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2-12-14 |
4 岁, 最 小的两年前就度过了耳顺之年.
8 人中有的是同学、 战友关系, 有的 是表兄妹关系, 有的是同事、 朋友 关系. 亲情加上友情, 促使我们结 伴同游桂林.
1 0 月1
3 日晚,我们8 个老伙 伴登上了K
1 6
1 次客车, 驰往遥远 的桂林. 客车到达桂林车站时, 已 经是华灯初上. 第二天开始了桂林之游, 地 导告诉我们,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 旅游城市, 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桂林市的市树是桂花树, 市 花是桂花.坐在旅游大巴上看到 行道两旁、 湖畔池边, 果然全是桂 花树. 桂林夏季不热, 冬季不冷, 适 合桂花树生长, 桂林的四季桂把桂 林变成了四季飘香的城市. 最难忘的是畅游百里漓江. 漓江是5 A级旅游景区, 是桂林山 水的精华. 坐在游艇上, 静静地观 赏两岸的奇山异峰,绚丽多彩的 景色让人如痴如醉,游客们在甲 板上争相拍照,女性对拍照情有 独钟, 四位老伴不甘落后, 在甲板 上不停抓拍自己理想的景致和倩 影.老伙伴手中的相机咔咔拍个 不停, 镁光灯闪个不停. 最让我们感到舒心的是 世 外桃源 .远看千里绿野, 天远云 近, 近看古桥流水, 村树含烟, 一 派田园风光. 在这里远离喧嚣, 尘 俗涤尽, 大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老 伙伴们在这里深深吸纳着新鲜空 气, 相互拍照, 多么渴望把自己的 容颜定格在 世外桃源 里. 在桂林旅游的时间是有限 的, 但是, 我们精神上、 感情上的 收获是无限的:脑海里铭记着桂 林的山山水水,相机里存储着桂 林的自然风光,行囊里装满了桂 林的土特产品. 文图/ 王永平 畅游天下 四对老伴侣 金秋游桂林 B1 4/ 生活
2 0
1 6 年11月07日星期一编辑 / 伍扬 美编 / 李宜莲 校对 / 吴庆德 文图/ 邱晓燕 夕阳风景 百岁老人董成秀 会做饭、 洗衣, 还会做针线活 从朝阳市场西大门前,穿过 复兴北路, 在一片高大楼盘中间, 向西有条新铺的小路.路南是家 乐福新开的大卖场.路北是一片 圈起来的在建工地.再往北是大 多已开业的新楼. 这条小路, 就是 丰财一道街.站在小路东口的街 名牌前,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六十 多年前…… 据《徐州市志》载:
1 9
2 5 年, 徐海道尹段晓昌在这儿建房, 经 营油坊、面店,后逐渐成为一条 街, 名为丰财一道街. 到徐州解放时,这条街虽然 还是5 米多宽、
3 2
5 米长, 但最大的 看点是, 小街的路南是徐州市第一 家机器磨面厂―― ―宝兴面粉厂后 门的围墙.而前门则在镇平街上.
1 9
2 1 年, 宝兴面粉厂创立,
1 9
2 4 年 春正式开业后,日产面粉8
0 0 袋. 而此前,这片地方还是荒草坟地, 常传 闹鬼 . 在此建厂后, 厂前街 道取名为 镇平街 , 含 镇压鬼 邪, 永保太平 之义. 新中国建立后,毛主席视察 徐州时,曾问过徐州的工业怎么 样?当时的市委领导答道, 解放 初期有个说法,这里只有两个半 烟囱 (即有两个半工厂) ―― ― 宝兴面粉厂的烟囱,就是两个半 烟囱中的一个.而这个烟囱还成 了东关一带的地标性建筑物.远 在子房山下, 一看见这个烟囱, 就 知道快到东关了. 这座宝兴面粉厂,让我记忆 不忘的有两件事. 一件是宝兴面粉厂的高跷 队.解放初期,每年 五・一 、 十・一 , 全市庆祝游行, 看队伍 中的高跷队, 一搭眼, 就能看出哪 是宝兴的高跷―― ―那个衣裳鲜 亮, 那个装扮得美, 是最明显的特 征. 特别是农历正月十五闹花灯, 很多厂矿企业的的高跷都出动 了, 而扮相最美、 衣裳最美的, 准 是宝兴的高跷队.从正月十四那 天起, 那个踩着高跷、 身着大氅、 戴着雪白髯口的老汉,那个踩着 高跷扑花蝴蝶的小丑,不论在地 上劈几个大叉、 玩几回地堂滚, 第 二天, 再出场, 一亮相, 一准又是 一身崭新的行头! 另一件是宝兴面粉厂围墙上 那个大大的门洞, 里面的大院, 是 堆满煤炭的露天煤场.紧挨着的 是锅炉房, 房后是高高的烟囱, 成 天冒着黑黑的浓烟. 那时, 我家就 住在这个大烟囱北面的小街上. 夏日夜晚,屋里热,都是拉张小 席, 街边一铺, 连头带脸地蒙上被 单子,睡上一夜.要是遇上刮南 风, 早上起来, 一掀被单, 哗哗的 一地黑烟灰. 在这条小街路北的最东头, 还有一家名为丁兴的面粉厂.虽 然规模也不小,但对于宝兴面粉 厂来说, 人们都称它小洋面坊. 往 西是曾家油坊. 我小时候, 常常去 这油坊里玩耍. 偌大的厂房里, 一 排排榨油机飘着油香味儿.再往 西, 原有一家木料行, 深宅大院, 宽阔得很,可以想见当年的这个 行也是很大的…… 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这条 小街上的油坊、木料行、小洋面 坊,在世事沧桑中早已变作了一 片老屋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