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3-04-30

78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气象科技进展 3(6)-

2013 度带、24个干湿区、56个气候区. 与1951―1980年相比,受气候增暖 影响,1981―2010年间我国东部多 个温度带界线出现了北移,其中暖 温带北界东段最大北移超过1个纬 度,北亚热带北界东段平均北移1 个纬度,中亚热带北界中段最大北 移2个纬度,南亚热带北界西段北移 0.5~2.0个纬度;

西部因受地形影 响,温度带水平移动不显著,但在 青藏高原有亚寒带范围缩小、温带 范围扩大趋势.同时,因华北、东 北东南部、西北东部降水减少,北 方半干旱与半湿润分界线东移与南 进,其中36° ―41° N间的移动幅度达 0.5~2.5经度;

但西北的河西走廊、 新疆及青藏高原的干旱区、半干旱 区总体转湿. 4―5月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份环流 差异及其可能成因――《大气科学》 2013年第37卷第6期 王黎娟等利用1979―2008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向外 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4―5 月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上空建立早 晚年份的环流差异及可能机理.发 现南亚高压建立早晚年,对流层高 低层环流形势存在显著差异:在对 流层高层,偏早年,菲律宾群岛以 东洋面上空反气旋环流中心西移速 度快,建立完成后,中南半岛上 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东西范围 较宽,整个建立过程时间较长;

偏 晚年,建立开始前西太平洋上空无 闭合的反气旋性环流中心,建立完 成后,中南半岛上空南亚高压反气 旋环流东西范围较窄,整个建立过 程时间较短;

在对流层低层,南亚 高压建立早晚年风场和海平面气压 场都呈现反相的分布形势,与之相 联系的Walker环流强度也存在明显 差异.中南半岛上空反气旋环流中 心生成早晚与中南半岛地区对流建 立发展关系密切,当中南半岛地区 对流建立发展早时,中南半岛上空 反气旋环流中心生成早;

反之对流 建立发展晚时,中南半岛上空反气 旋环流中心生成晚,且中南半岛对 流活跃稍早于南亚高压在该地区建 立.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反气 旋环流中心的西移快慢及有无闭合 环流中心出现受该区域上空的上升 运动和大气非绝热加热作用影响. 当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空的反气 旋环流中心西移稳定至130° ―145° E 这一区域后,非绝热加热的垂直变 化对该环流中心的维持及消亡起主 要作用.由于前期冬春季节热带太 平洋海温的异常分布,引起了后期 Walker环流的强弱变化,进而影响了 中南半岛至菲律宾群岛以东洋面上 空的大气热力状况及上升运动,最 终导致南亚高压建立期间环流的演 变差异. 非绝热加热对大气局地扰动位能的 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第56卷第10期 高丽等运用统计相关和奇异值 分解方法,系统地考察了非绝热加 热对大气局地扰动位能的影响特征 和机理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热带 地区海表温度异常和扰动位能的耦 合相关特征与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 变率的关系密切,扰动位能在热带 外地区的耦合模态空间型呈现出与 北太平洋―北美大气遥相关型极为 相似的分布特征.通过进一步考察 大气中视热源与扰动位能的耦合特 征,发现在低纬地区仍主要反映了 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影响机制, 在热带外地区,视热源异常的耦合 模态则表现出与北半球环状模类似 的特点,这表明热带外地区大气的 局地能量有效........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