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9-12-04 |
1 4
7 7
1 .
5 3
1 .
3 场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B/T15021一94缩微摄影技术 用35mm卷片拍摄技术图样 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Mi c r o g r a p h i c s - Ru l e s f o r mi c r o f i l mi n g t e c h n i c a l d r a wi n g s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d o c u me n t a t i o n s o n
3 5 mm r o l l f i l m
1 9
9 4 一04一01发布
1 9
9 4 门2一01实施 国家技刁K 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缩微摄影技术 用35mm卷片拍摄技术图样 和技术文件的规定 G B / T
1 5
0 2
1 一94Micrographics-Rulesformi c r o f i l m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d r a w i n g s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d o c u me n t a t i o n s o n
3 5 mm r o l l f i l m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
3 5 mm卷式缩微胶片拍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拍摄 A系列幅面尺寸的技术图样和技术文件, 其他幅面尺寸的原件也可参照使用. 引用标准 G B
6 1
5 9 .
1 缩微摄影技术 词汇 第一部分 一般术语 G B
6 1
6 0 缩微摄影技术 银一 明胶型缩微胶片的密度 G B / T
6 1
6 1 缩微摄影技术
2 号测试图的特征及其在缩微摄影技术中的应用 G B
7 5
1 6 缩微摄影技术 图 形符号 G B
8 9
8 8 缩微摄影技术 检验技术图纸缩微摄影质量测试标板的制作 G B
8 9
8 9 缩微摄影技术 技术图纸缩微摄影的质量标准与检查 G B
1 0
6 0
9 .
4 技术制图 对缩微复制原件的 要求 G B / T
1 3
3 6
1 技术制图 通用术语
3 术语本标准所用术语见G B
6 1
5 9 . 1和G B / T
1 3
3 6
1 拍摄前准备
4 .
1 原件原件应符合G B
1 0
6 0
9 . 4的要求.
4 .
2 整理4.2.1原件应齐全、 排列有序.
4 .
2 .
2 对折皱、 破损、 污染的原件应作相应的技术处理
4 .
2 .
3 装订成册的原件应拆开
4 .
3 编排
4 .
3 . , 应按盘编制原件总目录和每盘的分目录( 包括顺序号、 原件图样名称及代号、 画幅号或缩微号、 备注等).4.
3 .
2 按胶片的长度和原件情况( 包括需要在相应位置放置的标板) 计算每盘胶片拍摄原件的数量. 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4 一04一01批准
1 9
9 4 一12一01实施 GB/ T
15 021 一944.3.3制定拍摄计划, 填写作业单( 包括片盘号、 拍摄内容、 拍摄日期、 胶片型号、 乳剂号、 拍摄及冲洗条 件及质量检验结果等) 缩率5.
1 对 A系列幅面尺寸的原件, 推荐使用
1 /
3 0 ,
1 /
2 1 .
2 ,
1 /
1 5三种缩率, 见表 使用的缩率见附录Ao 表1A系列幅面尺寸原件推荐使用的缩率 .其他幅面尺寸的原件 原件幅面尺寸 缩率 影像尺寸 A O 一841 X
1 1
89 i
1 / (
3 0 ' 急z128.0X39.6A1594X8411/(30'去",1/(21.2'忿B5)19. 8又28.
0 2 8. 0只39.
6 A2
4 2
0 米5941/(21.2+o.es)1/(15'名6)19.
8 只28.
0 2
8 .
0 X
3 9 .
6 A
3 2
97 只4201/(21.2'且as)1/(15'昙')14.
0 X
1 9 .
8 1
9 .
8 X
2 8 .
0 A
4 21
0 X
2 9
7 1 / (
1 5 ' 月s114.
0 X
1 9 .
8 5 .
2 一般应在每个画幅中的原件外左下角拍上相应的缩率卡, 并在未画米制参考分度的图样下边框中 央处设置一条长
1 0
0 mm的米制参考分度, 米制参考分度的制作见G B
1 0
6 0
9 . 4附录A, 拍摄
6 .
1 胶片各区段的设置 每盘缩微胶片分片头、 前标识区、 原件区、 后标识区、 片尾五个部分.
6 , 飞1 片头 每盘胶片的片头部分应留出不少于
7 0
0 mm的空白片作护片和引片.
6 .
1 .
2 前标识区 a . 拍摄" 卷片开始" 图形符号标板. 图形符号见G B
7 5
1 6 : b . 如本盘胶片是接前一盘胶片拍摄的内容. 则需拍摄" 接上盘" 图形符号标板, 并用数字标明相接 的片盘号, 见图 工;
Xxx(上盘 胶片片盘 号)xxx(本盘胶 片片盘号)图1"接上盘" 图形符号 拍摄本盘胶片片盘号( 可直读) ;
G B / T
1 5
0 2
1 一9
4 d 拍摄测试标板, 测试标板见GB
8 9
8 8 ;
e . 拍摄凭证标板, 包括拍摄该原件的正式批文、 批准人签字及其他有关内容 ;
f . 拍摄著录标板, 包括原件项目名称、 拍摄单位、 拍摄时间、 原件收藏单位、 管理单位等.
6 .
1 .
3 原件区 a . 拍摄本盘胶片中原件的分目 录;
b . 拍摄原件、 检索符号和必要的标板( 见6.3),原件的对中符号应和摄影机稿台上的中心标记对 齐;
c.为方便缩微品的利用, 拍摄时可 选用一种或多种检索方式, 如放置画幅号、 设置闪 现靶标等.
6 . , .
4 后标识区 a . 拍摄著录标板;
b . 拍摄凭证标板 ;
c . 拍摄测试标板;
d . 拍摄本盘胶片片盘号( 可直读) ;
e . 如本盘胶片拍摄的内 容需 转到下一盘胶片上, 则需拍摄" 续下盘" 图形符号标板, 见图2 ;
x X x ( 本盘 胶片片盘 号、xxx(下盘 胶片片盘 号)图2"续卜盘" 图形符号 f . 拍摄" 卷片结束" 图形符号标板, 图形符号见G B
7 5
1 6 ,
6 .
1 .
5 片尾 每盘胶片片尾部分应留出不少于
7 0
0 mm的空白片作护片和引片.
6 .
2 画幅影像排列 画幅影像的排列顺序和走向要符合原件的排列顺序和阅读方向.
6 -
3 原件的缺陷及重拍符号( 见GB7516)的应用
6 .
3 .
1 原件缺页时, 在缺页处拍摄" 原件短缺" 图形符号标板, 并注明缺页的代号.
6 .
3 .
2 拍摄 模糊不清、 难以阅读或受污染的原件时, 可先拍摄" 原件难辨认" 图形符号标板或与原件一 起拍摄" 原件难辨认" 图形符号.
6 .
3 .
3 拍摄有损信息完整的残缺原件时, 可先拍摄" 原件损坏" 图形符号标板或与原件一起拍摄" 原件 损坏" 图形符号.
6 .
3 .
4 拍摄编号错误的原件时, 可先拍摄" 编号错误" 图形符号标板或与原件一起拍摄" 编号 一 错误" 图形 符号.6.3.5拍摄过程中, 在已拍画幅后要随即重拍同一影像时, 应在重拍画幅前拍摄" 影像重复" 图形符号 标板6.3.6在原件上连续出现上述某种缺陷时, 可拍摄一个图形符号标板. 并注明缺陷原件的起止编号.
6 .
4 说明事项的处理 所拍原件有需说明的事项, 应在被说明画幅前将文字说明单独拍摄一个画幅.
6 .
5 分幅拍摄
6 .
5 .
1 对同一原件分幅拍摄时, 应采用相同的缩率. G B / T
1 5
0 2
1 一9
4 5
1 5 .
2 分幅拍摄时, 可按先下后上、 先右后左或先上后下、 先左后右的顺序排列, 并应在每个画幅空白 处放置分幅号.
6 .
5 .
3 分幅拍摄的原件重叠尺寸应不少干
1 0
0 mm,
6 .
6 合幅拍摄
6 .
6 卜1合幅拍摄的各原件幅面、 反差、 字体大小和图线宽度等经合幅拍摄后, 必须能满足阅读、 拷贝及 还原的质量要求.
6 ,
2 合幅拍摄的原件必须页序相连.
6 .
3 合幅拍摄的影像排列顺序见图3 . 洲卜户卜UIz3d」」日!二{口口7 国图3合幅拍摄的影像排列
6 , 了 补拍
6 .
7 门 补拍胶片应留有片头.
6 .
7 .
2 拍摄" 卷片开始" 图形符号标板.
6 .
7 .
3 拍摄补拍文字说明或补拍报告单.
6 -
7 -
4 按补拍原件顺序拍摄.
6 .
7 .
5 补拍胶片接在本胶片" 卷片开始" 符号之前, 见图4 , 接片处片・回#Fipi#BA#F#drfFk#FfH6r.d直回 回补拍胶 片本盘胶片图4补拍胶片接片示意图
7 质量要求7.1缩微品记录的影像应反映原件的原貌. 除按本规定设置的标板、 符号和必要的说明外・ 不得丢失或 增加任何信息.
2 原底片的背景密度、 清晰度及解像力、 硫代硫酸盐残留量等质量要求见GB
8 9
8 9和G B
6 1
6 0 .
3 原底片上不应有划伤及指印、 水渍、 油渍和药液等污染痕迹. G B / T
1 5
0 2
1 一94附录A其他幅面尺寸原件适合使用的缩率 ( 参考件)A1适合其他幅面尺寸( 非A系列幅面尺寸) 原件的缩率为1 /
1 6 ,
1 /
2 4 ,
1 /
3 0 , 见表A l . 表Al 其他幅面尺寸原件适合使用的缩率 原件 幅面尺寸 缩率 影像尺寸 宽长毛457簇6091/16(28.6X3
8 .
1 宽长457^-
6 0
9 6
0 9 ^
9 1
2 1 /
2 4 (
2 5 .
4 X
3 8 .
0 宽长609-91291
2 ^
1 2
3 0
1 /3
0 簇30.4X41.0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缩微摄影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缩微摄影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二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筑清、 董家福、 孙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