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 2019-12-01 |
2016 年1月11 日 导航 【政策导向】 开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让制度发力 中财办主任刘鹤:金融监管要 长牙齿 监 管者需具备深刻自省意识 今年新增债置换债规模料双升 全年发行或 超5万亿 【业务参考】
2016 年股权众筹最大看点:设置退出机制 消费金融这三大模式,你有研究过吗? 【场外交易市 场】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网上投融资对接会第七 期暨山东省科技金融常态化区域路演中心 唐国强先生亲临福山 齐鲁股交中心
2016 年挂牌 第一锣 响彻烟台
2015 新三板十大资本运作 陕西中小企业新三板挂牌推进会召开 【政策导向】 【开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让制度发力】
1 月6日开了
2016 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
公布的议题不多,两项.但仔细 琢磨,作用不小,核心可以概括为
5 个字:让制度发力! 刚刚过去的
2015 年,国务院在督查方面可谓用力深、成效大.第一批督查问 责,涉及
7 个省、59 人;
第二批涉及
24 个省(市、区)、249 人.此次会议上汇报 了第三批,各地依法依纪对包括地厅级在内的
900 多名干部予以问责.从覆盖范 围的扩展和问责人数的增加不难看出,督查作为国务院一项重要制度,在逐步完 善和增大 威力 . 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督查似乎更针对不落实、不作为等行为.但本届政府 既然发力要用好这项制度,也就赋予了其更深的内涵.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的一番 话对此作了很好阐释: 不作为问题是一个综合现象.要看到我们广大干部还是 想作为的,很多干部还是在主动作为的.怎样形成一个大的环境氛围,激励机制 非常重要.我们搞'
双创'
是调动社会创造力,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进行督查, 关键也在于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要更加强化建立起长效激励机 制! 好的制度,向优发力.从更高层面来理解督查,其根本还是要建立健全更加 积极的正向激励机制.所谓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问责不落实和不作为只是手段, 目的还是为了落实和作为. 会议决定对去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的
4 个省(市),对落实各项政策成效 明显的
20 个地市、20 个县区,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有力的
6 个省级政府部门予以 通报表扬,在2016 年对上述地区实行 免督查 .可别小看这一 免 ,以为只 是虚的激励.免,意味着一种信任和默契,这属于价值层面的激励,在政治伦理 上将产生非常正向的效果. 当然,更有 实 的激励措施.四大项,涉及资金、企业债券 直通车 、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等.看下来,可都是 干货 ,意味着中央巨大的支持. 这正是总理所强调的,不能懒和勤一个结果,最后把勤的积极性也压下来,不能 大锅饭 ,多干事就要多得好处.在制度安排上只有朝这个方向发力,才能根 据新情况形成新的调动地方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鼓励竞相推动科学发展. 当天常务会还部署新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这同样可以理解为让 制度发力,以制度红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先行试点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 商务综合试验区,一年来探索出了用新模式为外贸发展提供新支撑的一整套相关 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这套制度又是可复制的,因此国务院在东中西部选择了一 批城市加以推广. 【中财办主任刘鹤:金融监管要 长牙齿 监管者需具备深 刻自省意识】 原创本文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 之《21 世纪金融监管》中文版所作序言,本书作者为荷兰央行执行董事乔安妮・ 凯勒曼、研究主管雅各布・ 德汗、监管专家中心主任费姆克・ 德弗里斯.
2008 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断了世界经济持续
30 多年的黄金增长期. 金融 体系的去杠杆和实体经济的下行形成具有放大效应的负反馈循环,导致世界经济 陷入长时期的深度衰退.危机爆发已经
7 年多,全球经济金融尽管有所恢复,但 依然笼罩在危机的深度阴霾下,这使我们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角度再次感悟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也迫使我们更深入地反思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危机都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只有走完全过程才能达 到新的平衡点,今后几年世界经济仍将面临很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 战,对此我们在思想上和战略上要有充分的准备. 从金融发展史来看,金融危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概率事件.一部金融史 就是一部危机史.研究发现,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中,国际上平均每年会发生
6 场或大或小的金融危机. 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否可以避免? 从经济长周期理论到宏观政策失误,从凯恩斯提出的 动物精神 到金融体 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尽管围绕着危机原因的研究越来越多,但争议并不比过去少. 这些争议既是我们对危机认识不断深化的必要过程,也在反复让我们品味金 德尔伯格所作的论断: 金融危机是一个永恒的现象. 我们是否只能无奈地接受 危 机无法预测,更无法预防 的悲观论调? 事实上,金融危机并非无迹可寻.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着同样的韵 脚 ,此次危机并不是 这次不一样 .基于过去
800 多年金融历史数据的研究 发现,历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共同标志性特征有:资产价格大幅上升、债务负担加 剧、经济增长率波动、经常账户赤字等. 基于此,有不少人坚持认为,金融危机应当可以避免.为避免危机发生,要 警惕那些新形成的、变异了的风险隐患,更要克服那些共同的根源性因素. 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意味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严重失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从思想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发展历程看,政府与市 场的关系像一个钟摆,总是在政府多一点和市场多一点之间摆动,难点是在不同 的发展阶段如何实现有效平衡、发挥最大合力. 危机前美国在经济金融发展上采取了 自由放任主义 ,金融自由化、复杂 金融创新走向极致.危机后格林斯潘承认,自由市场理论的缺陷和金融机构自我 调节能力的全面崩溃令他 万分震惊,难以置信 .分析和认识这次大危机,要 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深刻的大背景出发. 每一次危机都意味着金融监管的失败和随之而来的重大变革.我在两次全球 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中提到,两次大危机中一个共同的原因是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超 过了微观层面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宏观层面的监管能力.在两次危机形成过程中, 监管上奉行 轻触式监管 ,认为 最少的监管是最好的监管 .监管放松、监 管空白和监管套利愈演愈烈,甚至出现 监管竞次 (race to the bottom)―― 各国监管机构竞相降低监管要求以追求本国金融机构的相对竞争优势. 美国国会对此次危机的调查结论是,这场金融危机本可以避免,危机既非天 灾也非计算机模型的失效,而是源于人类对风险的无动于衷和错误判断.借用莎 士比亚的话: 错误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自身. 面对来自国内政治、社会的巨大压力,美欧大幅提高金融监管标准,扩大金 融监管范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在充分肯定这些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 到,这些被强化了的监管很可能在若干年后引发难以预料的、更猛烈的监管规避. 金融发展很可能继续沿着 危机―管制―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