水体的

17 个控制单元作为淮河 流域 十二五 治污的优先控制单元;

将郑州、蚌埠、济宁、徐州等

11 个城市作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

重点改善跨界水 体、一级支流和重点城市水质,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安全,保障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提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

一、 (一 (二 规划实施评估和现状分析 淮河流域共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河南

4 省的

35 个地市、

222 个县(县级市、区) ,规划范围详见附表 1. )规划项目完成情况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一五 规划共安排了

655 个项目,计划 投资 306.65 亿元.截至

2009 年,已完工项目

492 个,占75.1%;

调试阶段项目

28 个,占4.3%;

在建项目

97 个,占14.8%;

前期阶 段项目

22 个,占3.4%;

未启动项目

16 个,占2.4%.河南、安徽、 江苏、 山东四省的项目完成率分别为 71.8%、 71.1%、 58.2%及89.5%. 按照项目类型实施进展,工业治理项目进展较好,完成率 87.7%;

其次是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完成率 64.8%;

较差的是重点区域污染 防治项目,完成率为 59.1%,项目完成进度较慢. )规划任务措施评估 淮河流域 九五 水污染防治规划以来,四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 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的要求,积极落实各项规划任 务.各省按照饮用水源保护管理有关规定,认真开展了饮用水水源 地保护区划和水质监测工作,制定了饮用水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其中, 山东和江苏严格控制污染, 有效改善了南水北调东线水源水质;

河南制定了《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2008-2020) 》 . 加强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达到全流域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 的目标,各省的污水集中处理率均达到 70%以上.各地强力推进工 业结构调整,关闭、取缔了一大批化肥、造纸、皮革等重污染企业,

2 山东出台了更为严格的造纸行业地方排放标准,河南制定实施了造 纸、合成氨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了化肥、造纸、皮革、 硫酸等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规范.江苏、山东等地积极开展了洪泽 湖生态安全评估、南四湖人工湿地建设等工作.山东以 治用保 理 念为指导,打造了水污染防治新体系. (三 (四 )总量目标完成情况

2008 年,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 90.5 万吨,在2005 年 基础上削减了 13.1%,已完成 十一五 总量控制目标的 86.2%.其 中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分别排放化学需氧量 22.9 万吨和 67.6 万吨, 较2005 年分别削减了 11.9%和12.4%. 江苏已超额完成 十一五 总 量控制目标, 山东、 河南和安徽分别完成了 68.2%、 57.2%和41.4%.

2008 年,全流域氨氮排放量为 11.2 万吨,在2005 年基础上削 减了 20.2%,已完成 十一五 总量控制目标.其中生活污水和工业 废水分别排放氨氮 2.8 万吨和 8.4 万吨, 较2005 年分别削减了 37.0% 和12.7%.江苏、山东、河南三省已完成总量控制目标,安徽实现 了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 )水环境状况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评价(河流断面 总氮不参评) ,

2009 年,

86 个国控断面中 II-III 类水质断面占 24.4%, IV 类占 37.2%,V 类占 15.1%,劣V类占 23.3%;

全流域化学需氧 量和氨氮平均浓度逐年下降,水质较 十一五 初期明显改善. 淮河流域 十一五 规划的

21 个跨省界规划断面评价结果显示,

3 与2005 年相比,达III 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了 14%,V 类水质断面 比例下降了24%, 跨省界断面的超标率从2005年的52%下降至2009 年的 38%. 淮河流域 十一五 规划在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区设置了

35 个断 面(其中

11 个断面有各年连续数据) ,2005-2009 年,南水北调东 线沿线水质有所改善, 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自 54%下降到 23%;

I-III 类、IV 类水质断面逐年增加.按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治污规划》 的水质目标进行评价, 2005-2009 年各年度水质超标率分别为 85%、 77%、77%、82%、85%,尚不能满足调水要求. (五

1、氨

2、水 )水环境问题初步判断 氮成为首要污染因子

2009 年丰、 平、 枯水期氨氮超标的国控断面比例分别为 14.0%、 26.7%和32.6%,超标倍数多在 1-3 倍,最大超标倍数达到

10 倍以 上.氨氮已成为淮河流域的首要污染因子,主要分布在南水北调东 线以及沙颍河、涡河、沱河、奎河等区域. 资源总量匮乏,时空分布不均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794 亿立方米.但人均水资 源总量仅为

441 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仅

417 立方米,均为全国平 均水平的 1/5 左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 另一方面,淮河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降水变化大, 年内降水分布也极不均匀,污染水体随洪水下泄易引发污染事故. 水资源区域分布与流域人口和耕地分布、矿产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力

4 布局不匹配,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不协调.水资源供需 矛盾突出,部分淮北河流生态用水严重缺乏.

3、工

4、城

5、部 业结构不尽合理,污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 淮河流域化工、造纸、饮料、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主要污染 行业产值约占流域工业总产值的 1/3,但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 分别占全流域工业源排放量的 80%和90%,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 流域内行业排放标准不统一,区域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水平、环境 监管能力有明显差距, 再生水回用率总体偏低, 部分地区存在直排、 超标排放现象. 镇生活污染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效率低 淮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染物排放量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已成为主 要污染来源,其中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占工业与生活排放总量的 75%以上.尽管近年来流域内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有所提高, 但城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滞后,生活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泥无害化 处理水平低,成为制约城镇水环境改善的主要因素. 分水源地水质超标,饮水安全亟待加强 截至

2007 年底,淮河流域共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274 个, 服务人口约

3600 万人.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不到位,

153 个饮用 水水源地保护区未获批复.

22 个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上游来水水质 劣于 III 类,72 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存在超标现象,约950 万城镇 人口存在饮水水质安全隐患.

5

6、部 (六 分水系污染严重,跨界污染纠纷有待解决

2009 年,沙颍河、涡河部分支流,南四湖湖区及周边河流,萧 濉新河-沱河、包浍河、奎河以及沭河等部分水体水质污染严重, 水质类别均为劣 V 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 等,其中南四湖入湖支流的氨氮污染最为突出,超标倍数达 36.7. 奎河(苏-皖) 、包浍河(豫-皖) 、萧濉新河-沱河(豫-皖) 、邳苍分 洪道(鲁-苏)等河流的跨界纠纷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经验总结 淮河流域的治污历程已成为中国水污染治理史的缩影.1995 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水污染防治法规《淮河流域水 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不久又专门成立了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 小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淮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 视.为进一步明确治污责任,淮河四省与环保部签订了《淮河流域 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 ,层层落实,制定考核办法并严格执 行,极大提高了各地流域污染防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纵观淮河流域三个五年计划, 积累了丰富的流域治污经验. 关 停和取缔了数千家污染严重的 十五小(土) 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卓有成效;

建成各类饮水工程, 解决了几百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困难;

实现流域内县县建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

环保、水 利部门设置了上千个水体和排污口监测点,建立了密集的流域水质 监测网络;

多数重点源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建立起有效监管企业 排污行为的监控网络;

水污染事故发生频率逐年显著下降. 与1995

6 年相比,淮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 (七

二、 (一 (二 (三 )对深化评估工作的要求 淮河流域各省需全面评估 九五 以来的治理成效、进展和问 题,具体包括:(1)评估 十一五 规划项目与资金落实情况,明确 十二五 项目设计与资金保障方案;

(2)全面评估治污措施成 效,分析环境监管的问题及需求;

(3)评估环境政策制定与执行 的情况,筛选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机制. 十二五 水环境形势分析 )城市快速发展对流域水质改善造成压力 十二五 期间,在 东部开放、中部崛起 战略的大背景下,淮 河流域城镇化速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