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9-11-29 |
本 报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 一批远离祖国的中 国年轻人,充满活力地战斗在实践 一带一路 事业的第一线,29 岁的小伙子马旭升就是其中一位. 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的马旭升, 毕业于中 央财经大学, 两年前作为恒顺众N苏拉威西工 业园区的第一批 拓荒牛 到印尼现场开展工 作, 见证了园区从当初的一片荒地到现在初具 规模的整个过程. 作为先锋队, 有很多事情需要与印尼当地 人直接接触, 翻译又不可能随时在身边, 马旭 升认识到不学印尼语很多工作无法开展, 于是 苦学印尼语.他与印尼员工一起工作时, 学着 跟他们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 印尼人喜欢中方 员工用印尼语跟他们打招呼, 这样他们感觉受 到了尊重.在这个过程中, 马旭升不仅提高了 印尼语交流能力, 也与当地人结下友情.中国 人喊他 小马 , 但因为发音差异等原因, 印尼 朋友学成了 Siomai (翻译成汉语是 烧麦 的 意思) .这个印尼名字由于好记且作为一种两 国都比较普遍的食物, 很快在印尼员工中传 开, 他也成为被当地人熟知的中国人. 刚开始征地时,因为考虑到交易量比较大, 园区决定用支票支付.村民第一次拿到支 票时立刻炸开了锅, 感觉一张小纸片能等同于 巨额印尼盾, 匪夷所思, 认为肯定是园区欺骗 他们.为了让村民认识到支票的便捷性和安 全性, 马旭升详细地向村民解释支票的用途, 同时联系银行的工作人员及镇长到现场作担 保.半信半疑的村民到银行将征地费兑换成 现金存到银行账户后, 才相信原来还真有如此 便捷的方式可以避免领取现金过多被偷被抢, 在后期交易中, 村民都喜欢上了用支票进行交 易的方式. 现在, 马旭升在工业园区主要负责后勤及 行政相关的一些工作, 在节假日也得坚持工 作. 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为了不让中方人员在 节假日过于思念家乡, 他带领后勤职工为园区 工作人员准备可口菜肴, 同时组织各种娱乐活 动, 让大家过一个快乐充实的节日. 在印尼工作的两年里, 马旭升与当地工人 交流时, 时刻尊重印尼人的风俗习惯, 譬如不 用左手递东西等. 只有尊重别人, 你才能得到 对方的尊重 , 这也是他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 都能跟印尼人打成一片的重要秘诀. 尽管马旭升已经比较适应了异国他乡的 工作环境, 可夜深人静时, 刷刷微博看看朋友 圈, 他总会被同学朋友们晒孩子的照片触动. 新婚后不久, 马旭升夫妇就一起来到印尼, 妻 子在雅加达工作, 他则到了苏拉威西岛的现 场, 离多聚少, 每年最多见面四五次, 而每次相 聚都要经过
5 小时的车程和
3 小时的航程. 在朋友圈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 《我们为什 么离开家乡去大城市》 , 他转载后有人开玩笑 地问 那我们为什么从城市跑到乡下 , 马旭升 回复说, 那是为了把乡下建成大城市 .虽然 是玩笑话, 但确实是他的心愿.两年来, 他见 证了周边村庄的变化, 不断增多的新车和摩托 车, 越来越火的集市, 都是园区建设带来的发 展.他还想见证, 见证这个最初的渔村成为一 个城镇、 一座设施齐全的幸福乐园, 他愿意为 这里的发展增砖添瓦. 自己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就像一根线, 做最牢固的那根线, 与其他同事紧紧地拧在一 起, 使恒顺众N苏拉威西工业园区成为 '
一带 一路'
上牢固的一条绳, 成为 '
一带一路'
的重 要纽带. 马旭升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甘当 甘当 拓荒牛 拓荒牛 渔村变城镇 渔村变城镇 本报驻印度尼西亚记者 席来旺 在中国和波兰两国产能合作过程中, 中国柳 工集团收购波兰 HSW 公司民用工程机械事业部 曾在波兰引起很大轰动.这是两国间的第一个重 大企业并购项目, 也是两国产能合作的成功典范, 而这其中, 柳工集团的侯宇博功不可没. 波兰 HSW 集团公司成立于二战之前的
1937 年, 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
2008 年的欧债危机, 这家老厂的运营出现困难, 于是将寻求合作的目光投向中国.2011 年, 刚刚 加入柳工集团不久的侯宇博跟随团队来到波兰, 担任收购谈判的翻译工作. 侯宇博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担 任过
7 年多的波兰语播音员.加入到柳工集团并 购谈判的队伍后, 侯宇博是整个柳工集团唯一的 波兰语翻译.他当时不满
30 岁, 对机械知识几乎 一窍不通, 也缺乏机械方面的波兰语词汇.他当 即买来一摞机械专业用书, 先把专业词汇翻译成 英语, 再从英语翻成波兰语, 死记硬背下来. 波兰的法律规定, 企业并购在企业主之间达 成协议后, 还必须取得工会的同意.由于对中国 企业缺乏了解, 波兰工厂的工会方面一开始对中 国资本的企业并购充满疑虑, 特别是老员工抵触 情绪特别大, 他们担心企业被中国公司收购后, 波 兰员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侯宇博授命代表中方 与波兰工会进行谈判.面对会议室里挤满的身着 统一工装的黑压压人群, 年轻的侯宇博禁不住很 紧张.作为中方唯一能直接同波兰员工对话的谈 判代表, 他努力地使自己平静下来, 语气镇定地将 中国企业收购后的计划向工人清晰地作了阐述, 并且代表中方郑重承诺, 在企业并购后的
4 年半 时间内,绝不会因公司方面的原因解雇一名员工.通过反复细致的耐心解释, 中方终于打消了 波兰工会方面的疑虑.最终, 柳工集团以 3.35 亿 元人民币的价格, 成功收购这家波兰企业, 成为迄 今中国对波兰最大的投资项目.
2012 年2月1日, 柳工机械 (波兰) 有限责任 公司正式开始运营, 侯宇博受聘担任总经理助理, 直接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方的介入慢慢 改变了波兰企业的运营状况, 而侯宇博凭借自己 的努力工作,也逐渐赢得波兰员工的信任和尊重.在侯宇博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 柳工 (波兰) 公司的经营状况迅速得到改变, 不久即扭转了 亏损局面.2014 年, 公司荣获波兰年度全国最佳 雇主奖 (左图: 侯宇博代表公司领奖.本报记者李 增伟摄) .时任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在总统府 接见侯宇博和其他中方管理人员, 并对他们的工 作给予充分肯定. 伴随着柳工 (波兰) 公司的稳步发展, 已过而 立之年的侯宇博也迎来自己人生的辉煌.今年
7 月, 侯宇博被任命为柳工 (波兰) 公司副总经理.柳工(波兰) 公司所在的斯塔洛瓦 ・ 沃拉市距离首都华 沙250 多公里, 多年来, 为了工作方便, 侯宇博一直 租住在工厂附近的宿舍里.有时候, 整个小城里只 有他一个中国人, 下班后的生活极度枯燥乏味, 就 是日常生活也常常遇到困难.平时采购中国食品 和调料等, 他要驱车
4 个多小时到华沙才能买到. 长期派驻海外, 影响了侯宇博个人问题的解 决, 至今仍然单身, 但他无怨无悔.侯宇博说, 波 兰是 一带一路 沿线重要国家, 连接中国与欧洲 大陆的中欧班列大多数要经过波兰, 或是以波兰 为终点.作为一个波兰语工作者, 适逢这样伟大 的时代, 能为 一带一路 建设挥洒自己的青春, 他 感到万分荣幸和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 有时候 只身走在这座无人知晓的波兰小镇上, 素不相识 的波兰人用 你好 打招呼时, 心中的自豪感便会 油然而生.这个时候, 就会感受到远在万里之外 的伟大祖国就在身后, 就会真切地体会到, 为了实 现伟大的中国梦, 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凭卓绝努力 创合作典范 本报驻波兰记者 李增伟 挥洒汗水, 筑梦 一带一路 在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中, 两国双园项 目开创了国际园区合作的新模式.在马来西亚东 海岸重要城市关丹, 一座现代化的马来西亚―中 国产业园项目正在拔地而起, 同时中马两国共同 投资建设的关丹港扩建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加紧 施工.据介绍, 中国公司承建的关丹港高桩码头 工程, 技术难度较大, 在马来西亚国内工程建设中 尚属首次. 作为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中国建设者, 北部湾 控股 (大马) 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慧强深有体 会.2015 年1月, 唐慧强第一次踏上马来西亚的土 地, 初创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当时的关丹产业园 区就是一片热带原始森林, 几座山包和一些水塘 散落其中.除了位于高速公路旁边, 交通相对便 利外, 这里只有零星几户人家. 唐慧强回忆道. 而今园区已经初具雏形,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 推进, 现代化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今后, 随着产业 园建设逐步完善, 这里将成为马来西亚首个国家 级产业园区, 不仅服务马来西亚国内市场, 而且借 助参与关丹港扩建的优势, 进而辐射东南亚市场, 将关丹打造成为区域性产业物流中心. 关丹地处赤道附近, 终年炎热多雨, 有时晴朗 的天空一眨眼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让人躲闪不及.唐慧强说, 很多中国工人不适应当地气候和 环境, 很容易被当地蚊虫叮咬, 去年还有两位中国 工人因此患上了登革热.除了自然条件恶劣, 由 于施工现场聘请了外籍劳工干活, 语言也成了大 问题. 虽然我们有分包商, 但在工地巡查时也要 与工人交流沟通, 这时候只能学习当地语言. 他说, 通过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马来语, 现在已经能够 用简单的马来语沟通了. 在与马来西亚当地企业合作的过程中, 唐慧强 和同事们用自己的实力和耐心, 逐步赢得了对方的 信任与尊重.在产业园中, 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 集团与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联 合钢铁 (大马) 有限公司,
2014 年12 月正式开工建 设, 成为首家入园企业. 一开始许多马来西亚的钢 铁公司担心中国企业会抢他们的饭碗, 对我们比较 抵触.但随着我们不断地做解释工作并带领当地 企业到实地参观, 逐渐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他们认识 到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而非竞争. 唐慧强说.由 于联合钢铁采用先进技术生产, 且70%产品用于出 口, 不仅不会对马来西亚国内钢铁市场造成大的影 响, 还会为当地创造约 3000个就业机会. 在为当地创造就业的同时, 中国建设者与关 丹的当地社会和谐相处, 为社区发展提供力所能 及的帮助.就在今年的当地传统节日哈芝节, 联 合钢铁中国职工为产业园附近的双溪乌拉清真寺 和关丹码头清真寺送去了两头牛, 与社区居民共 度节日. 负责与中国企业对接协调的马来西亚东海岸 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投资管理部高级经理徐嘉仁 对本报记者说, 在合作过程中, 他感受到中国建设 者的工作激情和能力, 他们非常敬业, 迫切地想 把项目尽快落实, 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 希望双 方能够继续配合, 共同把东海岸建设好. 实力加耐心 实力加耐心 开创新模式 开创新模式 本报驻泰国记者 张志文 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临近 乌兹别克斯坦边界, 自然条件恶劣, 夏季酷暑 冬季严寒, 一年温差可达 70―80 摄氏度, 方圆 数十里内荒无人烟.然而, 正是在这片本国人 都极少涉足的土地上, 一名来自中国的男子汉 却以顽强的毅力在这里坚持生活工作了
3 年, 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撑起了一把 保护伞 .他, 就是中国石油集团中亚管道有限公司乌哈边 境计量站副站长褚军.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首条跨国天然气 管道和 一带一路 重点建设项目, 目前已建成 的A/B/C 三条管线全部经过哈萨克斯坦, 年 设计输气能力
550 亿立方米, 为保障我国能源 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位于克孜勒库姆沙漠 的乌哈边境计量站, 由中哈两国共同管理, 肩 负着对中亚天然气管道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入 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进行商业计量的任务, 是 管道在哈段的跨境计量第一站和名副其实的 秤杆子 .
2013 年8月, 褚军作为中方唯一一名管理 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