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9-12-24 |
265 - 参考答案语文入学摸底试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36 分) 1.
C(A 自渐形秽 应为 自惭形秽 .B 惊 滔骇浪 应为 惊涛骇浪 .D 题纲 应为 提纲 . ) 2.A( 不以为意 指不放在心上,表示 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B 耸人听闻 指故意夸大 或捏造事实说离奇的话, 使人听了吃惊, 应改为 骇 人听闻 .C 不拘一格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 个格局,应改为 毫不拘束 .D 首当其冲 指首 先遭受攻击或遭到灾难. ) 3.A(① 实行 指 实现, 使思想上的东西变成现实, 对象还可以是理 论、纲领、方针、主张、计划、规则等;
施行 指执行, 使规章法令等发生效力, 也指按照某方式 或办法去做,对象还可以指手术、方法等.② 变化 形容的对象通俗,日常化;
变革 形容的对 象更庄重,往往形容政策方针.③ 本义 的意思 是 词语的本来意义;
本意 的意思是原本的意思 或意图. ) 4.B(A 语序不当.C 主客颠倒.D 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 ) 5.A(应为比拟修辞. ) 6.C( 《呐喊》是鲁迅写的第一部白话小说集. ) 7.D( 新 是第一次透过窗纱传进屋里的意思, 而不是新的窗纱) 8.D(本诗没有描绘早春景 色) 9.D(A 项参见第
2 段第
2 句.B 项参见第
2 段第
3 句.C 项参见第三段第
1 句. ) 10.C (参见第
3 段第
6 、7 句. ) 11.C(A、B、D 三项参见文章倒数第
3 段. C 项不属于淘米水的药 用价值. ) 12.C(参见第
3 段首句,其余选项 的表述均过于绝对.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 分) 13. (1)本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1 分) . (2) 从葡萄生长过程和培育葡萄两方面写的. (2 分, 意思对即可) 14.旺盛的生命力(意思对即可) (3 分) 15. (1)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2 分) (2)写出了葡萄卷须生长快的特点,也写出了 果农的辛劳. (2 分) 16.全文由对葡萄生长过 程的描写, 表达了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以及对果 农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3 分) 17.培养文学 趣味要有 知 .或答作:扩大眼界,加深知解是 培养文学趣味的唯一途径. (3 分) 18. (1)精 神残废,即不感趣味. (1 分)精神中毒,即趣味 低劣. (1 分)精神短视,即趣味狭窄. (1 分) (2) 主要原因是 知 上的欠缺. (1 分) 19.内容 上,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点明 扩大眼界,加深知 解 是提高文学趣味的唯一途径. (2 分)结构上, 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分) 20. (1)引证法 (2 分) (2) 道理论据 (理论论据) (2 分) 21. ① 筑屋定居.②责怪,责备.③平坦.④收获.⑤ 22.①动词,观察.②名词,景观. 23.有志, 有力,有外物辅助. 24.①距离山洞一百多步, 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 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 损坏 近乎磨灭, 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 出 花山 的字样.②我们走进去的深度, 比起那些 喜欢游险的人来, 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 然而看看 左右的石壁, 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③但是 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 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 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④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 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 吗?⑤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 资料的缘故. 25.①天生我材必有用②只缘身 在此山中③又岂在朝朝暮暮④金石可镂⑤必先利 其器⑥不预则废 26.略 语文阶段测试卷
(一)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36 分) 1.C(A 针贬 应为 针砭 , 合盘托出 应为 和盘托出 .B 通谍 应为 通牒 .D 变换莫 测 应为 变幻莫测 . ) 2.D( 扬汤止沸 比 喻办法不彻底,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在这里 正确.A 小题大做 指拿小题目做大文章. 比喻 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有故意夸张的意 思.B 南辕北辙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C 信手拈来 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 不 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 3. A(根据线后的内容, 可知④应排在最后,故可排除 C、D. 金黄色的稻 田和绿色的山坡连成一片 很像 一张巨大的地 毯 ,而后才能说 一栋栋木楼不经意地散落在它 的上面 ,故可排除 B. ) 4.C(A 暗换主语造成 的不合逻辑,应将 给予 改为 得到 .B 搭配 不当,可将 形象 改为 影响力 .D 主客倒置, 应改为: 那句流传甚广的话―― 生活予我以苦痛, 我却报之以歌 正是苏轼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 5.B(B 为比喻,其余为拟人. ) 6.A(孟子是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 ) 7.A( 白日依山尽 的意 思是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8.D(本诗 是五言绝句) 9.A(B 寨卡病毒 应为 寨卡 .C 寨卡 应为 寨卡病毒 .D 病毒得名 -
266 - 的原因是 这些猴子生长在乌干达的杂草丛中 , 参见第
2 段第
5 句.) 10.D.(句首的 寨卡 应是 寨卡病毒 .A 参见第
2 段最后一句.B 参 见第
2 段第
2 句. C 参见第
4 段最后一句. ) 11.C (参见第
4 段相关内容.) 12.A(参见第
3 段第2句. B 经过约
10 天 应为 经过约 3~12 天 , 参见第
4 段第
1 句. C 表述不准确, 健康的人们 不完全是被带有寨卡病毒叮咬的人, 参见第
4 段第
4 句.D 没有药物可以治疗 应为 尚无特效治 疗办法 ,参见全文最后一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 分) 13.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 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 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 美丽清明的情怀. (4 分) (答出任意
4 点,意思对即可) 14.开篇两 句诗, 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 引出 话题. (2 分)接近结尾的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 圆满, 美丽清明, 为结尾处作者抒发的感慨作铺垫. (2 分) (意思对即可) 15.(1)对比. (1 分) (2)将过去人们感知岁月的立体化与如今人们感 知岁月的平面化做对比, 感叹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 对岁月的感知, 春夏秋冬千篇一律, 失去了感时忧 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2 分) (意思对即 可) 16.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 人们逐渐 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 (1 分)忙碌的生活使人 们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脱离了自 然. (1 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 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 (1 分) (意思对即可) 17.作者认为适当的自 卑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 偶尔使用它, 我们的事业 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 也更持久. 自卑能使我 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保持一种心境的谦 和, 自卑让你变得有所敬畏, 所以自卑也是一种力 量. (4 分) (意思对即可) 18.一点点自卑之 心对人生多有教益. (1 分)自卑让人对自我作出 冷静剖析. (1 分)自卑让人变得有所敬畏. (1 分) 19.?卡夫卡:从情绪控制的角度. (1 分)爱迪 生:从情绪转化的角度. (1 分)普希金:从克服 自卑感之后的新的心态上说. (1 分)?递进关系 (1 分) 20.作者所说的自卑是承认自己不如 别人, 但是不要陷进轻视自己的泥淖. 这样一种自 卑, 实质是承认与别人的差距, 这正是前进的动力. (4 分) (意思对即可) 21.①合乎 ②磨刀石 ③踮起脚后跟 ④横渡 ⑤马拉车走一天的路 程22. ①转折连词, 可是 ②表示修饰的连 词,不译 ③并列连词,和23.学习要注重 积累,要持之以恒,要用心专一(3 分,答出
1 点给
1 分) 24. ①君子说:学习不可以 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可是比蓝 草颜色更深.②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 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③我曾 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④借助 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的快,可是能到达千里 远;
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可是能横 渡江河.⑤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没有蛇 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办法托身,是用心浮躁的 缘故. 25.①杨柳依依②长使英雄泪满襟③杨 柳岸, 晓风残月④只有香如故⑤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⑥敏于事而慎于言 26.略 语文阶段测试卷
(二)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36 分) 1.A(均读 jī .B 觊觎 中的 觎 读 yú , 其余均读 yù .C 饿殍 中的 殍 读 piǎo , 其余均读 piāo .D 蓦然 中的 蓦 读 mò , 其余均读 mù .) 2.B( 可圈可点 原专指文 章精彩,现也引申为表现好,值得称赞.A 耳提 面命 指不仅是当面告诉, 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 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C 面目全非 指样 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含贬义.D 有口皆碑 形容人人称赞. ) 3.D(① 淡泊 指对于名利淡漠;
淡薄 指密度小,不浓厚或因 淡忘而模糊.② 退化 主要指生物体在进化过程 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 构造简化, 机能减退甚至完 全消失;
蜕化 指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 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 ③ 经心 指留心, 留意;
精心 指特别用心,细心.④ 时势 指当前的 客观形势;
时事 指最近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 4.B(A 种属关系混乱, 生活用品 里包括了 帐篷 .C 语序不当,后半句应改为 他的作品不仅 为欧洲的音乐增辉,而且使整个欧洲文化放出异 彩 .D 成分残缺,可将前半句改为 本届张大千 作品展 . ) 5.C(第三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 6.C( 《雷雨》是曹禺的作品. ) 7.B(通过题目 可以知道,作者送友人出行,而非作者本身. ) 8.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9.C(A 断章取义.B 只是新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