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glay | 2012-12-12 |
2011 年, 越来越多生产服 务业同行切入 "AI" 领域, 市场 渐趋饱和.
形势催人, 甘宁开 始考虑二次转型. "工厂组建了规模不小的 研发团队, 人员和力量需要保 持而不是裁员, 整体业务必须 '转弯' . " 甘宁说. 经过精细调研, 甘宁决定 将服务对象从中小企业转向为 大中型企业, 具体产品从 "AI" 转换为 "智能化非标准生产 线" . 甘宁告诉记者, 大工厂每 研发出一个系列的新产品, 原 有生产线必须改造, 或新增生 产线去完成新品的大量生产. 对生产服务商而已, 这又是新 一轮的"头啖汤".以前做"AI" , 机器是冷冰冰的.转型 做非标生产线, 必须考虑 "机器 人性化" 问题. "那时, 厂方已有 '机器换 人' 的明确需求. " 他解释说, "为大厂设计生产线, 必须通过 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另外, 设备的操作者用得是否方便, 人机交互功能是否贴心, 直接 影响效率, 这涉及 '机器人性化' 问题. " 为此, 甘宁继续壮大自己 的研发力量.生产基地和主要 研发部门, 依旧驻守小榄.在 火炬区新设研发中心, 他说: "火炬区一带的产业链, 跟国内 高校、 科研机构联系紧密, 有利 于打造校企合作平台. " 此外, 甘宁还去了深圳, 设 立另一个研发中心.这位 "理 工男" 这样说: "中山对岸的深 圳, 科研创新力量很强.每个 研发人员都有各自的技术瓶 颈, 但周围同行多了, 就有了交 流的氛围, 问题解决了, 新点子 也来了. " 市场饱和考虑 "机器人性化" 转型 理工暖男为老人研发智能儿孙对话中山市甘田电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甘宁2004年, 大学毕业, 甘宁拿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位证来到广东, 志向是创业, 他的口头禅是 "打工是不可能的" . 2019年, 创业15载, 甘宁专注于自动化设备, 每5年实施转型, 工厂颇具规模, 他的感悟是 "做机器不能冷冰冰" . 甘宁是典型的 "理工男" , 如今忙着为长者群体研发 "智能儿孙" 机器人.他为冰冷机器不断注入人性化元素的探 索, 或能为后来者提供创业经验启示. 这边创业 更容易喝到 "头啖汤" 甘宁来自广西的粤语区,
15 年前离开学 校, 拿着电子信息工程学位证书前往珠三角工 作, 想法很简单, 他说: "这里经济发达, 又是说 粤语的, 就过来了. " 俗话说: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 兵" , 甘宁的想法是 "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好 员工" .他去了东莞一家自动化设备生产商做 研发人员, 理想始终没变――做好本职工作, 脚踏实地, 积累经验, 一直为创业做准备;
一旦 时机成熟, 毫不犹豫跳出来. 两年后, 甘宁辞职, 在当地注册成立自动 化设备研发机构.他说: "那时, 珠三角是 '世 界工厂' , 我是这里无数个 '理工男' 的其中一 个, 没想太多, 往前冲就行了. " 彼时, "制造业转型升级" 还不是流行语, 但已有中小企业琢磨着通过机器要效率、 降成 本.经过调研, 甘宁决定研发和制造俗称 "AI" 的自动插装机.2009年, 他将公司从东莞整体 搬迁至中山, 完成创业5年的首次转型. "东莞和中山都是传统制造业极度发达的 城市.相比之下, 在中山创业更容易喝到 '头 啖汤' , 做出别人还没开始做的事情. " 甘宁说, 中山各类细分产业、 细分产品的集聚度更高. 作为生产服务商, 意味着他能切入更精细的特 定 "头啖汤" 领域. 甘宁告诉记者: "此外, 行业协会、 商会等 社会组织在中山的发育程度更完善, 各个工厂 抱团沟通、 互通有无的 '竞合' 意识更强.于是, 我进入到五金、 小家电、 灯饰等各个行业协 会和商会, 跟制造业厂企交流, 就了解到对方 的真正痛点和需求. " 甘宁制造的自动插装机和插件, 采用 "一 厂一策" 的策略去研发及改进.日本松下、 美 国环球等国外同类设备, 售价超过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