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3-05-30 |
6 假日周刊 本版责任编辑:邢金海
电话:0571-63746131 电邮:XJH@lanews.
com.cn
2016 年1月8日星期五 车子驶入太湖源镇白沙村时, 阳光已穿透云层直射下来,入 目的景色变得更为鲜活明亮.沿着西坑溪而上,透过车窗,可见远 处连绵山岭青黄相间,近处清澈溪水潺潺而下;
道路虽算不得宽 敞,却胜在干净整洁,一路过去,未见一点垃圾;
楼房依山而建,绿 化傍水而设.白沙村的冬天,少了一份外放的火热,多了一份内敛 的宁和,依然清新的空气和怡人的环境,更令人感到心情舒畅和 愉悦. 妙手修书画 丹青久留存 ―― ―记古颂堂装裱师黄维强 锦城有个装裱师傅很怪, 有生 意上门却拒之门外. 这位师傅就是 古颂堂 主人黄维强. 原来,是有人 收集到民国时代的档案袋, 特地找 黄师傅装裱档案袋, 准备以后好好 收藏. 修补旧画多年,并对古代书法 字画有研究的黄维强一眼就看出这 些档案袋都是当代的仿品, 最早也 是本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产物. 他说: 我既然看出这是假的就不能装裱, 否则有人看见装裱这么精美会误以 为是真品. 这是坑人的. 黄维强曾经做过木匠、机修工, 要说最拿手的却是他作为业余爱好 来学习的装裱手艺. 古颂堂位于钱 王街西端的玲珑山麓,一张案台、一 把电钻、四块木板、一套自制的根雕 会客茶几组是 古颂堂 装裱工作室 的主要家当. 装裱的学问并不像看 上去那样简单, 补修旧画更是一大 难题,冲洗去污、揭旧补缀、修 磨残口、矾挣全色等,工序非常繁杂. 古颂堂 的木板上有一幅画, 据他介绍, 这幅画是清朝时期的作 品 ,因 年代 久远,整幅 画泛黄老化,还有多处霉点,已看不清本来面目, 纸张右上角也已缺失, 只剩下部分 残损的碎片. 黄维强的工作就是要 将这幅古画修复. 据悉,整幅古画有 四层托纸, 木板上的已被揭剥三层 只留下最后一层 画芯 . 黄维强告 诉记者, 光是揭剥这项工作就足足 花了他三天时间,而工具是一枚 大头针 ,因为不能损 伤画芯,黄 维强只得用针头一点一点地进行剥除工 作. 整个修复工作最关键的是对画 作缺失部分进行补充, 专业术语叫 做 全色 . 这项工作需要分析原画 的纸张、笔墨手法、色彩运用以及原 画作的风格, 全部研究通透后才能 进行全色,之后再装裱,一幅旧画就 算修补好了. 其实黄维强最初的爱好是国画, 他所在的美术培训班需要收集 学员的作品办画展, 作为组织人的 他发现装裱一张画需要
50 元,为节 约经费他决定自己学做装裱, 谁知 这一装就是二十几年. 那时黄维强还在药厂工作, 业余装裱时总对自己裱的书画不满意, 之后他慕名前往西泠印社, 想 要拜有 画郎中 之称的郑立新为 师. 每个周末, 他辗转坐车去杭州 西泠印社学习, 前两年他还处在郑 立新的 考察 期, 连学徒都算不 上. 学习到第三年, 郑立新被他的 执着和好学打动, 两人才行了拜师 礼成为师徒. 刚成为徒弟, 学的 第一件事 就是擦桌子. 回忆过去学艺的日子,黄维强不由感叹: 那时候 才知道我裱的画不干净是因为桌子没擦好. 他这才意识到, 想要学好装裱还要下许多功夫. 除 了跟老师学, 工作之余黄维强还到 处收罗有关装帧、 装裱的书籍自学 理论知识. 随着积累,黄维强修补旧画、洗墨的功夫日渐娴熟, 在业内也小 有名气.在他手里带出了两名徒弟,学成后徒 弟都各自成立门户.此时黄维强听到最多的话就是: 徒弟都 自己开店 找人装裱 了,师傅怎么还是自己一丁一卯地手工装 裱? 在今天这个 机器代人 极为 普遍的时代, 机器装裱已逐渐代替 手工装裱. 可是黄维强是少数几个 还在坚持手工装裱的装裱师. 这 是从老一辈手里传承下来的传统手 艺,不能 在我这里丢掉. 机器装裱和手工装裱最大的区别在于机器 装裱后的字画残旧后无法修复, 而 传统的手工装裱字画具有较长的保 存时间, 利于揭裱、 修复作品, 如若作品出现了败笔还可以进行补救, 如色垢、 墨污、 纸皱、 残缺的 处理等, 对于有收藏价值的字画而 言, 手工装裱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手工装裱是一件孤独的事, 装 裱一幅字画往往要耗费装裱师几天 的时间和心血, 而其中更多的孤独 来自于周遭的不理解. 机器装裱能 赚更多的钱,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手 工装裱! 一副旧画在我手下焕发新颜, 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无法带来的. 如今, 黄维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 能传承他的手艺. 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 白沙村: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 更上一层楼 不负生态村之名 不管在 什 么时 候,环境整 治 都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 说起 今年工作的重点, 夏玉云当即表示, 这 几年,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 白沙村 的生态环境整治行动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