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9-08-31 |
10 有这样一所大学, 他的学生中 有在海上执行任务的战士, 有日日 奔走在田间地头的 新型农民 , 还 有生活不便的残疾人.
他们通过远 程教育的方式,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它就是国家开放大学. 王亚涛是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的 一名士官, 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八一 学院2016 级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普通本科生.2018 年6月, 他随和 平方舟医院船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 航, 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执行 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在漫漫大海上, 他提交了本科毕业论文, 并通过 远程网络完成了论文答辩, 如期毕 业, 拿到了学士学位. 这是一所真正敞开大门、 没有 围墙的大学, 无论身在何处, 只要有 梦想, 就有机会. 王亚涛说. 这所 敞开大门 的大学, 如今 已经开办了
40 年, 它伴着改革开放 的号角, 见证着我国教育事业踏实 走过的每一步. 杨振宁曾为电大授课 时钟拨回到
40 年前.1979 年, 国家开放大学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并 批示创办, 那时, 它叫中央广播电视 大学 (简称电大) , 那是一代人的记 忆. 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 张群玉回忆, 电大创办之初只有电 子、 机械两类专业, 还有数理化的基 础课程. 要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 人才, 专业设置不能窄.于是, 我们 走访工厂企业, 了解国家实际需要, 陆续建设了文科、 理科、 工科、 经济 类、 化学、 管理等
12 个专业.
1981 年,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 步增长, 普通大学培养的经济类人 才供不应求. 这时, 我们找到用人 单位一起来办, 很多部委非常支持, 经过两年的筹备,1983 年,电大经济类专业第一次招生, 共招收
20 多万名学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83 年, 经济类大学生全国仅毕业 了15 万名, 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事业 单位
40 余万家, 一个单位分配一名 学生都不够, 我们一次就招收
20 多 万名, 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电大 教学管理严格, 这批学生毕业后, 为 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 作用. 张群玉告诉记者. 学生多, 并不意味着管理的松 懈.老电大人都记得当年考试的 艰难 , 宽进严出 是电大的特色, 混日子等毕业 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先生也不会让你通过的. 原中 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蔡枢说, 延 请名师、 严师, 是电大教学的传统, 大名鼎鼎的杨振宁、 戴逸等先生, 都 曾为电大授过课. 蔡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电大 的教材都是由业内知名专家编写的.其中, 《大学物理》 的编写者是 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李椿.李椿参 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物理教 学的会议之后, 为电大物理教研室 列出了十几个专题, 每个专题都请 到当时的权威专家授课.但是在最 后一个专题上, 大家犯了难, 那就是 粒子物理 专题. 这根大梁谁来挑?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葛 墨林推荐了杨振宁先生.1994 年5月, 我鼓起勇气给杨先生写了封信, 说明请求,
6 月初, 就接到杨先生的 回信.令我惊喜的是, 我同时接到 了杨先生从香港中文大学打来的电 话, 他表示,
1995 年1月初他会来到 北京, 参加一个学术奖项的评审会, 届时他会抽出时间针对这个专题为 电大学生授课. 蔡枢回忆. 在授课过程中, 杨振宁讲到了邓 稼先院士和于敏院士的历史性贡献, 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 报效祖国. 杨振宁最终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