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 2019-12-06 |
研究显示,
2011 年至
2015 年,全球将有
30 多个品牌生物药失去专利保护, 产品的市 场销售额高达
600 亿美元.到2015 年, 生物 仿制药的全球市场规模将由
2010 年的 2.43 亿美元增长至
37 亿美元. 巨额的市场空间让全球制药企业蠢蠢欲 动, 即使是创新能力最强、 专利药开发最盛的 国际巨鳄,也都开始觊觎生物仿制药这块大 蛋糕. 而一向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的本土制药企 业, 是否也能抓住这一绝佳的市场契机? 开发遇困境 对于已经习惯化学药仿制的中国企业来 说,开发生物仿制药所面临的难题似乎要多 得多. 首先,巨额的开发成本就让国内企业望 而却步. 据 《国际生物制药》 杂志报道, 生物仿 制药的开发和商业化平均需要投入
1000 万~4000 万美元,而传统的小分子仿制药仅需 要100 万~200 万美元.这种高额的研发投 入, 也许只有少数公司能够承担得起. 除了成本的压力,国内最大生物医药门 户 生物谷 总裁张发宝分析, 我国制药企业 仿制生物药还必须迈过技术和市场两道门 槛. 据了解,生物仿制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 工程, 从靶点选择、 生物工程菌的构建、 培养 基、 大规模培养体系、 分离纯化体系、 单抗药 物后修饰等等,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相当大的 挑战性.而且, 生物制药主要是蛋白质工程, 而蛋白质在结构上一般比传统小分子化合物 大100~1000 倍, 生产者很难运用传统的合成 方法制得这种复杂的分子. 更为关键的是, 我国的生物仿制药如果 想要上市还必须遵循一项规定,那就是在效 果上不能低于已经上市的原研药. 张发宝表 示,这一规定也给仿制药企业提出了更高的 技术要求. 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由于生物仿 制药研发成本过高,使得药品在价格终端上 与原研药的差异并不明显.医生和患者出于 安全性和疗效的考虑,也会更加谨慎选用生 物仿制药.因此, 生物仿制药刚进入市场时, 短期内只能获得有限的商业回报. 对此, 张发宝认为, 生物仿制药想要突破 市场壁垒, 就需要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 不能 过度依赖政府采购和打 价格战 , 学术推广 才是真正需要的形式. 不过, 生物专利药到期潮的到来, 对于国 内制药业来说依然是利好消息.然而本土企 业如何才能抓住这一机遇,也是摆在眼前的 现实问题. 培养符合国情的大品种 我国虽然是 仿制药大国 , 可国内企业 的仿制水平却一直在低端徘徊. 仿制药 形似 而神不似 , 符合质量标准而质量相对低下的 现象比比皆是. 在南京医药产业集团高级工程师李红琴 看来,一个可仿品种在国内会出现数十个甚 至上百个 孪生兄弟 , 众多仿制药品想要抢 滩市场就只能靠拼 价格刺刀 , 这也导致仿 制药的平均利润只有 5%~10%, 大大低于国 际上仿制药 40%~60%的利润水平. 当然,李红琴所述的大多为国内的化学 仿制药, 对于技术含量高的生物仿制药来说, 低端仿制显然是行不通的. 张发宝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采访时表 示, 我国发展生物仿制药, 首先就要避免像化 学仿制药一样, 企业 一窝蜂 地上马项目而 导致市场混乱.这就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进 行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使国内企业有序、 分阶 段地进行生物仿制药研发工作. 其次,生物仿制药的产品结构要向中国 最普遍的治疗适应症倾斜,需要结合我国疾 病的特点, 塑造更适合中国人的药物大品种, 而并非一味地仿制西方品种. 中国疾病以及中国人对健康的需求与西 方不同, 比如精神抑郁类药物, 在西方的需求 量很高, 而在中国就相对要低. 张发宝说. 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李向明 也认为, 中国想要发展生物仿制药, 就要选 择适合中国人、 亚洲人的生物多态性抗体和 其他生物药, 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和新兴市 场患者的给药装置.另外, 为了突破自身的 技术瓶颈, 还需要开发专有技术平台, 攻克 培养基、 细胞培养工艺、 纯化工艺等技术问 题. 在采访中也有不少专家表示,将生物仿 制药做大做强并塑造为大品种是可行的, 但 大品种的获得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产品质 量问题, 而是政府支持、 国家政策鼓励和企业 自主行为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仿制创新两手抓 生物专利药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重 组蛋白药物 和 单抗药物 两大领域造就了 安进
21 年净利润增长
46 倍的神话和基因泰 克12 年净利润增长
25 倍的传奇. 而对于生物仿制药来说,单纯依靠仿制 很难造就这样的神话. 生物仿制药不是我们 的终极目标,我们希望走的是从仿制到创新 的路子. 张发宝说. 张发宝表示,中国发展生物仿制药就需 要有一批企业在整个生物仿制药的产业价值 链条上, 各自承担关键角色, 培育创新的业态 环境,这样我国生物仿制药才会有可持续的 创新力和综合研发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袁玉兰也 认为, 从我国医药产业长远发展来看, 仿制毕 竟不是长久之计, 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走路. 就目前来看, 只有把仿制药做好做精, 同时努 力研发新药, 追求 我有你无 , 形成自己的知 识产权, 才能具有核心竞争力. 如今,在全球新药研发投入产出比日渐 下降的当下, 竞争也在生物仿制药领域展开. 此前, 诺华开发了 重磅炸弹 单抗药物利妥 普的生物仿制药,辉瑞与印度百康也共同开 发出了胰岛素生物仿制药. 我国也在这场国际竞争中面临大考, 中国的 生物仿制药想要成为黑马, 就要在仿制的基础上 加强创新.正如李向明所说: 生物仿制药强调的 不仅是 me too, 更是 me better. 名誉主编: 曹务波 主编: 王璐 副主编: 黄明明 编辑: 王庆 Tel押(010)
62569345 E-mail押[email protected] 周二出版
2012 年07 月31 日 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作弊者, 这话套用在奥运赛场 上同样适用.追忆奥运赛场上的兴奋剂起始,
1960 年 罗马奥运会上有运动员因比赛中服用过量苯丙胺致 死, 这一震惊世人的事件促使国际奥委会痛下决心. 此后,兴奋剂就成为奥运赛场之外的生物技术 的较量.在苯丙胺可被轻易查出之后, 取而代之的 是严重干扰体内激素平衡的多种合成类固醇, 而后 是血液兴奋剂的流行.尽管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 已经开始了血检和尿检相结合的 EPO 检测, 但出于 对荣誉的狂热追逐、 名利双收的欲望激荡, 仍不乏 有人铤而走险. 很大程度上,现代兴奋剂的发展得益于生理医 学、 生物化学乃至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研究推广.红 细胞的生成素 EPO, 本是早期最成功的基因工程重组 药物之一,却成为比赛场上臭名昭著的违禁药物;
本 是帮助侏儒症患者的人类生长因子 HGH,却成为滥 用严重却又很难检测的兴奋剂之一…… 当有研究人员在竭尽全力地追踪赛场上的作弊 痕迹时, 总有一小撮科研人员在利益的驱动下, 走在 更前端.生物科学领域的技术研究始终就是把双刃 剑, 这不仅仅是在赛场上.竞技场上的兴奋剂防不胜 防, 它虽因生物技术而生, 却非生物技术所能破解. 兴奋剂: 生物技术中的 作弊者 主编视点新兴的生物能源行业是个 多技术并举的领域.观察近日 启动的国家
863 项目不难发 现,为寻找新一代的生物能源 的原料,专家们正在从多途径 进行探索. 纤维素类能源植物似乎是 颇具前景的生物质原料.近日,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承担的 国家
863 项目 纤维素类生物 质高效转化利用技术 之 能源 草高效制备生物天然气关键技 术研究 和 生物质水相催化合 成生物航空燃油 课题启动. 生物燃气工程是国家重 点发展和推广应用的技术, 生 物航空燃油是目前国际国内在 高品质先进液体燃料领域发展 的重要方向,符合国际上对航 空碳排放减排的需求. 课题负 责人、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 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 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铁军对 《中 国科学报》 记者表示. 利用纤维素类能源植物制 造生物天 然气和 生物航 空燃 油, 这一前景十分可观.但技术 能否走出实验室,达到产业化 的目标,仍需要开展大量的工 作. 原料瓶颈 从化学成分上, 能源植物包 括两类. 一类是富含碳水化合物 的能源植物, 包括含糖类、 含淀 粉类和含纤维类能源植物, 利用 这些植物做生产原料可得到燃 料乙醇和燃气;
一类是富含油脂 的能源植物, 如油菜、 向日葵、 麻 风树、 油楠等, 可直接产生接近石油成分的燃料. 生物航空燃油之前的研发利用到了富含油脂的 能源植物. 但是, 科学家从玉米、 大豆、 甘蔗等农作物中提取 生物燃油时, 得到的生物柴油和乙醇性能未能达到航 空燃油所需的性能标准, 无法用于商业飞行. 由于原料来源有限, 种植需要大量的土地, 产率 低、 油脂收集提取成本高也限制了生物航空燃油的发 展. 王铁军说, 同时, 制备生物天然气依赖大型养殖 场, 通过将动植物的粪便发酵来获得生物燃气. 王铁军再三强调, 生物天然气要实现产业化, 原 料上也有局限性, 因为它通常和大型的养殖场绑定在 一起 . 天然的能源型植物资源 如果种植纤维素类的能源草,应该可以解决问 题.能源草耐得住恶劣的气候条件, 又能在边际土壤 地区种植, 摆脱了对大型畜牧场的依赖, 可以达到产 业化的规模. 王铁军提出了解决办法. 我们承担的两项课题的共同点在于如何突破生 物质产业面临的原料瓶颈问题, 即如何利用廉价而丰 富的原料来生产高端燃料. 生物天然气和生物航空燃 油原来分别依赖动物的养殖和油脂作物的种植. 王 铁军补充道, 这两者都无法解决产业化的原料需求 问题, 但纤维素能解决, 收割粮食之后剩下来的材料 都可以用来生产交通领域液体类的高品质燃料. 纤维素类能源草就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植物资源. 柳枝稷、 荻、 芦竹是
3 种理想的纤维素类能源草代表, 它们皆为多年生的高大草本植物, 植株高大, 生长迅 速, 生物质产量高, 适应性极强, 能够在较为贫瘠的土 地上正常生长, 且均属于非粮能源作物. 在我国, 基于丰富的边际土地资源开展纤维素类 能源草的规模化种植与应用,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 可以实现 不与民争粮, 不与粮争地 . 同时, 不仅是能源草, 林业、 农业的剩余秸秆等其 他纤维素类能源植物都可以成为原料来源. 产业化过程很漫长 原料问题看似可以解决, 但两项技术还面临着其 他难题. 能源草在产气量和产气效率方面必须取得突破 和提高. 王铁军表示, 目前国际上并没有大范围使用 生物航空燃油.我们国家也用生物燃油试飞过, 但这 些燃油都不是从纤维素类能源植物提炼得来的. 纤维 素生产航空燃油仍是一个前端的技术, 目前在国际上 处于试生产和实验攻关的阶段, 连试用都没有. 同时, 整个生物质水相催化生产生物航空燃油的工艺需要 集成和优化, 催化剂的性能和寿命都需要提高. 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那通过纤维素类能源植物制 造生物天然气和生物航空燃油是否就不具备产业化 前景了呢?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 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对本报记者表示, 至 少要
200 年才谈得上产业化 . 实际上, 上述两项课题属于国家的
863 项目, 具 备产业化前景是国家立项的根本要求.王铁军强调, 要想实行产业化,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转化效率 要高;
二是相关的技术要比较成熟、 稳定可靠;
三是经 济性要与目前的能源市场有所竞争, 至少要持平. 新鲜的葛根, 不用添加多余的水分, 也不 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品, 在高温、 高压下蒸 汽爆破
4 分钟,就能够代替传统发酵工艺中 高温蒸煮
2 小时的液化调浆过程,处理后的 葛根还能够直接发酵生产燃料乙醇. 这一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 员陈洪章课题组发明的 一种对汽爆葛根进 行综合利用的工艺及其使用设备 ,日前成 功获得澳大利亚国际专利授权. 近日, 陈洪章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 采访时表示, 先进的汽爆和固态发酵技术将 有效解决传统发酵技术耗水量大、 工业废水 处理难度大、 成本高等难题, 有望成为葛根 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助推剂. 葛根热潮 在四川省绵竹市一片
400 亩的梨园里, 梨树的叶子早已凋落, 树下却铺满了长着大 片大片绿色叶子的藤蔓.管园人老贺拿来锄 头, 挖出了一个比人胳膊还粗的块茎. 这就 是葛根, 下个月就可以收了. 在老贺眼里,这片园子收获的不单是葛 根, 也有发展非粮燃料乙醇的希望. 近年来, 云南、 四川、 湖南等南方地区对 葛根燃料乙醇产业跃跃欲试.今年
4 月份, 年产
15 万吨葛根燃料乙醇项目准备落户云 南昆明, 随后, 四川省也计划在德阳市建设 年产
10 万吨粉葛燃料乙醇项目. 专家预测,葛根或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