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 2019-12-14 |
关键词:场地设置;
辨析;
折返跑;
往返跑;
区别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4―0060―01 笔者翻阅了2001人教版((义务教 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 和2010浙教版((体育(与健康)必 学内容教师用书》中有关折返跑和 往返跑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如下内 容:①1 0m*4往返跑;
②50m*8 往返跑,③25m*2往返跑(一分钟 25m*2往返跑、二分钟25m*2往返 跑);
④触物(线)折返跑.教材中 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场地进行了设置, 设置如下i 1.10m*4往返跑场地设置【1】 在相距1 0m的场地内,在距离 起点30cm处放置两个沙包(或者木 块),在距离终点30cm(9.70m处) 处,放置两个沙包(或者木块),练 习开始前,站在起点处,听到跑的口 令后,快速拿起起点处的一个沙包或 木块,快速跑到终点处,与终点处的 沙包或者木块进行交换后快速返回, 到达起点处沙包或木块处进行交换再 返回跑到终点处交换物体后快速冲 刺,结束一次练习. 2.50m*8往返跑场地设置【21 在相距50m的场地内,在距离起 点50cm处放置一个标志物,在距离 终点50cm处(49.5m处)放置一个标 志物,练习者在起点听口令出发后, 跑到前面的标志物处绕过标志物快速 返回,再绕过起点的标志物,依次进 行,直到跑完8个50m为止,结束一次 练习. 3.25 m*2往返跑【"、一分钟 25m*2往返跑、二分钟25m*2往返 跑场地设置[4] 在跑道两端划两条相距25m的平 行线,分别作为起终点线和折返线, 在折返线线内1m处放置一标志杆, 衄体育教学/2014年第4期 作为折返标志.练习者从起点出发后 绕过标志物返回到起点,完成一次练 习,如果是1分钟或者两分钟的25m往 返跑,则在起点线内1m处也放置一个 标志物,在两个标志物间进行往返练 习.直到时间到为止,记录跑的次数 和米数. 4.触物(线)折返跑场地设置 在一块平坦的场地内,依据需 要按不同的距离划好若干平行线,在 不同距离的线上放置标志物或者点, 练习者从起点出发后根据要求跑到第 一个点、线处用手或者脚触及点或线 后快速折返到起点,然后再折返到第
二、第
三、第四个点或线处,依次进 行,直到跑完要求的各个点或线为 止.也可以利用篮球场上的各条线进 行练习,折返的次数依据实际要求. 笔者根据这些内容的场地设置辨 析折返跑和往返跑的区别分析如下:
一、场地摆放标志的位置分 析 以上
1、
2、3往返跑场地中的标 志物的设置都是在规定的距离以内 0.3m、0.5m、1m不等.而在10m*4 往返跑场地设置发现是换物往返跑, 没有绕过,标志物的摆放还是在所跑 米数之内放置.而4折返跑的标志物则 是直接摆在折返点、线上.如:10m 的折返跑,标志物或点都直接摆放在 10m处,而往返跑的标志物则摆在所 跑米数之内.
二、过标志物的方式分析 往返跑的往返要求都是绕过标志 物,标志物在所跑距离之内,而折返 跑一般都是触及、碰到即刻折返回, 就如同光照射到镜面被折射回来一 样.
三、从往返距离和折返距离 分析 两套教材中对往返跑都有明确的 跑动距离规定,如:10m、25m、50m 往返跑,加上所要往返的次数:
4、
2、8等.而教材中对折返跑没有明确 的距离和米数规定,教学时可以根据 场地大小、学生年龄特点、教学目标 进行安排,常见的折返跑练习场地多 在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场地线.如:篮 球场地线、羽毛球场地线等,就地取 材,从一条线开始出发,用手或脚触 及距离起点线最近的线后快速折回, 触及起点线后再折回,依次进行,完 成规定要求的折返次数.一般有先跑 近距离逐渐变远,或先远再逐渐变近 的练习方式,也可以相同的距离反复 折返练习,方式比较多样,折返技术 相同.而往返跑多是在相同的距离内 反复的绕过标志物往返跑动或交换物 体往返跑动.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义务教育教材编委会.义务教育 小学课本(试用)体育与健康(三年级下 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 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 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体育(义务 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试验教师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31 5040) 万方数据 由场地设置辨析折返跑和往返跑的区别 作者: 王兴发, 张国平 作者单位: 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315040 刊名: 体育教学 英文刊名: Teaching &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2014,34(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iyjx2014040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