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牛牛小龙人 | 2019-07-31 |
com/u/3918679622 2015年1月27日 责编: 尚俊涛 美编: 刘洋 投稿
1 月15 日, 国家发改委、 工 信部、 财政部、 环保部、 统计局和 能源局六部委联合印发的 《重点 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 行办法》 (发改环资[2014]2984 号, 以下简称 《暂行办法》 ) 提出, 适当提高能效和环保指标领先 机组的利用小时数.燃煤机组 排放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 限值的, 应适当增加其下一年度 上网电量.业内人士认为, 这是 国家层面首次对排放基本达到 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燃煤机 组做出的实质性鼓励. 2014年下半年开始, 煤电行 业掀起 超低排放 热潮, 陆续出 现了多台 达标 机组.然而, 这 些花了很大人力、 物力进行改 造, 实现了 烧煤像烧天然气一 样清洁 的机组, 因原有调度方 式的影响, 仍被当作普通燃煤机 组对待, 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 公司就是例子.该厂两台百万 千瓦发电机组的能效和环保指 标在国内燃煤发电机组中名列 前茅, 去年10月还被国家能源局 授予 国家煤电节能减排示范基 地 .据该厂总经理冯伟忠介 绍, 上海前几年已出台过类似 政策, 就利用小时数对节能减排 达标的机组有一定倾斜, 但是当 地政府也要考虑到本地其它电 厂的生存压力, 所以给外三电厂 的发电配额也相对有限. 《暂行办法》 第十三条提出, 适当提高能效和环保指标领先 机组的利用小时数, 对排放基本 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燃 煤机组奖励上网电量 , 此条凸 显了政策的能效导向.华电集 团企管法律部主任陈宗法表示, 这种做法原先在浙江和江苏等 地实行, 此次在国家层面提及, 表明在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 政 府更加注重能源的利用效率, 更 加关注发展的质量. 要想提高能效和环保指标 领先机组的利用小时数, 仅靠当 地电网调度来协调是不够的. 对这种办法的效果, 冯伟忠显然 并不乐观.他介绍, 受西电东送 项目的影响, 去年 外三 的发电 量大幅下降, 由2013年的115亿 度降到
2014 年的
89 亿度, 整个 上海市的燃煤机组发电小时数 仅有
4000 多小时, 而东部某省 则高达6000小时. 就算适当增加上网电量, 但相比西电东送带来的巨大影 响, 其作用微乎其微. 冯伟忠表 示, 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国家层 面做好电力规划. 《暂行办法》 中, 不少内容并 非第一次提出. 到2017 年, 北京市煤炭消 费量比
2012 年减少
1300 万吨, 天津市减少
1000 万吨, 河北省 减少4000 万吨,山东省减少2000万吨. 这项内容早在2013 年9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 则》 中已经提出. 在 《暂行办法》 能源替代供 应方案中, 加快推进集中供热, 优先利用背压热电联产机组替 代分散燃煤锅炉 , 在 《煤电节能 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 、 《燃煤锅炉节能环 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等文 件中也有涉及. 既然已有文件, 再次提出, 用意何在? 这是政府对外发布的一则 信号弹, 表明政府控制煤炭消费 总量的决心更大、 政策更有力 了. 陈宗法认为, 《暂行办法》 由 六部委联合发布, 表明了中央六 部委已达成联合控煤的意见, 且 相比 细则 、 计划 和 方案 来说, 《暂行办法》 的力度更强一 些. 这些都在表明政府对政策 落地更加重视.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也 认为, 《暂行办法》 提出控制煤炭 消费总量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明 确了企业和行业未来努力方向.
1 月15 日, 正值各大集团 组织召开2015年工作会议之机, 《暂行办法》 发布的非常及时, 有 《暂行办法》 指导, 各大集团可以 更好地部署
2015 年工作. 陈宗 法表示. 曾鸣和陈宗法均表示, 虽然《暂行办法》 涉及内容广, 涵 盖电力、 钢铁、 水泥、 炼焦等行 业, 但是描述较笼统, 可操作性 不强, 若想落地还需要配套细 则出台. 冯伟忠也认为, 《暂行办法》 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提到 的只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并没 有具体的量化标准, 增加的比例 是多少并没有提及.就拿第十 三条来说, '
适当'
一词弹性很 大, 如何执行, 还需当地政府来 认真考量. 记者发现, 《暂行办法》 明确 了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指 标, 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并未 提出量化指标, 只要求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广东省人民政 府在2015年6月底前, 研究提出 煤炭消费减量目标, 送国家发展 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 局备案. 陈宗法认为, 未制定量化的 标准, 说明 《暂行办法》 给地方政 府和企业留出了较大自主发挥 的空间, 避免了国家政策一刀 切, 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可以根据 实际情况, 灵活制定可行性较强 的措施, 另外 '
暂行办法'
而非 '
办法'
, 也给政策留存了修订的 空间. 在配套细则出台上, 上述两 位专家均建议多采取市场的手 段、 经济的办法解决问题.最大 程度地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 才 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矛 盾的长效机制. 曾鸣还希望配套细则能结 合即将出台的电力体制改革, 政 策组合发力, 效果更好. 陈宗法还表示, 虽然暂行办 法将电力排在首位, 但电力行业 节能减排的空间有限, 相比之 下, 钢铁、 水泥、 炼焦等行业环保 的边际效益更好. 来源: 中国能源报 14年了, 一路走高的煤炭产 量曲线终于在
2014 年画上了休 止符. 日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 通报
2014 年煤炭行业发展情况 时透露, 预计全国煤炭全年产量 同比下降 2.5%左右.这次产量 下降, 是2000年以来的头一回. 价格大幅下滑利润下降四成 七成企业陷入亏损 对于
2014 年煤炭行业的生 存状态, 中煤协副会长姜智敏言 简意赅地描述道: 在市场需求不 旺、 产能建设超前、 进口规模较 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 2014年煤 炭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库存 增加、 价格下滑、 效益下降, 企业 经营压力加大, 整个行业运行形 势严峻.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2014年, 我国煤炭市场价格从年 初开始大幅下滑, 直至10月份以 后才小幅回升.中国煤炭价格 指数年初为 161.8 点, 年末达到 137.8点, 离年初水平相距甚远. 价格起不来, 效益上不去. 据中煤协介绍, 去年前
11 个月, 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 务收入 2.74 万亿元, 同比下降 6.6% ;
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4.4%.企业亏损面更是超过了 70%, 亏损额同比增长 61.6%. 大部分煤炭企业经营困难, 一些 企业减发、 欠发工资问题突出. 回顾过去14年, 煤炭产量增 量曾在2011年达到最高峰, 全年 增产2.85 亿吨.从2012 年开始, 煤炭市场寒意渐浓.2012年 当年, 增量缩至1.3亿吨, 2013年 降至 0.3 亿吨, 直至
2014 年, 增 量终于成了负数. 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 煤炭减产在所难免 煤炭减产, 与需求不旺密切 相关. 一方面,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 大背景下, 主要耗煤行业的产品 产量增幅都在下降.据测算, 去 年电力、 钢铁、 建材三个 用煤大 户 的耗煤量分别同比下降了 3.4%、 1.4%和1.1%. 另一方面, 在能源结构调整 的大背景下, 煤炭消费的 版图 也在逐步收紧.国家能源局等 部委提出, 到2020 年, 煤炭占我 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控制 在62%以内.而据估算,
2014 年,这一比重已从66% 降至64.2%;
同时, 非化石能源的比重 则从2013 年的9.8% 提升到11.1%. 与此同时, 我国煤炭产能的 供给存在明显的超前和过剩. 中煤协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部 主任张宏告诉记者, 我国现有煤 矿的实际产能在40亿吨左右, 在 建产能10亿吨以上, 煤炭产能过 剩十分突出. 大量进口煤的引入, 也在一 定程度上挤占了国产煤的生存 空间. 我国跟世界上主要产煤 国家相比, 煤炭资源的条件算是 中等偏差, 开采成本较高, 价格 也相对较高. 张宏说.2011 年 以来, 我国煤炭净进口量已连续
4 年超过
2 亿吨.2014 年, 全国 进口煤炭29122万吨, 虽比2013 年下降了 10.9%, 但仍占到国内 煤炭消费的 8%.在全球煤炭市 场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今后的煤 炭进口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对煤炭行业来说, 依靠数 量、 速度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结 束了, 上项目、 铺摊子、 扩规模的 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了, 靠产量增 加、 价格上涨来提升效益的阶段 也已经过去了. 张宏分析道. 进入2015年, 煤炭行业走进 了更严苛的生存环境: 1月14日,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了 《重点 地区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 办法》 , 提出到2017年, 京津冀鲁 4省市累计煤炭消费量减少8300 万吨;
1月20日, 产煤大省山西决 定, 2020年前原则上不再新配置 煤炭资源, 除关小上大、 减量置换 外, 不再审批建设新的煤矿项目, 严格控制煤炭产能. 对于2015年的煤炭市场, 中 煤协的判断是: 供大于求态势难 以根本改变, 企业经营压力仍然 较大, 行业运行形势依然严峻. 下行压力增大矛盾愈发凸显 行业脱困出路在哪 需求增速日渐放缓、 过剩产 能与库存面临消化难题、 环境制 约逐渐增强……新形势下, 煤炭 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展望未来, 先得认清眼前. 前几年的高速发展, 掩盖了煤 炭行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深 层次矛盾,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时便逐步凸显, 今后还可能更加 突出. 对这些矛盾, 姜智敏列举 道: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