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9-12-21
3 目录卷首语 本期关注 寻找人的尺度――以城市的街道设计为例 / 邹汉明 /

4 街道,人间舞台 / 朱珐/8每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街道 / 易卫东 /

12 书目推荐 街道之书小辑 / 东图/15 阅读前沿 《昨日之前的世界》:重拾传统社群的人文价值 / 程思明 /

22 《论邪恶》:邪恶――形而上的诗学论断 / 李玮炜 /

24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一叶知秋 / 李君明 /

27 《一战中的华工》:小人物,大视野 / 梁增剑 /

30 新书扫描 / 张宽路 /

36 读书案例 书香悦警队 春风沐狱园――记东莞监狱心岛书友会 / 张伟强 /

39 东南大学 善渊读书会 / 王骏/42 读者来稿 冲破时代的爱和自由――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 林颐/45 摆书摊的作家 / 李树德 /

47 我们都是傻孩子――读卡夫卡《变形记》 / 叶瑞芬 /

49 诗人与政治家的悖论――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 蔡松涛 /

51 读读《昆虫记》 亲近大自然 / 蒋超卓 /

53 目录本期关注4一现代城市是按照投入/产出的效率原则建筑起来的,它删繁就 简,精于算计.

我固执地认为,凡与效率搭边的,总缺乏那么一点 儿中国式的人情味.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对现代建筑特别是几何 形的广场建筑,连带着那些整齐划

一、缺乏世俗情怀的硬邦邦的街 道,总天然地有一种疏离感. 现代城市与古代城市不同,它除了在平面上不断侵占郊区 外,还借助于材质和现代建筑技术,将更高层的立体空间揽为己 有.正是有了这种欲望,全世界的摩天大楼应运而生,像一枚枚钢 针一样冷漠而霸道地刺向湛蓝的天空.它们筑成后立刻高高在上, 在俯瞰人间时,也拒绝了充满烟火气的平民百姓的世俗情感.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现代工业在中国的突飞猛进,中国的 城市化运动从来没有停歇过.可以说,这是中国 赶超 思维下的 另一种现代性的焦虑.毫无疑问,新一轮的折腾在这里找到理论的 依据.几年前,有一个叫 旧城改造 的词突然占据了报纸和网 络,随即,歪斜、鲜红的 拆 字涂满了古老中国的斑驳墙壁.这 个笔画单

一、音节爽决的 拆 字,几乎成为一个时代的关键字. 而 拆 的后面,正是重建.不过,此重建不是美学意义上的废墟 的重建,而是大同小异、相当类型化的 复印机式 建设.于是, 从哈尔滨到三亚,从浦东到乌鲁木齐,如此辽阔的空间,几乎在同 一个时间段里,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了,一座座 崭新的 现代化 的城市拔地而起了.在这些面目单一的城市建筑里,钢筋、水泥以 及铝合金找到了它们的用武之地,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寻找人的尺度 ――以城市的街道设计为例 邹汉明 本期关注5与中国人心灵无比契合的木头则完全销声匿迹.如果言及开放后的 中国最严重的简单西化表现,个人以为,建筑行业几乎是严重西化 的不二首选.现在随便找出一座城市的建筑,哪里还有中国传统构 造――木作的影子?甚至建筑物的命名,也莫不 巴黎左岸 、 威尼斯风情 一番,似乎四千年够用的汉字,一下子捉襟见肘了 似的.这些 高大上 的建筑,以实用为原则,锃亮、光鲜、傲慢,花里胡哨、千篇一律,当然,难免丑陋.如果硬是增加一点中 国固有的建筑元素,大多不伦不类.诗人西川曾在《想象我居住的 城市》一文中对这种 崭新的假古董 有过辛辣的讽刺: 说到新近涌现的高楼大厦,我就不由得要表达一下我对那个具有副 科级品位的北京前市委书记、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贪官污吏陈希同的厌烦. 他曾经要求北京每一座新建的高楼上都要加一个大屋顶,以体现现代化 北京的古都风貌.这大概也算是个奇思妙想.于是北京就建成了一大批 二三十层高的平房.这些高层平房,我操,有点像《封神演义》中的摘星 楼,有的像《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 所幸陈希同后来蹲班房练哑铃去了.北京城的新建筑终于摘 了帽子.但陈希同的思维和鬼魂附体般的陈腐想象,却阴魂不散, 弥散全国:假如广州街道上能长出北方的国槐、毛白杨啥的而不是 榕树、木棉,让人说它是北京或者石家庄,亦无不可. 放眼中国版图,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因 为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可以说一波比一波汹涌.三十年建设的成就 固然引人注目,但单调的复制粘贴也很令人担忧――担忧那一点点 单调的秩序和美,如何配得上平民百姓世代所养成的俗习. 二 新兴的城市有太多的元素可以考察了. 现在我们从陈希同的那个不大令人愉快的大屋顶开始下降并 回复到正常的视觉范围――我们来考察一下构成城市最重要的要素 之一――街道. 本期关注6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器官.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街道就像 一个人身体里的血脉,只有血脉流畅,人的身体才会健康.一个现 代化的城市也理应如此.《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简?雅各 布斯对街道的器官功能相当重视,她曾有一个经典的自问自答: 当你想到一个城市时,你脑中出现的是什么?是街道.如果一个城 市的街道看上去很有意思,那这个城市也会显得很有意思;

如果一个城市 的街道看上去很单调乏味,那么这个城市也会非常单调乏味. 简?雅各布斯的话当然没有错.她的眼光没有高高在上,而是 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观察到了城市的局部或细部.如果我这里恭维她 一句,上面这段话的后半句,倒很有预见性地像是说给半个世纪后 中国城建主管部门的头头脑脑们听的. 以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上海为例,对上海有过向往的人一定会 有如许的感触,当他想到上海的时候,脑子里随即会出现摩肩接踵 的南京路.在很多年里,他们去上海,南京路是首选.只有在南京 路上逛了一遍商店之后,才会去外滩歇息一下,看看野景.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南京路就是上海.南京路的拥挤就是上海的拥挤, 南京路的繁华也就是上海的繁华.同样,华尔街就是纽约.香榭丽 大街就是巴黎.阿尔巴特大街就是莫斯科.涅瓦大街就是圣彼得 堡.长安街、王府井就是北京.全世界的特大城市,当你说起它们 的时候,闪现在你脑子里的就是它们的一条条鲜活的大街.世界大 都市的这些著名的街道,各有自己的形状、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成 长经历.但有一点,这些著名的大街,除了琳琅满目的物质,除了 五颜六色的现代都市气息,它们无不与旺沛的人气有关. 不管是什么样的一条街,人的因素总是第一位的.所谓街 道,原本指 两边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 .以此定义,若以一 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语汇,颇类似于南方所称的弄堂或北方腾 传众口的胡同.笔者一向生活在江南,对于弄堂不陌生.江南小镇 的弄堂,当然从头到尾注满了世俗的人情味,弄堂的两边,往往是 两家檐硐嘀,彼此熟知的邻居.熟悉到什么程度呢?家里杀一只 本期关注7鸡,会分一碗鸡血给对门邻居家.一位著名作家曾回忆他江南小镇 上的生活――每到吃饭的时间,他一路往小巷深处走去,一路就会 有人问话: 吃过了吗? 吃过了! ;

吃过了吗? 吃过 了! ;

吃过了吗? 吃过了! ……问与答,都是同一句 话.甚至,问者无心,答者也并非有意,但两者达成高度的默契. 人与人之间,只以这样一种世代相传的方式,彼此打一个招呼,就 增进了一份左邻右舍的感情.请别小看这一声简单的问答,中国人 的世情生活,必然会在中国人细腻的灵魂里含蓄地泛起微澜.这是 旧城区传统街巷生活的妙处之一.或曰,前西化时期最典型的中国 小镇生活之一幕. 时代的发展,城市的扩容,这样的旧街巷势必越来越少,甚至,这样恪守传统伦理的居民也越来越难寻了.传统弄堂以及弄堂 文化的消失,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代之而起的,是一条条崭新的 街道. 新兴城市的优越感是显而易见的,新规划的街道整洁、气........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