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枪械砖家 | 2012-12-26 |
2014 年1月13 日 星期一 Tel押(010)
62580617 3 主编: 赵路 编辑: 段歆涔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lzhao@stimes.
cn 静深若海击石有声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张存浩姻本报记者杨琪张晶晶大连的冬海平静深邃, 阳光 撒入海面, 令人倍感温暖坚定. 半个多世纪以前, 一位从美 国归来的年轻学子, 怀揣着科技 报国梦来到这片海滨, 来到东北 科研所大连分所 (中国科学院大 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 . 为新中国而工作 , 是那个 年代很多人的一种朴素情怀. 那 一年, 这个年轻人刚刚
23 岁. 岁月如歌, 六十三载献身于 祖国的科学事业;
春华秋实, 一 个又一个重大而急迫的国家任 务被攻克.报国情怀矢志不渝, 科学梦想历久弥新.
2014 年1月10 日, 当他从 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 全场掌 声雷动.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前主任、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存 浩.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临近 体味这位耄耋老人, 如同眺望一 片静海, 看似温若无形, 却深沉 有势, 击石有声. 临危亢奋 至人无己 我有自己的科技梦想. 然 而梦想与现实总是多有抵牾, 当 很多科学家在面对志向 未遂 而心生遗憾的时候,张存浩却 说: 我的梦想在国家宏伟的科 技规划里非常渺小. 幼年的张存浩家住天津, 当 时正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席卷 华北的时候.为了抵制奴化教 育, 母亲忍痛将当时只有
9 岁的 他送到重庆姑父姑母处继续学 业. 国家羸弱, 备受欺凌. 此后, 他又随姑父姑母辗转于重庆和 福建等地. 落魄国事、 动荡家情, 在张存浩心中埋下发愤图强、 振 兴中华的种子.
1950 年,年仅
22 岁的张 存浩获得美国密 歇根 大学 化 学工程硕士学位.这一年, 美 国悍然入侵朝鲜, 中国志愿军 赴朝抗美. 此时, 张存浩敏锐地觉察到, 美国很快将要对中国进行 科技及人才方面的封锁, 这必将耽误我的科学报国梦! 新中国的蓬勃生机和万千气象同时在强力召唤着候鸟 们早日归巢.当年
10 月,张存浩放弃留美深造和工作的机 会, 毅然归国. 回国后, 张存浩在大连分所的 燃料第一研究室 工作, 研究课题是世界热门的 水煤气合成石油 . 建国初期, 我国石油十分匮乏, 加之国外对我国实施石 油禁运, 而且当时国际上普遍认为世界石油储量已开采不了 多久, 纷纷研究从煤或天然气出发, 经合成气合成石油的方 法. 但研究者们却遭遇同样的难题: 催化剂积碳粉碎, 运行周 期只有短短几天. 当时, 大连分所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并 不信邪 .王 善]在不到一年时间研制出抗积碳的氮化熔铁催化剂. 卢佩 章发展了气相色谱方法, 加上张存浩与合作者推演的元素平 衡数据处理方案, 使实验数据精度超越国外. 之后, 不信邪 的张存浩与合作者从流化床小试到中 试, 一直做到工业实验, 取得巨大成功, 不仅油产率超过了美 国, 而且运行周期长达两三个月. 大连化物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说, 这一技术经 大连化物所几代人不懈创新与推广, 如今已成为新时期我国 能源结构调整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1955 年9月, 年仅
27 岁的张存浩当选为全国青年社会 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接见.该成果 次年获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下一个挑战很快到来. 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