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霜天盈月祭 2013-02-23

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 听他们讲讲乡村振 兴路上的酸甜苦辣. 编者的话 讲述 讲述・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 R 株株秧苗,棵棵挺拔,而 检阅 它们的是青海省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东林, 他是一名复转军人. 现代化设施农业园区里, 多功能储 藏窑、 蔬菜深加工车间、 保鲜库、

4 台冷 链配送车……从种子落地到卖给商贩, 张东林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市面上有的菜,上面的饱满水灵,往下一翻, 好多次品.我的菜就不会. 张东林 要求, 每一筐菜都要标明日期和装配工 的姓名, 以便于追溯. 我理解的现代农业, 就像办工厂, 质量、 效率尤其重要. 张东林认为, 这 来自于对每个生产环节的精准把控. 有一次, 他从山东请来了

3 位技术 员.技术员们负责操持田里的大小事务,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 这个老板 猴精 .他每天都把打完药的药袋子收回 来, 然后把药品种类、 用药时间和用药量 一一记录下来.靠着这样的 偷艺 , 张 东林也成了技术专家. 五六年前, 张东林刚刚脱下军装, 与 几位战友一起承包了

15 个土棚开始创 业. 起步阶段吃了不少苦头. 张东林说, 每一件事, 每一个环节, 都得自己去 跑, 但最大的困难是不懂技术, 不懂市场 行情…… 农业投资见效慢, 现代农业又有很 强的专业性. 我之所以坚持下来, 是因 为我把种田当事业, 就想当个好农民! 这些年,张东林从未停止过学习, 事业小, 视野不能小.我现在盘算, 能 不能把周边的几家联合在一起, 做到菜 品多样、 统一配送, 这样既节约成本, 又 能减少冲突, 还能形成更大的平台, 从而 有所作为! 张东林 我把种田当事业

本报记者 原韬雄 总结张东林的成功经验, 就一句话: 让专业人干专 业事.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 关键在人.新型职业农民的 不断涌现, 让粗放式的农业 生产经营转向了更精细化、 专业化.采访中, 记者发现 有的地方出现土地闲置或经 营不善等现象, 这是因为没 有把土地资源交到专业农民 手上, 造成了浪费.在未来, 应该不断探索如何让土地与 人才精准结合, 让更多懂农 业、 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有用武之地. 个头不高,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初 见文质彬彬的他, 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位 教师.可

85 后 的他, 已经与 农业 打 了十几年交道, 去年

9 月还被评为

2018 年度 全国十佳农民 . 以前我'

五谷不分'

,但母校改变了我.

2005 年,19 岁的小索顿考进了南京农业大学.小索顿的家乡是西藏著名的粮仓―― 日喀则市江孜县.每到金秋,江孜城外满是一望无际、铺天盖地的金黄色青稞田.小索顿的父亲经营了一家青稞加工厂.为了帮助父亲,小索顿于2012 年辞掉工作回乡接手了加工厂. 当时, 加工厂只是个小作坊, 加工的 产品只有糌粑, 很多生产工艺都是以人 工为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小索顿联 系上了对口援藏的上海食品研究所和母 校的食品系, 联合开发了青稞爆米花、 富 硒青稞全粉、 青稞饼干等

10 余类青稞系 列产品, 迅速打开了销路. 同时, 小索顿打算放弃原先作坊式 的手工生产, 但苦于找不到青稞加工生 产线.于是, 他花了

80 余万元, 采购了 具备类似生产工艺的设备, 自己重新设 计改装, 建成了第一条现代化生产线. 小索顿还在拉萨、 日喀则、 江孜等地 开设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