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R30273052 2019-08-01
? 附件

2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 十二五 规划 二一二年十月 ? ―

8 ― 目录前言…12

一、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与挑战…14

(一)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14 1.

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14 2.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化…14 3.积极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15

(二)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15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15 2.大气环境污染十分严重…17 3.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18 4.城市间污染相互影响显著…19 5.大气污染防治面临严峻挑战…19

(三)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9 1.大气环境管理模式滞后…19 2.污染控制对象相对单一…20 3.环境监测、统计基础薄弱…20 4.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20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20

(一)指导思想…20

(二)基本原则…21

(三)规划目标…22

三、统筹区域环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24

(一)明确区域控制重点,实施分区分类管理…24 1.明确区域污染控制类型…24 2.划分重点控制区…24 ? ―

9 ―

(二)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源头管理…25 1.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25 2.严格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26 3.实施特别排放限值…26 4.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类项目建设要求…27

(三)加大落后产能淘汰,优化工业布局…27 1.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27 2.优化工业布局…29

四、加强能源清洁利用,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29

(一)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使用…29 1.大力发展清洁能源…29 2.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30 3.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31

(二)改进用煤方式,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31 1.加大热电联供,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31 2.改善煤炭质量,推进煤炭洁净高效利用…32

五、深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32

(一)深化二氧化硫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氮氧化物控制…32 1.全面推进二氧化硫减排…32 2.全面开展氮氧化物污染防治…33

(二)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大力削减颗粒物排放…34 1.深化火电行业烟尘治理…34 2.强化水泥行业粉尘治理…34 3.深化钢铁行业颗粒物治理…34 4.全面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烟尘治理…35 5.积极推进工业炉窑颗粒物治理…35

(三)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体系…35 1.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摸底调查…35 2.完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要求和政策体系…35 ? ―

10 ― 3.全面开展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36 4.大力削减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36 5.积极推进有机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37 6.加强表面涂装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37 7.推进溶剂使用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8

(四)加强有毒废气污染控制,切实履行国际公约…38 1.加强有毒废气污染控制…38 2.积极推进大气汞污染控制工作…38 3.积极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工作…39

(五)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有效控制移动源排放…39 1.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39 2.推动油品配套升级…39 3.加快新车排放标准实施进程…40 4.加强车辆环保管理…40 5.加速黄标车淘汰…41 6.开展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41

(六)加强扬尘控制,深化面源污染管理…42 1.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综合管理…42 2.强化施工扬尘监管…42 3.控制道路扬尘污染…43 4.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43 5.加强城市绿化建设…43 6.加强秸秆焚烧环境监管…44 7.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44

六、创新区域管理机制,提升联防联控管理能力…44

(一) 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44 1.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44 2.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45 3.建立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45 ? ―

11 ― 4.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45 5.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46

(二)创新环境管理政策措施…46 1.完善财税补贴激励政策…46 2.深入推进价格与金融贸易政策…46 3.完善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污收费政策…47 4.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47 5.实施重点行业环保核查制度…47 6.推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特许经营…48 7.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48 8.推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49

(三) 全面加强联防联控的能力建设…49 1.建设统一的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49 2.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能力建设…55 3.推进机动车排污监控能力建设…56 4.强化污染排放统计与环境质量管理能力建设…56

七、重点工程项目与投资效益评估…56

(一)重点工程项目…56

(二)效益分析…57

八、保障措施…57

(一)加强组织领导…57

(二)严格考核评估…58

(三)加大资金投入…58

(四)完善法规标准…58

(五)强化科技支撑…59

(六)加强宣传教育…59 ? ? ―

12 ― 前言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 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PM2.5)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 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 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 体健康.区域性复合型的大气环境问题给现行环境管理模式带来了 巨大的挑战,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管 理模式已经难以有效解决当前愈加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亟待探索 建立一套全新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北京奥运会、上海世 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以及国际上区域空气质量管理 的成功经验证明,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 统一协调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是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的有效途径. 十二五 时期,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将快速发展,资源能 源消耗持续增长,大气环境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为实现

2020 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应紧紧抓住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和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战略机遇期,在重点 区域率先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从系统整体角度出发,制定 并实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对策,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的,严格 环境准入,推进能源清洁利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多污染物 ? ? ―

13 ― 协同控制,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形成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 倒 逼传导机制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制定《重点区域大气 污染防治 十二五 规划》 .规划范围为京津冀、长江三角洲(以下 简称 长三角 ) 、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 珠三角 )地区,以及辽 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 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具体范围详见附表) , 共涉及

1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约 132.56 万平方公里,占 国土面积的 13.81%. ? ? ―

14 ―

一、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与挑战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1.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纲要将二氧化硫排放总 量减少 10%作为约束性指标.为实现减排目标,国家采取了脱硫优 惠电价、 上大压小 、限期淘汰、 区域限批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取得 显著成效.到2010 年,全国共建成运行脱硫机组装机容量达 5.78 亿千瓦, 火电机组脱硫比例由

2005 年的 14%提高到

2010 年的 86%;

累计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

7683 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1.2 亿吨、炼钢产能 0.72 亿吨、水泥产能 3.7 亿吨.在 十一五 期间 国民经济年均增速高达 11.2%、煤炭消费总量增长超过

10 亿吨的 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

2005 年下降了 14.29%,超额完成减 排目标. 2.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深化 十一五 期间,全国进一步深化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实行 退二进三 政策,搬迁改造了一大批重污染企业,优化城市产 业布局;

积极推动城市清洁能源改造,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 淘汰了一批燃煤小锅炉;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启动了加油站油 气回收治理工作,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分别完成了

1462、

500、

514、256 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工程.全国实施了机动车污染 物排放国Ⅲ标准,部分城市实施了国Ⅳ标准,机动车污染物平均排 放强度下降了 40%以上.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2010 年, ? ? ―

15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分 别为

35 微克/立方米和

81 微克/立方米, 比2005 年分别下降了 24.0% 和14.8%,二氧化氮浓度基本稳定. 3.积极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 为保障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空气质量,华 北六省(区、市) 、长三角三省(市)和珠三角地区打破行政界限, 成立领导小组,签署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编制实施空气质量保障方 案,实施省际联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全面开展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控制,统一环境执 法监管,统一发布环境信息,形成强大的治污合力,取得积极成效. 活动期间,主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兑现了绿色奥运、绿色世 博和绿色亚运的庄严承诺.同时,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区域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

(二)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1.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 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2010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排放总量分别为 2267.8 万吨、2273.6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 粉尘排放量为 1446.1 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京津冀、长 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 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 木齐城市群等

13 个重点区域,是我国经济活动水平和污染排放高 度集中的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更加突出.重点区域占全国 14%的国 土面积,集中了全国近 48%的人口,产生了 71%的经济总量,消费 ? ? ―

16 ― 了52%的煤炭,排放了 48%的二氧化硫、51%的氮氧化物、42%的烟 粉尘和约 50%的挥发性有机物, 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 均水平的 2.9 至3.6 倍,严重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的瓶颈. 表12010 年重点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万吨) 区域省份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工业烟粉尘 重点行业挥发性 有机物 京津冀 北京 10.4 19.8 3.96 11.6 天津 23.8 34.0 7.99 15.6 河北 143.78 171.29 95.89 15.4 长三角 上海 25.5 44.3 8.9 23.9 江苏 108.55 147.19 96.18........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