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2-12-26 |
6 月3日考题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共45 题,参考时限
35 分钟)
(一)言语理解,每道题给出一段文字,请你通过阅读理解,从四个选项中选 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特指传统文化中超越时空,具有传承价值的部分事物, 它有着意蕴丰厚的内核, 有着鲜明美好的外在形态, 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 但也容易被日常生活消磨,被政治经济冲击,被芸芸众生忽视. A.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 B.优秀传统文化的两面性 C.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 D.优秀传统文化的脆弱性 2.有资料显示,当前农村外在打工父母缺乏责任主体意识:一些农村空壳化,家 里主要是有老人、孩子,既缺乏劳动力也缺乏活力.乡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 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的社团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工作等力量还较为 薄弱,中西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这段文字表述的观点是: A. 要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B. 留守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极为恶劣 C. 农村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D. 当前中国农村的现状堪忧 3.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 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 东海, 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货的盼望再次起锚.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2页共27 页 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事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么匆忙, 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 每天三次, 在舌尖上提醒我们;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来处. 对这段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生活,人们追逐食物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B.时光流逝,各种美食的老味道俨然成为了历史 C.不管身在何方,总有一种食物的味道会让我们想起家乡 D.无论是食物或者其他方面.我们都要懂得传承与发扬 4. 上辈的读书人,大凡从乡野走出去的,都有一点泥土的气味.像张中行、季 羡林等大师, 在讲着那么深的学问的时候,还能从他们那里隐约地领略到蟋蟀的 吟唱和野草的幽香.现在你就是听易中天、于丹、钱文忠讲乡野的故事,多少也 能听出城里的水泥丛林和堵车的情绪. 对这段文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气息是过去很多从乡野走出来的作家作品的特质 B.乡野生活对上辈的很多读书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C.不是从乡野走出去的作家,就不能在他的作品中品味到乡土气息 D.现在很多读书人讲的乡野故事中都流露出了种种城市气息 5.日本、韩国等一些与中国临近的亚洲国家,其民族文化在形成过程中都不同程 度地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同时汉文化当中也汇入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成分. 因此, 尽管在现代文明中汉文化的内涵已不能覆盖所有的亚洲东部国家各民族文 化的内容,但仍不失为这一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这段话直接论述的观点是: A. 汉文化是亚洲东部诸国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B. 汉文化当中也吸收了其他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分 C. 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曾受到汉文化很深的影响 D. 汉文化仍然是现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一种 公道良心 的自我反省评审原则,认为真正谦谦君子 的处世之道,应该是 笑骂由人 身正不怕影子斜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等.这些原则,放在个人的修养历练上,无可厚非.但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3页共27 页是,中国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上的弱势很多时候缘于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发声平台, 缺少训练有素、熟悉对外传播的 发言人 或 代言人 ,没有一定规模的国际 受众群.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应培养大量的 发言人 和 代言人 B.应辩证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C.中国传统文化无助于夺取国际话语权 D.自我反省评审原则不适宜用在外交实践中 7.现代通识教育鼓励个体藉着知识、 智慧、 善意与爱, 在精神上摆脱物质的束缚, 在生活中摆脱各种利害,不为物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追求心灵的成长和人 性内在的精神解放, 在真正的学习和探究中, 展现个体的潜能, 体悟生命的意义, 诠释生活的真谛,实现对功利的超拔,对自我的超越. 从这段文字可以得出以下哪个结论? A.通识教育是文化教育 B.通识教育是自由教育 C.通识教育是人生价值教育 D.通识教育是综合素质教育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