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 2013-01-05 |
4 芳草苑责任编辑 张在杰 美术编辑 李扬2018 年4月2日星期一 记得小时候, 我对太公家的小园总是充满好奇和期 待, 春桃、 夏莲、 秋菊、 冬梅, 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 奇花异 草 , 以及令人垂涎的石榴和柚子.
有时, 看见太公在小 园里修剪花草, 一群小辈们便会围着他一遍又一遍地打 听花名, 太公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那时候, 太婆对太公种下的花果保护得紧, 几个小屁孩 硬生生被逼成了 采花贼 .记得有一回我偷偷摘了一个半 生不熟的石榴, 被太婆抓个正着, 自然免不了一番狠狠的数 落.太公远远地倚在门栏上, 满脸堆笑地说着: 小孩子嘛, 不调皮反倒没了生气. 那时候的我还不甚理解太公的宠 溺, 现在想来, 竟也开始艳羡起当时的那份天真烂漫. 小学二年级以后, 我便一直在外求学, 只有春节才回 家一趟, 去祖屋也成了拜年时的 例行公事 .每次去的 时候, 太公总是抱着用旧布包裹着的暖炉, 坐在四合院的 冬阳中, 用烧剩的黑炭在地上、 墙根画着各式各样的人物 风情: 《水浒传》 中的一百单八将、 《红楼梦》 中的金陵十二 钗, 门前的鸣溪、 屋后的翠微……太公一边画着一边讲述 起那些神奇的故事. 太公最爱画他小园中的花花草草, 其中偏爱梅兰. 有一次我炫耀地吟了一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 寒来. 太公便赞许地摸了摸我的头说: 嗬, 小娃娃要变读 书先生了! 此时的太婆也已不用再追在我们这些小屁孩 的后面, 讲着劳动不易的大道理, 反倒是把平时舍不得吃 的炒货和糖果一个劲儿地往我们手里塞, 生怕被拒绝. 后来上了初中, 我回到了县城, 但是和大多数学生一 样, 我开始害怕被问及成绩、 排名等, 便老是借着看书、 写 作业这些理由, 不愿再往祖屋去.每次父母从祖屋回来, 都会带回太公的关切和询问, 也有叮嘱和期许.每每这 时, 我只能羞赧地躲进屋里, 在心里推脱着――下次吧! 太公是极少在纸上画画的, 一砖一瓦便是他的 展台 , 少有的几幅画作也是在旧月历、 旧年画上完成的.忘了是 哪年春节, 太公特意托母亲带给我一幅他画的梅花图.画中, 虬枝苍劲, 梅绽溢香, 笔致简洁, 颇富情韵.可惜这幅画 在几次搬家后丢失.但我至今仍记得上面的题词: 梅花香 自苦寒来. 就是这样一句话, 后来深深地影响着我.
2015 年春节, 已经上了大学、 不再惧怕长辈们问询 的我同父母回祖屋过年.那时太公已经住进了儿女们新 筑的小洋楼, 身体却不那么健朗了, 原本就不壮硕的身体 显得更加瘦削.他躺在门前的摇椅上, 用凹陷的双眼看 着我, 颇有埋怨地问我怎么好几年没去看他, 给我留的几 本古书都被虫蛀了, 最后反反复复地说着一些祝福和鼓 励的话.我为他带去了一些软糯的面包, 他让太婆接过, 脸上的沟壑被笑意挤压得更深了. 想不到, 更不敢想那次竟是永无会期的离别.据说 太公走得很安详, 大概是睡梦太美, 梦中有他挚爱的春 桃、 夏莲、 秋菊、 冬梅.几个月后, 向来身体健朗的太婆也 追随太公而去, 想必是一个人的屋子住着太过冷清. 前几日, 偶然的机会我再一次回到祖屋, 春日里的小 园繁花似锦、 青翠欲滴, 只是多了些杂草.往事如烟, 如 若时光倒流, 我会选择经常回到太公身边, 听他讲志怪传 奇, 看他画红梅馨兰, 并亲口向他说一声: 太公, 谢谢! (浙江松阳县局) 小园独徘徊 刘美燕 翻开日历, 已经是父亲离世的第六个年头了.每当忆起 父亲在世的时光, 思念、 痛惜和伤感都会涌上心头. 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 他为了儿女的幸福生活, 费尽 了自己的毕生心血, 毫无怨言. 从我记事开始, 父亲总是告诉我和姐姐, 读书才能更明事 理, 读书才能出人头地, 读书才能过上幸福生活.父亲小时 候, 因为家里穷, 爷爷奶奶没钱供他读书, 结果小学没毕业就 工作了.父亲不希望我同三个姐姐像他一样, 是个半文盲. 为了供我们读书, 父亲和母亲每天都起早贪黑、 辛苦劳作, 想 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 每天天不亮, 父亲和母亲就下地干活, 午饭是我们姐弟轮 流送到地里, 一直等到太阳落山, 父母才会拖着疲惫的身体从 地里回来.那时候, 家里经济收入主要是靠父母务农.由于 我们都在上学花钱, 还有奶奶要赡养, 经济压力很大, 父母微 薄的收入很难支撑起整个家庭. 为了保证我们的读书花费, 父亲在农忙之余, 会抽时间去 湖里捕鱼, 这些鱼既可以换取一些应急用的零钱, 也可以为我 们改善伙食.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