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9-12-21
主编: 魏刚 编辑: 赵广立 校对: 么辰 E-mail押gwei@stimes.

cn

2014 年8月15 日 星期五 Tel押(010)

62580828 16 探索 来自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一项最新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的肠道菌群存在显著差 异, 不同性别人体内的微生物对同样的饮食的反 应有所差异.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

2014 年7月29 日的 《自然通讯》 杂志.研究人员认为, 基于这 项结论, 在通过营养改善人类健康和治疗疾病的 疗法中, 可能就需要为不同性别量身打造. 最近几年, 科学家才开始完全认识到人类微生 物组的重要性, 包括生活在人体内和人体表面的所 有细菌.究竟哪些因素与人体菌群结构差异有关, 这些差异与人体健康又存在怎样密切的关系? 饮食结构影响最显著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 平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 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已有的 研究中, 基因、 年龄、 性别、 饮食结构、 生活方式、 健 康状况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肠道菌群的组 成. 在此前的小样本实验中, 他的研究团队发现, 性 别因素对菌群差异的影响并不是特别明显. 如果要分析肠道菌群在性别上的差异, 就 必须把其他影响因素的差异尽可能排除掉, 在这 些样本中, 人群的基因、 年龄、 生活方式、 饮食结 构等各个方面都应尽可能保持一致, 这样的比较 才能突出性别因素. 但赵立平表示, 这样的实验 设计和采样并不容易. 不同的研究人员在实验过 程中会采取不同的采样方法,得出的结论中, 有 些具有统计学意义, 有些则显得不那么显著. 而且,他认为人体肠道菌群结构非常复杂, 有的细菌可能主要受性别影响, 但相对于受其他 因素影响为主的菌群, 它的比例可能不高, 所以 并不容易被发现. 事实上, 人体菌群结构的差异主要受到饮食 结构和基因的影响. 赵立平的研究团队在此前的动物实验中, 将 一部分小鼠体内与高密度脂蛋白有关的基因敲 除, 使得它们天生胆固醇就比较低, 患有代谢疾 病, 而对照组的小鼠基因则是正常的. 然后, 分别 给这两部分小鼠喂以高脂饲料和正常饲料. 六个 月后, 小鼠的健康状况不同, 肠道菌群也有了显 著差异. 我们研究发现,基因突变对菌群结构的变 化确实有影响, 但变化小于饮食影响. 这也意味 着, 天生基因不正常的小鼠, 如果饮食正常, 菌群 结构可能变化不大, 相反, 即便天生基因正常, 如 果饮食不正常, 菌群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很大. 从 统计学上看, 菌群结构变化中有 57%的部分是由 饮食结构引起的, 基因影响占到 10%以上, 剩下 的则是各种其他因素. 赵立平告诉 《中国科学 报》 记者. 如果科学研究可以进一步确切证明肠道菌 群在性别上的差异, 使其与饮食结构的影响相结 合, 理论上, 在通过饮食调整菌群结构的时候, 考 虑性别因素, 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方案设计, 也是 有意义的. 赵立平表示. 菌群与疾病互为因果 不过, 目前人体微生物研究的重点, 并不在 于基因、 性别、 年龄等先天因素对菌群结构的影 响.在赵立平看来, 学界关注的是人体不同健康 状况与菌群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应该着重研究 在以上因素作为背景的前提下, 哪些肠道菌群的 变化与人们的健康状况关系最为密切. 在已知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关系中, 肥胖 是最被人们熟知的.研究发现, 肥胖和不肥胖人 群的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有 的细菌与肥胖之间呈正相关,这类细菌越多, 体 内炎症越重, 身体就越胖, 越容易患代谢疾病, 相反, 也有潜在的抑制体重增长功能的细菌能发挥 积极作用. 据赵立平介绍,目前至少有

30 多种疾病被 发现与菌群结构有关, 除了肥胖, 还有诸如炎症 性肠病、 结肠癌等. 但他也指出, 研究的难点还不 在于人体健康状态下的菌群和非健康状态下的 菌群有什么差异, 而是明确这些差异究竟是人们 得病的原因还是得病的结果. 如果菌群变化是致病的原因, 那么通过调整 菌群结构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反之, 如果 菌群变化本身就是疾病的结果, 那么这些差异恐 怕只能用来作为诊断疾病的方法, 对治疗的帮助 就显得不那么有用了. 菌群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与任何疾病的 关系不可能只是单一的因果关系. 赵立平举例, 一个癌症病人由于某种原因接触了致癌物, 从而 导致肿瘤的产生,这也意味着他体内的免疫、 代 谢等系统环境就会随之发生改变,那么肠道菌 群就很难维持健康的状态, 也会跟着发生变化. 按照一般规律, 得了病的肠道菌群失调得厉 害, 那些乱七八糟的产毒素的杂菌数量会急剧上 升, 而那些对人体起保护作用的益生菌则可能就 此消失.在这种状况下, 即便通过手术去除了现 有的癌细胞, 过不了多久, 新的癌细胞可能再次 生长.赵立平告诉记者, 这些新的癌细胞未必是 原先癌细胞的转移物, 而是由不好的肠道菌群产 生的新致癌物所诱发的. 这种情况下, 即疾病破坏了菌群结构, 菌群 反过来又加重了疾病, 人体的免疫系统就需要在 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最终的结果是身体垮得越 来越厉害.而到了第二阶段, 菌群与疾病就成为 了因果关系. 赵立平强调, 正因如此, 即便菌群 并不是致病的原因, 调整肠道菌群对预防疾病的 发生和帮助疾病的恢复总归是有益的. 调整菌群生态系统 由此可知, 把肠道菌群管理好, 是所有疾病 患者, 也是所有健康人应该做的. 据赵立平介绍, 在动物实验中, 研究人员发 现, 健康的饮食, 外加吃七成饱, 小鼠肠道菌群的 结构就会变得非常好,有益菌的比例非常高, 也 不会产生什么毒素. 而不健康的饲料放开吃的小 鼠体内,过剩的营养转而为不好的细菌提供食 物, 从而使肠道菌群失调.前者的寿命比后者延 长了 50%. 这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规律,无论基因、 年龄、 性别差异如何, 通过饮食调整, 可以减少许多 疾病的发生, 延长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赵立平 的研究团队在针对肥胖人群的菌群调整实验中, 通过营养干预, 让患者体内有害菌减少, 有益菌 增加, 使其血液中的毒素减少, 炎症减轻, 体重、 血脂、 血压下降, 胰岛素敏感性也恢复了. 改变菌 群以后, 健康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尽管这类研究越来越多,但将人体菌群作 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并用各种措施进行综合 管理方面, 还是需要更多深入的思考. 赵立平提 到,多数研究往往只关注某一种细菌的单一作 用, 而肠道菌群更像一个原始森林, 如果结构失 调, 要将其调整到健康状态, 要用恢复生态学的 理念和方法, 单打独斗解决不了系统问题. 因此,每一个菌群失调的人都需要作详细 的微生态诊断, 再采取各种措施.在他看来, 目前, 菌群失调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该有的 细菌都有, 只是比例不合适.针对这种情况, 通 过一些营养和药物,主要是通过营养进行调 整, 把数量太少的益生菌扶持起来, 将产毒素 的细菌抑制住,前提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整;

另 一种, 例如癌症病人、 炎症性肠病患者, 它们体 内许多菌群整体都消失了.这就好比一片森林 突遇大火, 植物连根都被烧毁了, 就需要整体 迁移新的植被, 也就是菌群移植.与此同时, 人 体本身的免疫、代谢系统还需要及时调整, 从 而改善森林的 土壤环境 . 如今,微生态健康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医学 领域所接受,它与传统治疗没有任何冲突的地 方,它是传统医疗的一个有利补充,而不是替 代. 赵立平说. 量子力学是描写微观世 界的一个物理学分支,与相对 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 的两大基本支柱,许多物理学 理论和科学, 如原子物理学、 固 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 理学, 都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 量子力学同时也给人们 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 述方法和思考方法.在许多现 代技术装备中,量子力学的效 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激光、 电 子显微镜、 原子钟, 都主要依靠 了量子力学的原理和效应, 人 类在核武器和核电站的发明 过程中,量子力学的概念也起 了一个关键的作用. 然而, 并非所有学科都可 以迷信 量子 光环. 实际上, 由 于许多人对量子概念认识不够 清晰, 量子 逐渐变成随用随 取的 高帽 , 让许多人是非莫 辨, 量子医学 便是其中之一. 量子医学 令人向往 在某网站百科词条的介 绍中, 量子医学 被描述为是 建立在利用电磁辐射与人、 动 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础 上的一个全新的学科.量子医 学的本质是电磁场, 及通过测 定分析生物体所释放的振动 频率大小 (即微弱磁场波动能 量) ,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 故亦称为波动医学. 并声称: 要建立 '

量子医学'

, 就要突破 宏观进入微观来研究生命体, 例如量子生物学的研究, 从量 子层次研究掌握疾病的量子 变化规律.如以量子层次的量 子运动变化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所谓的 量子医学 的理论中, 最核心的 一点在于 所有的生物体都带有极微弱磁场 , 并且 在这微弱磁场能量中带着不同的健康或 疾病信息, 把这种不同微弱磁场能量加以量子 化, 就可以通过专门的设备来测量患病时与健 康时的电磁辐射来确定患病情况 . 在这种 理想 状态下, 量子医学 在临床 上应用不仅可以避免抽血、 手术切开等侵袭性 和破坏性治疗的弊病而具有无创伤的优点, 其 注重提倡整体治疗的概念, 还有助于治疗系统 疾病疗效稳定、 彻底. 还有更为离谱的说法, 就是利用量子检测 方法还可以 诊断人体脑波的各种形态, 以了 解人的精神状况, 如判断力、 记忆力等 . 另外, 量子医学 中的 量子共振检测 声 称还可以及早发现人体的亚健康状态.其手段 更为 高超 : 通过量子共振检测设备检测人尿 液和毛发中的水―― ―它们具有整个人体的波 动能量信息, 等于检测了人的全身状况, 可捕 捉人亚健康状况下微弱磁场的异常变化. 量子医学 牵强附会 量子医学 如此诱人, 那么实际情况是怎 么样的呢? 《中国科学报》 记者先后向中国科学 院院士、 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 灿,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张军以及复 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副主任师英强求 证, 得到的却是否定的回应. 我不认同所谓量子医学,目前对人体研 究并未到微观粒子层次, 怎么能随便就讲治疗 的问题? 郭光灿告诉记者, 从 量子医学 的相 关表述中, 根本不涉及量子现象.而对于 生物 体有微弱磁场 一说, 郭光灿直言, 磁场明明是 经典力学范畴的概念, 说微弱磁场是量子现象 实在 牵强附会 , 并半开玩笑地说: 他可以说 是量子的, 我也可以说它不是量子的. 从量子理论发展的角度看,我不认为现 代医学已经研究到量子层面了. 郭光灿对记 者说, 现在根本没有一套理论能够将人类的疾 病与量子之间关系说清楚, '

量子医学'

里量子 跟疾病有什么关系?根本没说清楚. 即便是提出许久的 量子生物学 , 郭光灿 也指出目前人们对该概念的认识 玄玄乎乎 的, 还没有认识到摸清规律的层次.同时他建 议记者向医学方面的专家求证. 而当记者致电给张军和师英强时, 听到的 几乎是同一个答案: 我是第一次听说量子医 学这个概念, 不了解它的内涵. 师英强更是一 连重复几遍称自己没听说过, 并向身边的同事 求证, 得到了同样的答案. 那么在医学上有无通过对人体微弱磁场 的测定和分析, 用来诊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