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 2019-11-30 |
11 俞继东 前几天进超市, 售货员向我推销一 款新型的电饭煲, 她告诉我, 这种多功 能电饭煲的语音提示特别适合老年人使 用.
我想起住在乡下的母亲, 就拨通了 手机, 电话那头传来母亲的回话: 家 里现在不用电饭煲了, 你不知道啊? 我 一听感到奇怪: 这年头, 不用电饭煲, 难道还用土灶烧饭啊? 母亲在电话里只 是说: 你回来就知道了. 端午节小长假,我开车300多公里回 老家, 路上总是回忆起多年前母亲烧柴 做饭的往事. 在老家, 祖祖辈辈做饭都 是用老式柴火灶, 家里的灶披间在堂屋 的后面, 最矮的地方不到一人高. 灶台 是用砖土垒成的, 烟囱升到屋顶, 有两 个灶膛, 天晴的时候, 火苗在灶膛里很 旺, 通风还算顺畅;
如果遇到刮风下雨, 火苗就会在灶膛里乱窜, 冒出阵阵浓重 的黑烟, 让人有点透不过气来, 这时候 母亲会让我不停地拉风箱, 做一顿饭, 我累得腰酸背疼, 母亲也被熏得两眼发 红. 记得有一次摊面饼, 母亲见我累得 满头大汗, 就让我歇息, 她一个人在灶 台上忙上忙下, 她摊一张面饼, 就让我 们吃一张, 最后我们吃完了, 才发现母 亲还没尝上一口, 可从 烟熏火燎 中 出来的母亲一句怨言也没有. 1990年, 我大学毕业工作了, 我用 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家里买了液化气灶、 电饭煲, 母亲说这下好了, 以后烧菜做 饭就一步实现现代化了. 那年底, 我又 用奖金买了抽油烟机, 还添置了备用的 液化气钢瓶. 村里的许多人来看我们家 现代化的灶台, 羡慕得不得了. 之后没 过一两年, 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液化 气, 彻底告别了土灶台. 不知不觉间, 车子下了高速公路, 到 家门口时, 一股浓郁的饭香飘了过来. 我 进屋一看, 嘿, 饭已经做好了. 母亲说这 些饭菜是用沼气烧的, 只见灶台上已经换 了一台崭新的沼气灶, 原来的液化气灶、 电饭煲已放置一边 光荣退休 了. 见我 一脸的疑惑, 母亲对着当村支书的大哥 说: 你给你弟弟说说沼气吧. 大哥告诉我: 村里这几年以家用 沼气池建设为龙头, 大力建设农村生态 家园, 实行对村民建一口沼气池补助一 万元的政策, 激发了大家兴建沼气池的 热情. 沼气把农村多余的柴草全部利用 上, 既节省了农民的开支, 又合理利用 了资源, 还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 沼气池里的肥料没有有毒物质污染, 卖 给生态农业基地还可创收, 所以乡亲们 对建设绿色生态农村的积极性很高. 听着大哥的介绍, 端起香喷喷的米 饭, 我心里有很多感慨. 液化气替代柴 火是科技的进步, 而让沼气替代液化气 则是观念的更新…… 院子里树上几只喜鹊在欢唱, 我不 禁抬头看天, 呵, 老家的天空一片蔚蓝. 洋中鱼 古代文人 ( 大多是官员 ) 闲暇之余喜欢 到处玩耍, 而且耍出了许多 味道 , 许多 文化. 崇宁三年 ( 公元1104年) 三月二十八 日, 对于湘水之滨的朝阳岩来说, 是一个值 得铭记之日. 这天, 一条小船载着五六个爱 耍的人在湘水上摇摇晃晃地行进着, 船桨 像一个摇把, 在江面摇出许多漩涡. 经过一 阵子行进, 来到了永州古城东南方向的朝 阳岩下. 他们系好船, 在下洞洞口略作休 息, 领略了朝阳岩发现者元结诗句 朝阳岩 下湘水深, 朝阳洞口寒泉清 的意境之后, 就开始实施一个 蓄谋已久 的计划: 其中 一个年近六旬的人在众人的建议下, 一反 常态, 拿着毛笔在没有打磨的岩石上随手 写了一些字. 另一个人等他写完, 就开始用 锤子、 凿子、 錾子等工具认真刻石. 在朝阳 岩潜阴洞泉水注入湘水的叮咚声伴奏下, 在渔船的轻微摇摆中, 这个踮起脚尖刻石 的人, 显得比那个题写者更投入、 更认真. 铁锤敲在凿子和錾子上发出的金属声, 跟 洞口的泉水声汇成了一支悦耳的交响曲. 忙了一阵子,23 个字显现在大家面前: 崇宁三年三月辛丑, 徐武、 陶豫、 黄庭坚 及子相、 僧崇广同来. 原来, 那个挥毫题字的人就是北宋著 名文学家、 书法家、 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 山之祖黄庭坚. 宋徽宗亲政之后再用新党, 与黄庭坚 有宿怨的赵挺之当上了副宰相. 崇宁二年 ( 公元1103年) 十二月, 对黄庭坚一直怀恨 在心的陈举适时举报说其作品 《 承天院塔 记》 诽谤朝廷 , 赵挺之便罗织罪名, 以致 黄庭坚被 除名编管 发配到蛮荒之边地宜 州, 他携带家眷从湖北江陵出发, 入洞庭, 经岳阳、 长沙、 衡阳, 一路游山玩水, 吟诗 会友, 来到了永州. 应该说, 晚年的黄庭坚是个很爱玩耍 的人, 仿佛童心未泯, 每到一地都要寻觅先 贤的踪迹. 虽然仕途不顺, 却并不影响他的 雅兴. 据《山谷年谱》记载, 黄庭坚是三月六 日到永州府祁阳县浯溪碑林的, 至四月二 十八日去全州, 他在永州这个地方前后待 了有53天, 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到处玩耍, 他游览了祁阳浯溪、 零陵愚溪、 朝阳岩、 澹 岩等地. 清清潇水, 曾经映出过他的倒影;
乡间小路, 曾经留下了他的脚印;
不少地方 还有幸得到他的吟咏乃至题刻. 同一天, 在来朝阳岩之前, 黄庭坚一行 游览了愚溪, 他在 《 游朝阳岩 》 诗里讲清楚 了那天的行程: 意行到愚溪, 竹舆鸣檐 肩. 冉溪昔居人, 埋没不知年. 偶托文字 工, 遂以愚溪传. 柳侯不可见, 古木荫溅 溅. 罗氏家潇东, 潇西读书园. 笋出不避 道, 檀栾摇春烟. 下入朝阳岩, 次山有铭 镌. 藓苔破篆文, 不辨瞿、 李、 袁. 嵌窦响 笙磬, 洞中出寒泉. 同游四五客, 拂石弄潺 . 俄顷生白云, 似欲驾我仙. 吾将从此 逝, 挽牵遂回船. 此诗当时刻石于朝阳岩. 遗憾的是, 这首诗刻因为种种原因而漫漶 消失. 清咸丰年间的永州知府杨翰苦觅此 诗不得, 曾于朝阳岩西壁补刻该诗及其画 像, 至今尚存. 在永州期间, 黄庭坚还写有 《 题澹山 岩》诗二首, 并刻石, 连同浯溪诗刻、 朝阳 岩诗刻和题名刻, 为永州的历史人文增添 了许多光辉. 特别令人庆幸的是, 黄庭坚这方朝阳 岩题名刻因别出心裁得以完整保存. 也可 以说, 是黄庭坚当时耍了一个障眼法: 字迹 较浅, 字体颜色与石头接近, 肉眼难以识 别. 所以, 分明就在眼前, 除了清代金石大 家陆增祥根据拓片做了记录之外, 一直没 有被人发现, 也没有遭人破坏. 时隔近千 年, 直到湖南科技学院的张京华教授带领 学生在朝阳岩进行野外考察时, 才揭开它 神秘的面纱. 文人带有纪游性质的题名兴盛于唐宋. 盘点历年所见题名石刻, 唐人以李渤居多, 宋人则属黄庭坚. 虽然黄庭坚曾与张耒、 晁 补之、 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 被后人称为 苏门四学士 , 但他生前诗书双畅, 与苏轼 齐名, 世称 苏黄 , 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 里占据重要地位, 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所以 他的诗文和题刻都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 朝阳岩是永州著名的石刻景点, 现存 历代石刻150方. 不少金石专家说, 朝阳岩 摩崖石刻之多、 之奇、 之怪, 在国内外均属 罕见. 而我想补充一句: 黄庭坚在朝阳岩的 题名石刻, 堪称朝阳岩石刻中的怪中之怪, 实属特例. 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好玩的黄庭坚 在这方题名刻上玩了几个手法: 一是没有 像平常人那样先把石崖磨平了再题刻, 而 是把题名直接写在石面上就刻的;
二是他 选择题刻的地方也很奇怪, 人家喜欢选择 平整之处, 他选的地方中间还有凹陷, 整体 呈弧形状, 四五行之间因为凹陷而让后来者 误以为是两处不同的石刻;
三是他的题名顺 着石面本身自然的形状, 不仅行与行之间的 字数不一, 而且字与字之间的大小也不一 致, 最大的 徐 字与最小的 丑 字相差 2.5倍. 更让人惊奇的是, 即便是在不平整 的石岩上, 整体章法错落自然, 布局巧成, 于不平之中见平, 于宁静之中见动感. 大约 因岩面极为不平, 徐武 陶豫 四个字 在整幅书法中, 显得较大、 较突出, 各占一 行. 而末两行构架均一, 则是岩面较为平整 的缘故. 整方题刻布局讲究, 字体外紧内 松, 右边八字 ( 一行 崇宁三年 , 二行 三月辛丑 ) 上疏下实, 中宫四字 ( 三行的 徐武 、 四行的 陶豫 四个字) 疏可跑 马, 左边十一个字 ( 五行 黄庭坚及子相 , 六行 僧崇广同来 ) 密不透风. 这处石刻 是黄庭坚现存最大的楷书作品之一, 书写章 法富有变化, 两个 三 字的写法不尽相同, 用笔稳健沉着, 所运用的长横、 大撇、 大捺、 竖划、 斜钩等笔画, 不同于以往的瘦硬, 与 他在天柱山的题名相比, 风格迥然不同. 据考证, 徐武, 字靖国, 时任永州司法 参军. 黄庭坚的儿子黄相, 时年20岁. 黄 庭坚与僧人交往颇多, 崇广是其中之一. 陶 豫是祁阳人, 爱书好酒, 喜欢玩石头. 由此 可知, 那个认真刻石的人很可能就是陶豫. 诚如黄庭坚在 《 游朝阳岩 》 诗中 吾将 从此逝, 挽牵遂回船 的预言, 离开永州两 年后, 他就客死在宜州 ( 广西宜山县) 贬所, 终年60岁. 永州山水点燃了他一生中 最后的诗情, 而他在永州的几处题刻和诗 刻, 也成了他生命末期遗留在湘江上的最后 绝唱. (作者本名杨中瑜, 系中国散文学 会会员、 湖南省作协会员、 永州作协副 主席、 永州日报副刊编辑. 著有长篇小 说 《陶 铸传奇》、 散文集《梦 的窗帘》《鱼眼观柳》 《李商隐与永州》 等.) 李安之 我的家乡怎么变了? 不见了那春日泛绿、 夏日流金的无边稻 田;
不见了一边开花一边吐银的棉地, 还有 那条弯弯的小渠, 以及小渠上砖砌的拱桥. 我把双眼推拉移摇, 镜头里画面如翡翠斗篷 的莲叶, 层层叠叠, 夹杂在莲叶间盛开的荷 花, 如火如霞, 微风阵阵, 叶摇花动, 如彩 色锦缎, 谁人抖动, 波浪滚滚, 直接云天, 那气势和壮丽恐怕连浩荡洞庭都要嫉妒了. 路边那棵歪脖子杨柳分明告诉我, 这就 是我的家乡. 邻居张大伯走过来说, 在外读书, 不认 识自己出生的地方了吧. 他告诉我, 村里来 了个企业家, 在这里搞土地流转, 把我们村 两千多亩田地流转下来, 承包经营, 主要栽 种莲荷, 还有大棚蔬菜. 公司给原责任田承 包户每亩500元, 村民可在公司打工, 每月 有近2000元工资. 村民的收入不仅比以前 各家各户栽种责任田高多了, 而且也不用抛 妻别子去外地打工了. 张大伯是这千亩莲荷的经管人员之一. 他带我走上一座木头搭成的栈桥, 进入莲荷 之中. 眼下的荷叶, 像是一个翠绿盆子, 有 水珠儿在叶面滚动, 晶莹剔透. 饶有趣味 的, 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