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2-12-26 |
这篇文化报道指出: 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成就不菲,但是相比于 高歌猛进的经济建设明显滞后, 缺乏力透纸背、 影响深远的经典大家与旷世力作. 我们今天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但是,伟 大时代,为什么缺少伟大的作品?其原因在哪里? 这篇文化报道,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我国 文学创作的现实问题,及时地提出了 伟大的时 代,为什么缺少伟大的作品? 这样一个关乎文学 发展和繁荣的问题, 这的确需要我们的文学界、 我们的作家和批评家进行认真反思. 我记起铁凝和德国著名作家马丁 ・ 瓦尔泽的 一次会面.在那次会面中,马丁 ・ 瓦尔泽表达了对 中国作家的羡慕, 这个时代变革的中国, 太伟 大、太丰富了,中国作家可写的东西太多. 这给 予铁凝很大的触动,让她开始思考时代和社会对 作家的期望和要求,当今作家和时代、社会的关 系,她同时也反省了自我作为作家是否已经担负 起了这样的时代使命: 我常扪心自问,作为一个 写作者,我个人的写作配得上这个伟大而艰难的 时代吗? 要配得上伟大而艰难的时代, 在中国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作家应该不断拿 出不平凡的作品. 仔细品味铁凝的这番感受,既有对这个伟大 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也有对自身作为一 个作家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肩头责任的清醒意识;
既有在社会市场化、商业化的考验和挑战面前的 文化和精神的自觉,也不回避时代矛盾、诱惑给 作家们带来的问题;
既怀着世界和文学未来的发 展的强烈感召,也感受到了各种矛盾、问题、考验 和挑战带来的 危机感 ……不过,我想,这虽然 是作家铁凝面对 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 的个 人的思考,但它也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我们的 作家也该具有这样的自觉意识. 但是,正像这篇文化报道中所反映的文学现 状,暴露出现在文学圈中一些尖锐的问题. 今天 我们的文艺生态,是浮躁的,文学拜金主义、商业 主义盛行,传统文学尤其是严肃文学的读者分流 严重, 快餐文化 、 娱乐至上 、文化 消费主义 正在侵蚀我们的文学和作家,传统文学赖以生存 和吸引读者的重要审美原则正被消解或颠覆.中 国当代作家缺少与伟大时代相称的博大、宽阔的 胸怀,有些作家缺失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深刻性 的大情爱. 有一些作家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对生活的 认知和感受都不到位,只能玩点技巧,或远离自 己生活的内容,凭空写些历史题材;
或者写他老 家那点儿生活经验;
或者道听途说一些故事进行 编造. 有的作家过的是一种贵族式生活,成名以 后不愿意吃苦,养尊处优,只凭上上网、看看电 视,过着别人的二手生活,甚至三手生活.生活状 态不到位,情感自然就到位不了,更不要提作品 到位了. 这跟我们时代对文学的要求格格不入. 为什么我们写不出大作品, 大作家涌现不出来, 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最近看到贾平凹提出,中国作家文人要 为 时代为社会立言 . 这也是在呼唤伟大时代伟大 作品的产生. 这体现的,不仅是作为一个作家的 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社会生活的要求和时 代的呼唤,其实,社会和时代也为我们的作家文 人提供了这样的历史机遇和时代条件. 莫言也曾这样说: 这确实是一个波澜壮阔、 空前绝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作家可以写 出伟大的作品,因为这样的时代为作家提供了巨 大的可能性,人的丰富性得到了最强烈、最集中 的表现, 创作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基础都已具备, 剩下的就是需要作家本人的胸襟、气度和才华了 ……而我们的作家文人,应该把这种 胸襟、气度 和才华 ,贡献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书写这个时 代的鸿篇巨制. 要产生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就是需要我们 的作家们,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在他们的文化 话语中,在他们参与公共生活中,忧患现实,关注 社会,关怀人生,关心心灵,应该有悲悯情怀,去 叙写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去叙写人心柔软的部 分,这是文学最基本的东西. 而作为一个文学写 作者,我们的目光要健全,要有自己的信念,坚信 有爱,有温暖,有光明,要写出冷漠中的温暖,毁 灭中的希望. 我们需要学会写伦理,需要关注国 家、民族、人生、命运,并怀着强烈的情感. 同时, 文学写作的眼光要放大到宇宙, 要追问人性的、 精神的东西…… 袁跃兴 学者的名号与底线 石广田 传统村落的减少 衍射的是痛心的 文化遗失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传 统村落由原始社会母系、 父系社会群居生 活演变而来,从古至今,一直被延续下来. 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提速, 城市版图的扩建以及农村改革步伐的加 快,全国的传统村落逐年的减少,甚至出现 一些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 抢救中国传统 村落势在必行. 近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 中国 北方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论坛 会上,他 和与会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独道和建设性 的意见. 他还向记者透露,最近10年来中国 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 这个数字令人触目 惊心. 据相关统计部门的调查,平均计算, 全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 这说 明, 在中国这个曾以农业文明兴盛的广袤 大地上,平均每天有20个行政村正在消失, 在这些消失的村庄中,多是传统村落. 而对于中国村落减少的原因, 一是中 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城市建 设的速度加快,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县城, 原本拥有的城市版图远远满足不了新型城 市的建设,于是,只有向城市周边的农村扩 建,这样,原本的乡村本色,变成了车水马 龙、高楼林立的大都市. 在这块土地上,再 也找不到 农村 的味道. 二是随着经济的增长, 中国农民的思 想和价值趋向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过去 解决温饱问题现在已不再是问题, 而是如 何像城里人一样过上高雅的都市生活, 向 城市进军,让子子孙孙成为城里人 成为他 们的梦想,于是,等兜里有钱了,大批大批 的农民进城购房, 他们也就自然地成了城 里人,他们走了,留下的是寂寞的村庄和祖 上留下的产业―― ―原本养家糊口的土地. 三是国家一些必须的在建工程导致人 口迁移, 让原本秀丽的村庄拆迁或被淹没 于水下. 中国传统村落的逐年减少, 减少的不 只是村庄,更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衍射的 是痛心的文化遗失. 中国自古就是个文化大国, 也是一个 农业大国, 原本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农 村,长期以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和实践中积 累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这是 无数代人积累下来的一笔无形的巨大财 富. 这些传统村落不仅给人一个人文的居 住环境, 有的也带来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 展, 增加了地方财政和老百姓的收入. 然而,在全国各地,传统村落被毁坏或拆迁被 媒体报道的屡见不鲜. 浙江楠溪江已留存千百年古村落部分 面临破坏,江苏镇江丁岗镇葛村,具有550 多年的解氏宗祠面临拆迁,在西部和北方, 像这样被毁坏和拆迁的古村落有许多. 这 些古村落的破坏, 让中国村落文化大量的 遗失,对于中国灿烂的文化来说,是一笔巨 大的损失,更是让人们痛心. 为了能够保存好中国传统的村落文 化,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改善,温家宝总理 在中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提出了 古村落的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 对于物质遗产、 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 的保护 . 2012年4月16日, 住房城乡建设 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发文 【 建村〔 2012〕58号】 《 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 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 查的通知》, 《 通知》要求县级住房城乡建设 等部门应于201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调查 登记表的填写、 录入全国传统村落管理信 息系统, 并将登记表文本报省级住房城乡 建设等部门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