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 2013-01-06 |
乡 官又与县官不同, 他直接面对群众, 又顶着 上头 压力, 处于 夹心层 , 可能要多几分 灵活, 多几分幽默, 乃至多几分狡黠.在人 物塑造上, 贾文龙饰演的马海明多才多艺, 擅长摄影、 会打快板, 性格开朗, 不无幽默, 同时又一诺千钧、 倔犟不屈. 贾文龙把马海 明与吕二涛拉锯式谈判过程演绎得恰如其 分, 把心理博弈展示得淋漓尽致, 其内心的 矛盾与纠结, 困惑与思考, 都真实可信, 让 人感动又敬佩.多个代表性唱段给人深刻 印象, 加上表现心理性格的许多细节, 使马 海明形象鲜明, 深入人心. 手眼身步法, 是戏曲演员的生命. 但这 简单的五个字之间, 却有无穷奥妙. 每一个 字, 都可能随着经验的积累、 技巧的提升、 感悟的升华而绽放出新的光芒. 在该剧中, 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贾文龙对抖磕、 跳转跪、 搓跪、 舞龙搅柱等高难度动作的精彩演绎, 更为其酣畅淋漓的演唱而折服.技术难度 分%人物塑造分%剧情贴切分―― ―三项高 分加起来是让观众忍不住高声喝彩的观剧 享受.在这一点上, 有了好的戏剧基础, 贾 文龙从来不会让人失望. 当然, 其他演员同 样满堂华彩, 有三团 实力天团 的助力, 该 剧的观赏性可以说得到了保证. 《重渡沟》 走到今天, 应该说十分不易. 从一度几乎放弃这个作品,到反反复复改 了二十来稿, 《重渡沟》至少要面对两重突 围: 一是 黄金团队 对自身的突围. 现实题 材本就是难中之难, 编、 导、 演又都是在达 到一定高度之后寻求新的突破,无疑是难 上加难. 二是对同类题材的突围. 据不完全 统计, 全国各类 脱贫攻坚 题材作品有上 千部.面对专家、 观众们的审美疲劳, 如果 该剧不能给出足够的亮点和诚意,无疑会 带来非议. 超越别人很难, 超越自己更难.就 《重 渡沟》 来说, 我们看到了整个团队寻求突破 的诚意和勇气,也看到了他们的担当与毅 力, 或许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 台北市为此次十二艺节送来的节目是曾经在 台北市城市舞台上演出的 《阿搭嫂》 , 本出戏是由 厦门市金莲高甲剧团和台湾戏曲学院青年剧团 携手演出, 由高甲戏原剧改编成以高甲戏、 客家戏 和歌仔戏共演一剧的演出形式. 阿搭嫂 是闽南人对爱管闲事、 好打报不 平、 大大咧咧的妇女的称谓, 平日里也被称之 鸡婆 , 客家语叫 插事嬷 .本剧主人翁就是一位这 样的人物.剧作家在闽南地方风情的背景中, 用 浓烈的笔触刻画一位朴实的民妇 阿搭嫂 .以 阿搭嫂 被卷入一场绑童案, 作为全剧的基本叙 事平台.透过阿搭嫂一根筋的执着好事, 令人哑 然失笑的行为, 以及急公好义的典型形象, 来重新 审视当今社会问题. 此剧采用最具闽南喜剧特色的高甲戏丑行表 演, 舞台设计针对 阿搭嫂 介入绑童案的心路历 程为介质, 构筑一种功能性的双层结构, 作为演剧 空间的疆域界定和型态呈现. 《阿搭嫂》 原为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院长曾 学文于 &
$$'
年为高甲戏编写的剧本, 在大陆已上 演了 #&
个年头, 颇受好评.曾学文曾三度荣获戏 剧文学最高奖 中国戏剧奖 ・ 曹禺剧本奖 , 以及有 四部作品获 文华奖 .而这次是由台湾戏曲学院 教师李文勋将之修编成高甲戏、 客家戏和歌仔戏 三种剧种、 三种曲腔、 三组主演接力演出, 较之纯 粹的高甲戏 《阿搭嫂》 , 别有一番新视野、 新风味. 《阿搭嫂》 第一折以端阳佳节游人如织为开 端, 阿搭嫂穿梭在人群中, 大小事情都要轧一脚, 忙着招呼观众入座, 连看庙口的乱弹戏 《王英下 山》 王英和天仙公主对打她都投入在剧情中, 似乎 一直在下指导棋, 教天仙公主如何如何反败为胜 ……最后肖秀才被人撞倒, 众人逃之夭夭, 她毅然 决然送秀才去医院, 从此惹下不必要的麻烦. 李文 勋以男丑扮演阿搭嫂, 他耸肩驼背哼唱着 《上山采 茶》 》 等, 笑感十足, 把阿搭嫂热心公益、 好插事的 性格表现得鲜明可爱,又巧妙地安排三个阿搭嫂 同时亮相, 让整出戏甫开演即抓住观众的目光. 阿搭嫂生于农村、 长于农村, 待人接物是非常 单纯的. 当阿搭嫂走进现代化的都市, 才发现人人 前面都有一道加固的 防护墙 , 无不小心翼翼地 保护自己.整出戏的舞台设计以长方形的木框为 主轴, 木框即象征人们心中的 防护墙 . 第五折阿搭嫂陷入逃走还是救人的两难时, 插入三个阿搭嫂段落, 表现人物内心的纠结. 阿搭 嫂回忆从前夫君病危时,挨家挨户去央求邻舍帮 忙, 却落得 各扫自家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 的 回应, 以致夫君病重而死. 加入此段是想强调阿搭 嫂的古道热肠性格的坚定性,虽然夫君因人性的 自私失救而死, 自己又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 最 后还是义无反顾地去营救被绑架的少爷. 在这折中,以移动式的长方形木框来代表每 户人家, 是一种新的尝试, 和旋转舞台有异曲同工 之妙.在其他折中,阿搭嫂也几乎是从框架中出 场. 人间的真、 善、 美本来是天生的, 但是受到外界 的污染, 往往内心不知不觉地架起 防护墙 , 如何 突破框架,恢复人性的良知应是设计者吴沛颖和 编导李文勋的用心与关照. 客语劝世文 《娘亲渡子》 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 性, 它是一千多年前唐五代讲唱文学流播至今的活 化石, 说唱母亲怀胎有如挑重担, 怀孕临产受尽各 种苦难, 抚育幼儿时回干就湿、 洗濯不净, 是唐五代 敦煌民间养儿风俗的体现, 也是中国千百年来妇女 育儿做法的记录, 时至今日, 在台湾客家庄丧俗 打 血盆 或民歌中仍传唱不辍.第五折当阿搭嫂闯下 祸端、 儿子媳妇想把她遣送回乡时, 文勋巧妙地让 阿搭嫂唱了一大段的 《娘亲渡子》 , 将近十分钟的唱 段, 让全场观众 嗨 到最高点, 热泪盈眶. 在中国台湾地区, 传统戏曲的跨剧种合作, 大 多见于昆剧、 京剧与豫剧之间, 而客家戏则是与京 剧、 歌仔戏混搭较多, 如荣兴剧团的 《霸王虞姬》 、 文和传奇的 《来自三国的你》 , 歌仔戏、 客家戏和高 甲戏合作倒是头一遭.金莲高甲戏团长吴晶晶 带领的资深演员,将高甲戏的表演艺术传承给青 年剧团的师生, 可说是相当成功的. 师生们不但学 到高甲戏活泼轻快、 夸张性大、 节奏明朗的丑行表 演技艺, 而且还因为合作修编而碰撞出新的火花. 这也许是本次艺术节投资最少的一出剧 目, 更是演员最为年轻的剧组, 我相信也会是 最打动人的一出剧目之一. 也是机缘巧合, 我是有幸观看了这部话 剧首演的为数不多的观众中的一位. 去年盛 夏我在北京研习音乐剧期间接到上戏同学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