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2019-08-26
黄淮麦区的 金色麦田指挥家 ――记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茹振钢教授

本报记者 尹江勇 他育成的小麦品种, 占据着 全国十分之一的小麦产区, 全国 每8个馒头中便有

1 个来自这一 小麦品种.

他是茹振钢, 我省小麦抗病 虫育种首席专家、 国家级特色专 业 农学 学术带头人、 国家小麦 工程客座研究员、 河南科技学院 小麦中心主任.

1 月10 日, 他站在

2013 年度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 那张印有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的证书, 是他

30 多年沐浴寒 暑、 孕育丰收的凭证. 风雨耕耘三十载 很自豪, 很欣慰. 当记者问 起茹振钢获奖的感受时, 他这样回 答,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 有了这样 一项获得国家级肯定的成果, 我们 整个河南科技学院都很振奋.这 段时间, 我们整个研究团队都在加 班工作, 前两天休息时大家开了个 会, 积极性都非常高.我们认为不 能躺在成绩簿上, 应该有更新的成 果回报社会, 特别是新品种杂交小 麦的研究要加快, 早日回报社会. 为了这份自豪, 茹振钢在田 间付出了

30 多年的风雨耕耘和 守候.1988 年5月, 茹振钢全面 挑起了小麦育种事业的重担.从此, 他年复一年, 与田野为伴, 与小麦为友, 相继培育并推广了 家喻户晓的百农系列小麦品种 ―― 百农

64 、 百农

160 和 百 农矮抗

58 等优良品种, 在黄淮 麦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 益, 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 粮 财神 . 其中, 百农矮抗

58 累计种 植面积达2亿多亩,增产小麦86.7 亿公斤, 增效

170 多亿元, 已 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在

4000 万亩 以上的特大品种, 被誉为 黄淮第 一麦 , 为促进我省粮食核心区建 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不 可忽视的作用, 也为他赢得了国 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荣耀. 金色麦田指挥家 在育种界, 茹振钢被誉为 金 色麦田指挥家 .他的育种思想 超前, 理解力强, 善于把握事物的 实质. 他首先制定出了 增穗壮秆 强根系, 优化品质聚抗性 的高 产小麦育种策略, 设计出创造性 的多性状聚合技术路线, 并创新 了小麦抗倒伏强度数字化测定 与评价方法.他带领团队采用 大群体选择、 多逆境胁迫等先进 技术, 聚合了矮秆抗倒、 抗逆抗 病、 高产广适、 优质中筋等优良 特性, 解决了小麦育种中大群体 易倒伏、 矮秆品种易早衰、 高产 品种不优质且稳定性差、 高产稳 产性与广适性难以结合的技术 难题, 成为近三十年我国小麦育 种方面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 破. 问及新一代小麦品种的培 育方向, 茹振钢告诉记者: 一要增强超高产品种的高 产实现度.在育种领域, 有不少 品种小面积试种时产量很高, 一 旦大面积应用就不行了, 所以我 们要针对这一情况加强研究, 争 取在超高产品种的高产实现度 上有一个大的飞跃. 二要实现大幅度均衡增产.就是说新品种不仅要做到 在高产地区获高产, 还要能够提 升中低产地区的产量.只有这 样, 才能在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的 情况下, 有效提高粮食总产量. 三要确保新品种的安全性.新品种必须具有较好的抗 病抗虫性、 抗冻抗倒伏能力, 能 够在复杂的环境下实现稳产高 产,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科技创新无止境 注重科技创新, 使 茹振钢 小麦科技创新团队 在小麦育种 研究方面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国 的先进行列.在杂交小麦育种 方面, 茹振钢教授和他的团队们 已经拥有了令人期待的成果. 2006年, 我们的团队发现并 创育了 BNS低温敏感型小麦雄性 不育系.作为国内领先的原创性 成果, 这为研究小麦杂交种利用奠 定了基础. 茹振钢介绍, 该成果得 到国家

973、

863 项目和省重大科 技专项的支持, 现已育成了BNS型 强优势杂交小麦, 可较最好的常规 品种亩产增加200斤~250斤. 目前百农矮抗

58 亩产量在

1100 斤~1200 斤, 我们研究的新 品种杂交小麦, 在小面积测产中 已经达到每亩1400 斤~1500 斤. 茹振钢告诉记者, 他的团队 正在与时间赛跑, 希望在

5 年内 能实现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 用,达到亩产1300 斤~1450 斤 的预定目标, 为促进国家粮食核 心区建设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增添新的砝码. 南阳牛种质创新与夏南牛新品种培育及其产业化 项目 让本土肉牛业核心竞争力 牛 起来

本报记者 王平 让咱中国的肉牛业核心竞争力 '

牛'

起来, 我骄傲!

1 月10 日, 在国家科技奖 励大会上, 我省的 南阳牛种质创新与夏 南牛新品种培育及其产业化 项目获得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团队负责人白跃 宇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该项目由河南省畜牧局、 河南农业 大学等

10 家产学研单位、

300 多名科技 人员组成的团队承担, 历时

21 年, 成功培 育出我国第一个专用肉牛品种――夏南 牛, 第一个地方黄牛新品系――南阳牛 肉用新品系, 构建了相应的产业配套体 系, 为我国肉牛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 科技支撑, 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方黄牛适应性强、 肉质好, 但生长 慢;

引进品种生长快, 但水土不服、 适应 性差.怎样将两种牛的优点集合, 满足 国内现阶段肉牛业发展的根本需要?南 阳牛种质创新与夏南牛新品种培育及其 产业化技术研究, 破解了这一难题. 据白跃宇介绍, 项目组通过创建省、 县、 乡三级家畜改良站主导的联合育种 体系, 研究确定了本地南阳牛和法国夏 洛来牛优良基因的理想聚合比例, 育成 了生长快、 肉质优、 抗逆性强的夏南牛. 夏南牛让中国有了自己的肉牛品种, 开 创了中国肉牛育种的先河. 此外, 该项目育成我国第一个地方黄牛 新品系――南阳牛肉用新品系, 完善了我国 的肉牛产业链, 促进了我国肉牛产业化. 截至目前, 新品种(系)及配套技术已 在全国

22 个省和省内

65 个县(市)推广, 培育出一批肉牛饲养及产品加工龙头企 业, 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据中国农科 院测算, 在项目计算期内年均效益 11.9 亿元, 累计新增收益 95.3 亿元.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为装备制造业破除耐磨材料 瓶颈

本报记者 王平 中国已成全球第一装备制造业大国, 而耐磨材料是制造业重要的消耗材 料.提高金属材料使用寿命已经成为提 升国家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之 一.1 月10 日, 由河南科技大学等完成的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 应用 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为装备制造业有效破除了耐磨材 料消耗过大这一 瓶颈 .

2011 年我国机械装备用钢超过8000万吨, 因磨损造成的金属材料消耗达 到3600万吨. 项目主要完成人、 省耐磨材 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魏世忠告诉记 者, 以往在应用过程中, 由于耐磨材料难 以满足大型装备对使用寿命的要求, 造成 耐磨材料消耗量大、 装备运行效率低、 生 产成本高, 严重制约了装备制造业向大型 化、 高效化、 连续化方向发展. 该项目实施后, 依托中信重工、 一拖 集团等参与完成单位, 以矿山、 冶金和水 泥等行业对高性能耐磨材料的需求为牵 引, 经过

16 年系统研究, 成功研制出了高 品质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其系列复合技术 产品, 大大提高了机械装备使用寿命及 作业效率, 满足了我国机械装备快速发 展对金属耐磨材料的重大需求, 具有非 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十分重要的国家战 略意义. 我们的研究成果, 为国家新重机工 程、 世界最大的溢流型球磨机等装备提 供了关键耐磨部件, 填补了装备制造业 的技术空白. 魏世忠介绍, 该项目开发 了轧辊等一系列高钒合金产品, 建立了

26 条生产线, 其中

10 家代表性企业近三 年产值达

62 亿元, 利税

15 亿元;

间接经 济效益超过了

180 亿元. 获奖项目名称 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

58 选育及应用 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和 应用关键技术 农业废弃物成型燃料清洁生产技术与整 套设备 南阳牛种质创新与夏南牛新品种培育及 其产业化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 应用 桃优异种质发掘、 优质广适新品种培育 与利用 黄河小浪底工程关键技术与实践 高速铁路供电综合监控技术与装备 发酵与代谢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特厚钢板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创新 冠心病病证结合证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深部动力灾害一体化 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修建关键技术 全结晶复合孔分子筛催化新材料的创制 与工业应用 奖项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 (3 项) 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 (11项) 国家技术发明 奖二等奖 ( 1项)完成人/完成单位 主要完成人为茹振钢等, 主要完成单位为 河南科技学院等 参与完成单位为河南中医学院等 参与完成单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 大学等 主要完成人为雷廷宙等, 主要完成单位为 河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为白跃宇等, 主要完成单位为 河南省畜禽改良站等 主要完成人为魏世忠等, 主要完成单位为 河南科技大学等 主要完成人为王力荣等, 主要完成单位为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主要完成单位为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 设管理局等 参与完成单位为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 任公司等 参与完成单位为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等 参与完成单位为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 参与完成单位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 院等 参与完成单位为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 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参与完成单位为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 任公司等 参与完成人为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 责任公司王家纯等 创新再接再厉奖励再续辉煌――访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代民本报记者尹江勇1月10 日, 在北京召开的

2013 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 上, 我省参选项目再次喜获丰 收, 共收获 15项奖励.记者就 此对省科技厅副厅长张代民 进行了专访. 记者: 进入 十二五 以来, 我省在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方面 取得了哪些成绩?从获奖的级 别、 类别分析看, 呈现出怎样的 特点? 张代民: 进入 十二五 以来, 在国家科技奖励总数逐年 减少的情况下, 我省获奖数量 所占比例保持稳定增长的态 势,获奖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2011年至2013年, 我省通用项 目共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9 项, 其中作为主持完成的项目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技术发明二等奖 1项, 国家 科技进步特等奖 1项、 一等奖

2 项、 二等奖

17 项;

参与完成的 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技术发明二等奖

3 项, 国 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2 项、 一等 奖3项、 二等奖28项. 2011年浚县农科所程相文 研究员主持完成的 玉米单交 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与应用 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 步一等奖 (当年全国共9项) , 创 造了县级科研单位获得国家科 技进步奖一等奖的记录.

2012 年河南大学宋纯鹏 教授主持完成的 植 物应答干旱胁迫的气孔调节机制 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 奖 (一等奖空缺) , 实现了我 省主持完成项目荣获国家自 然科学奖零的突破;

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主持完成的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项目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填补了我 省空白;

河南中医学院李建生教授主 持完成的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证治 规律与疗效评价研究及应用 项目荣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自2000 年新的奖励办法实施以来, 我省 主持完成项目在医疗卫生领域荣获国 家科技奖励的突破;

河南中孚实业股 份有限公司梁学民研究员主持完成的 大型铝电解连续稳定运行工艺技术 及装备开发 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 二等奖, 是这三年我省主持项目获得 的唯一一项发明奖.

2013 年, 河南科技学院茹振钢教 授主持完成的 矮秆高产多抗广适小 麦新品种矮抗

58 选育及应用 项目荣 获2013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继 续保持了我省小麦育种水平的国内领 先地位. 从近三年我省获奖情况看, 有以 下几个特点: 一是获奖数量所占比例稳步提升、 获奖质量持续提高.进入 十二 五 以来, 我省获得科技进步奖的数量 占授奖数量的比例每年都在10%以上, 获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数量每年都 有增加,

2011 年为

2 项、

2012 年和

2013 年均达到了

3 项. 二是传统优势领域项目保持领先, 获奖领域不断拓宽.近三年我省主持的 获奖项目中农业类和涉农类项目达50% 以上, 持续保持了此类项目在全国的领 先地位.除此以外, 我省 在材料、 轻工、 信息技术、 国土资源、 医学等方面都 有所突破. 三是重大科技专项 支持的项目取得丰硕成 果.在我省作为主持单 位的获奖项目中,有多项曾得到省重大科技专 项的支持. 四是基础研究和原 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近三年我省获国家自然 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

6 项, 接近了前

11 年的水 平(2000 年-2010 年为

7 项) , 反映出我省的基础 研究、原始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记者: 我省近年来连 获国家大奖, 是哪些因素 促成了我省在国家科技 奖励大会上屡获 丰收 ? 张代民: 取得这些成 绩, 我想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 省委、 省政府 提出并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 加快推进自主创 新体系建设, 充分调动了 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热 情和勇气, 创新型成果层 出不穷. 其次, 实行科研体制 机制的重大转变, 发挥了 政府科技奖励的导向作 用.近几年, 我们重点奖 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解 决了行业和产业发展瓶 颈的技术和经过市场检 验、 取得了显著经济社会 环境效益的成果, 使科研 更接近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 三是全省科技人员紧紧围绕全省经 济社会发展的急需, 自主创新、 协作攻关、 勇攀高峰, 研发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重大技术、 关键技术、 共性技术和 核心技术.正是这些科技工作者的辛勤 劳动, 才会有这么多重大成果持续呈现. 为了推荐好我省参奖项目, 近年 来省科技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 作, 科学遴选推荐项目, 精心准备推荐 材料, 积极争取推荐指标, 最大限度地 增加我省成果的获奖机会. 记者: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对我省科 技事业发展有何促进作用?今后如何 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 张代民: 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对全省 科技界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能进一步 激发全省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新 勇气, 激励其紧紧围绕国家和中原经 济区建设的需要, 研究开发更多的拥 有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为保持这一良好势头, 我们今年 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深入调查研 究, 更加全面了解我省优秀科技成果 情况, 为做好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打牢 基础.第二, 与时俱进, 继续深化科技 奖励改革.以我省优势传统项目升级 和战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