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9-12-25 |
电话:0771-5690056
6 时事・体育 扫一扫 关注 酷体育-炫户外 微博 人类探秘宇宙又将多一双 巨眼 .
数千面天线从中心向外呈旋臂状铺展, 延伸着长长的 触角 ,恰似一只 巨眼 , 用世界最大的天线阵列射电望远镜探秘宇 宙:6 日下午,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 望远镜首台天线样机在河北石家庄正式启 动,这标志着由中国主导研制的 SKA 反射 面天线即将进入正式建设阶段. 组成阵列的望远镜接收面积达
1 平方公 里、足有
140 个足球场大,比目前最大的射 电望远镜阵列灵敏度提高
50 倍.SKA 总干 事菲利普・戴蒙德评价说,作为多国合作的 国际大科学工程,SKA 将为人类认识宇宙提 供历史新机遇. 探秘宇宙的 世界巨眼 一声启动,10 米高的底座上,反射体 缓缓转动,犹如一只灵动的 眼眸 ,俯仰 之间,缓缓扫过天际;
水平转动,从容巡视 天空……SKA 首台天线样机甫一亮相,便吸 引了在场多国科学家、天文学家的目光. 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国在SKA 核心设备研发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在国 际大科学工程中,为世界成功提供'
天线解 决方案'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刘烈 宏说. 这是国际大科学工程的里程碑事件. 菲利普・戴蒙德介绍,SKA 始于上世纪 九十年代初,是目前在建的全球最大综合孔 径射电望远镜,是多国合作、共同出资的国 际大科学工程.约20 个国家、上百个大学 和科研机构的天文学家和工程师参与项目 研发. 专家介绍,之所以命名为 SKA,是因为 组成阵列的射电望远镜总接收面积达
1 平方 公里,相当于
140 个足球场大. 这是中国第一次正式牵头 SKA 工作 包联盟工作,全面主持主导工程核心技术研 发.从参与到主导,体现了中国在射电天文 领域的技术迈进和突破,也为中国今后牵头 和主导国际大科学工程积累了丰富经验.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说. 这是一只 巨大的眼眸 .这一项目选 址在澳大利亚、南非及非洲南部
8 个国家的 无线电宁静区域,将在约
3000 公里的广袤 荒野中,建设
2500 面15 米口径反射面天线. 这是一只 灵敏的眼眸 .这一项目将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天文望远 镜,比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阵列的灵敏度 提高
50 倍,巡天速度提高
1 万倍. 这是一只 全面的眼眸 .这一项目能 够更全面地观测星空,寻找更多的星系,探 寻孕育生命的新摇篮、搜索外星生命等. 此次出厂的天线更有不少新特点.SKA 反射面天线总设计师杜彪介绍,天线的设计 寿命约
50 年,重量约
40 吨,是常规天线重 量的三分之二,还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 安装、易运输和批量生产等优点. 从参与到主导:
10 年炼就 中国之眸 全球射电天文学方兴未艾,接连涌现类 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微波背景辐射四 大天文发现.近年来我国陆续建成多座射电 望远镜,口径从25 米到65 米再到500 米,从追赶到并跑,天文学研究开始逐步跻身 一流.
2011 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作为创 始成员国成立了 SKA 独立法人机构 SKA 组织.自2013 年起,中方与来自南非、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英 国等国家的优势科研机构强强联合,组成工 作包联盟,共同参与SKA 工程设计研发工作. 想要在这一多国参与的大科学工程中脱 颖而出,并非易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中方团队虽然有较为深厚的天线研制基础, 但加入项目晚,起步并非一帆风顺. 一开始被看不起,只让咱们做最基础 的天线座架. SKA 项目天线设备承包方负 责人之
一、中国电科
54 所所长张桂华告诉 记者,回顾中国参与 SKA 的研制经历,中 国从一开始的 项目创始国之一 ,到后来 凭借成本、性能、技术成熟度和工程可实施 性等显著优势被推荐为 SKA 后续研发的唯 一设计方案,经历十年的艰难之路. SKA 选用的核心设备天线,每一步都 是靠反复的试验与仿真,无数次的探讨与研 究,最终成就了这只包含众多科学家期望与 技术人员心血的巨眼之眸. 张桂华说. 反射面单元精度误差仅有两根头发丝 的厚度,精度可控,完全自主生产. 杜彪 介绍,通过
5 年技术攻关,中国的产品最终 在技术上满足 SKA 所有指标要求. 坚持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并重: 推动中国前沿探索迎来新时代 近年来,我国先后建成了东莞散裂中子 源、 天眼 FAST 望远镜、合肥稳态强磁场 装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大亚湾 中微子等一大批大科学装置.此次 SKA 首 台天线样机启动,也意味着中国将会越来越 多地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并发挥重要作用. 多位专家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创 新要素开放性、流动性显著增强,用科技促 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际共识. 来自科技部的信息显示, 十二五 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 际科技合作实力和影响力不断攀升,全方 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国际科技合作体系初 步形成,国际科技合作能力显著提高. 大项目全都由自己发起是不可能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 芳院士认为,健康的科研体系应该是我们参 与别人的项目,同时发起自己的项目.自己 发起的项目应该有国际竞争力,有独特的方 案或技术,有技术先进性、创新性与可行 性,有获得重大成果的可能,有实质性的国 外贡献. 在SKA 之前,中国参与的国际热核聚 变实验堆计划取得了多项国际和国内第一的 研究成果,使中国在核聚变领域处于与国际 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领先的地位. 坚持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并重,是中 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自觉之路. 科技部国际 合作司司长叶冬柏表示,大科学装置的兴起 和大科学计划的推进,正不断推动中国前沿 科技探索迎来新时代. 今天天文领域讲究立体化作战,仅有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远不够.从某 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 才能发挥更强威力. 人类对天文学的研究 和对宇宙的探索并非'
一锤子买卖'
,有些 科研成果很难'
立竿见影'
,必须放大到人 类历史长河的过程中去看. 郝晋新说. 天文学的发展,是全人类认识宇宙的智 慧结晶.目前,SKA 各成员国正在协商出台 SKA 天文台公约.项目建成后,成员国可以 共享 SKA 获得的原始数据. SKA 能看得更远、更清楚,为人们带 来意想不到的科学发现,推动我国天文、物 理及信息技术等相关基础科研领域的研究水 平,不断增强创新力,让中国拥有向宇宙更 深处探索、实现前沿科学突破的自信. 杜 彪说. (据新华社石家庄
2 月6日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 设贯穿其中.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 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 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 乡关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改革 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长期以来,各种要素单向由农村流 入城市,造成农村严重 失血 贫血 ,成为发展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必须抓住钱、地、人等关键环节, 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 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不断激活主体、 激活要素、激活市场. 制度具有管长远、管根本的作用. 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 重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 长30 年的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完善农业支 持保护制度,让农民吃上长效 定心丸 ,让全社会强农惠农的力量充分汇 聚起来,为乡村振兴添活力、强动力、 增后劲.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乡村振 兴既要留得住绿水青山,也要留得住人 才青年,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 人才支撑.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 念,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 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大力培 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 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创新乡村 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社会各界 投身乡村建设,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 天下人才而用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 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 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 格局,解决好 钱从哪里来 的问题. 公共财政要以更大力度向 三农 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 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要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 一步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
要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农村 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把普惠金融重点放在农村,把更多金融资 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确保投入 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坚持和完善党对 三农 工作的领导,是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的根本保证. 雁飞千里靠头雁 ,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 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 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形成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 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各级干部要真正把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 处,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新华社北京
2 月6日电) 夯实乡村振兴体制机制保障――三论学习贯彻二一八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本报讯 自本报
2 月2日开展
2017 年广西十大体育新闻评选活 动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 响应.到2月6日下午
2 时30 分, 已有 17.2 万人访问过本报及本社 所属媒体 《南国早报》 的官微和 客户端,4.1 万人参与了评选活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