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12-16
2009年第 3期 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No .

3 2009 第49卷JOURNAL OF SUN YAT-SEN UN I VERSI TY Vo. l

49 ( 总219期)(SOC I AL SC IENCE EDITI ON) G eneral No .

219 * 收稿日期: 2009- 01-

19 作者简介: 司徒尚纪 ( 1943- ) , 男, 广东阳江人, 理学博士,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广州 510275);

许桂灵 ( 1971- ), 女, 福建莆田人, 理学博士, 广东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广州 510053). ? 鞠继武编著: 5中国地理学发展史 6,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年, 第212页. 中山大学地理学的学术创新、 学术风格和社会贡献 * 司徒尚纪, 许桂灵 摘要: 作为基础科学之一的地理学, 在我国长期隶属于文科.成立于

1929 年的中山大学地理系, 归入 理科, 自此开创了中国近代地理学新历史和新格局.文章发端于此, 阐述地理学在中山大学以学科性质、 研究 方向、 课程设置和各类专题地理研究为标志的一系列学术创新, 由此反映地理学岭南学派所具有的博采包容、 长于野外考察、 为社会服务的务实学术风格, 指出其对推动中国地理学前进, 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大贡 献, 并以此彪炳于中国地理学史册. 关键词: 学术创新;

学术风格;

社会贡献;

中山大学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9639( 2009) 03- 0066-

12 今年是中山大学地理系成立 80年, 借此机会回顾中山大学地理学发展历史, 总结其规律, 作为继续 前进的借镜, 十分必要.基于这一目的, 本文拟从整个地理学和全国空间视野, 鸟瞰中山大学这一学科 在历史时空中的地位、 贡献和影响.可以发现, 中山大学地理学走的是一条不断开拓创新、 引领学科潮 流, 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肯定的道路, 充分表现了它创新、 兼容、 务实、 坚持野外考察等学术风格, 对 中国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牢牢地树立了在全国同行中的领先地位, 并产生深刻的 社会影响.

一、 学术创新 一门学科的生命在于学术创新, 在于它不断新陈代谢, 除旧布新.地理学从一门古老学科发展到当 今现代科学行列, 也经历了同样过程, 它在中山大学 80年的轨迹, 即清楚地凸显了学术创新对这一门学 科发展强大的原动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一 )学科性质从文科到理科的转变 我国传统地理学以沿革地理为主体, 以5汉书# 地理志 6为嚆矢, 到16世纪末传入欧洲文艺复兴时 期地理学, 直至民国初年近代地理学草创, 都未能根本改变沿革地理主流地位, 故地理学长期依附于历 史学, 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工具. 基于此, 地理学在学科分类上属文科, 光绪二十九年 ( 1903)清政府颁行 5奏定学堂章程 6, 作为我国 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规定经、 文、 格致、 农、 商等科皆应设置地理课程, 在文科中设中外地理专业, 学制3年.在进士馆、 译学馆、 师范馆等都设各种地理课程 ? .这样, 地理学在文科框架内传播和发展, 直66 到1929年中山大学地理系成立之前, 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和革新. 1924年广东大学 (中山大学前身 )与北京大学同时成立我国最早的地质系, 1927年成立的两广地质 调查所, 后由中山大学地质系接管.地质调查与广东治河急需的水文水利调查相结合, 促进了地理学与 社会实际需要相联系, 并使之与自然、 技术等学科建立起紧密关系.而地理学的文科性质和归属, 显然 不能适应民初以来广东方兴未艾的经济建设对新型地理人才的要求, 迫切需要按照新模式设置地理教 育机构.在这种背景下, 1929年秋中山大学地理系成立.

1936 年 5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概览 6指出: / 本大学鉴于我国地理人才之需要, 决添设地理学系, 冀以造就专门地理人才, 从事探求本国地理, 并以 培植中上学校地理老师, 俾于华南及东南亚洲树立科学地理基础为宗旨. 0? 1929年时任中大校长的戴 季陶在 5中大的改造6演说中也说: /历史学、 地理学和国文学, 这三科的进步和发展, 是一切学术建设的 根本, 尤其是中国今天的情形, 上述三种学问, 可以说是一片荒地, 杂生着若干乱草, 开拓整理的工作, 全 在今天努力作起.

0 ? 在这里, 历史学与地理学并列, 显见已破除了地理学属文科的旧例.戴氏在上述讲 话中同时指出: / 理科的学问, 常常是世界的、 人类的, 而文科的学问, 许多是民族的历史的, 情形大不相 同.

0 ? 按照理科这一特点, 地理系开设之初, 讲授专业课程及工具课程达

31 门之多, 包括地理学、 地文 (形 )学、 地球形态学、 气候学、 生物地理、 人类地理、 经济地理、 中国地理、 世界人种、 亚洲地理、 欧洲地 理、 南北美洲地理、 亚洲东南部地理、 特种地理概要、 地理工作训练、 制图学、 制图实习、 地图应用、 地形测 量、 野外实习和旅行等, 并规定必须学习 4门其他理科课程, 即物理学、 动物学、 植物学、 地质学.这些课 程涵盖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应用地理和区域地理, 与当今地理学科涵盖内容差别不大.而此前,

1912 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先后颁布 5大学令

6、 5大学规程6和 5师范教育令6, 规定各种地理课程, 均设在文 科? .很明显, 中大地理系是完全按照理科 (中大此前称为自然科学 )办学原则和架构来设置的, 这在当 时是一个创新. 中大地理系创始人, 是留学德国地质学博士、 中大副校长朱家骅通过 / 国联 0聘请的德国地理学者 W # 克勒脱纳 (W ilhel m C redner), 其为第一任系主任. 2年后, 另一位德国学者 W # 卞沙 (W. Panzer) 继任.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摇篮, 是地理学大师洪堡 (A lexander von Humbold,t 1769- 1859)和李特尔 ( CarlR itter , 1779- 1859)的故乡, 德国地理学以区域地理研究和重视野外工作见长.这两位德国教授从 一开始就带来德国地理学的传统和风格,并以此区别于当时按照英美地理学模式创办的其他大学地理系. 中大地理系完全采用外国教材, 使用外语上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外语能力, 吸取西方地理学成 果.除上述两人用英语授课外, 还聘用人类学家史禄国 (俄国人 )用英语给学生讲授亚洲地理, 效果甚 佳.在浓厚的外语氛围影响下, 有些学生未出校门就有译作问世, 如后来成为著名地理大家的林超、 周 廷儒、 罗开富、 楼桐茂等. 反观国内其他大学地理系或史地系, 原先均设在文科, 如, 1915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武昌高等师 范学校 (武汉大学前身 )设立史地部, 1921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部改称史地系等.继中大地理系成 立的同时或稍后, 清华大学、 西北大学、 浙江大学、 东北大学、 兰州大学、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四川大学等 学校都设立了地理系或史地系, 多数在文科, 也有在理科, 情况比较复杂? .但中大一如既往将地理系设 在理科, 这无疑是起了开先例、 树典范的作用. (二 )随科学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开创新研究方向和课程 恩格斯曾指出: / 如果说, 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 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 并且以神

67 中山大学地理学的学术创新、 学术风格和社会贡献 ? ? ? ? 5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概览# 地理学系6, 广州: 国立中山大学出版部, 1936年. ? 5戴季陶集6下卷, 上海: 上海三民公司, 1929年.转见黄仕忠5老中大的故事 6,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8 年, 第6,7页. 鞠继武编著: 5中国地理学发展史 6, 第213页. 杨文衡主编: 5世界地理学史6, 长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年, 第484页. 奇的速度发展起来, 那么, 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0? 一方面, 地理学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 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

另一方面, 地理学又与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中 吸取有益养分, 促进自身成长壮大.中大地理系成立以后, 即根据这个学科特点, 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 经济发展需要, 不断开设、 调整其课程设置, 开拓新研究方向, 使其保持生机和活力, 在全国地理学科中 占有重要一席. 抗战军兴, 面对强敌压境和入侵, 国防和军事地理研究为地理学者所重视.吕逸卿教授及时开设 / 战争地理0课程, 吸引许多热血青年前来听课.1939年中大地理系孙宕越、 徐俊鸣著有5军事地理学 6, 是我国第一部军事地理专著, 该著作旁征博引大量中外战史, 阐述地理条件与军事活动的关系.

1943 年徐俊鸣出版5国防地理导论6专著, 突出说明地理环境与国防布局关系.这两部别开生面之作, 无论 是对我国草创中的军事地理, 还是抗日实战都有重要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 中山大学地理系与国家经济建设密切结合.上世纪 60年代初, 自然地理学学科出 现飞跃发展和学科迅速分化局面, 从过去区域描述转变为以自然地理结构和自然过程为主的综合整体 研究.一方面是学科内部分化, 另一方面又不断加强与相邻学科的交叉和渗透.这两个相辅相成的过 程不断推动自然地理学的创新和进步.结果形成化学地理、 水化学和水热平衡三个新研究方向, 全国高 校地理系中独树一帜, 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而为支持这些新研究方向, 在地理系先后开设大气化学、 水 化学、 风化壳和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景观地球化学等课程, 由黄润本、 董汉飞、 唐永銮等教授主讲, 为我国培养了最早一批这些方向的人才, 也为以后环境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64年地理系编印 的 5海南岛自然地理论文集 6反映了以上创新方向的研究成果. 地貌学是自然地理学的一门最基本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