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 2013-06-03 |
虽然 佛法已经如松风一样日夜向人间宣说,可惜,俗世凡人仍有许多人 不懂.高僧慨叹凡人不是不到便是不懂,多麽可惜呀. 启悟随笔启悟随笔憨山大师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幼年勤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
少年期 拜访名师,钻研佛学;
中年期出家受戒后,严持禁戒,依律修行;
壮年期, 寻访名师,求证佛道;
老年期,修建寺院,整顿僧规,随缘度化,为佛教作 出巨大贡献. 赵素仲作品――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之五) 水上莲花舌上经,一庵深锁万峰青.松风日夜常宣说,可惜时人不解.明代高僧憨山德清(之五)素仲配画甲午秋日诗画禅心(八十八) 土耳其人在柏林和汉堡居住的很多,但我 和他们来往不多,主要是没有业务往来,很 少有接触的机会.我们夫妇两人曾经到土耳 其去访问,印象空前的好,主要是土耳其人 非常热情友善好客,不像德国人见到外国人 都冷冰冰的.我常常形容德国人像一个热水 瓶,一旦你和他们交了朋友,他们会对你非 常友好.而土耳其人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和 中国人很相像,只要你来我们国家访问,不 论你来自何方,我们都欢迎你们. 宗教信仰是很敏感的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就完全不一样了. 两国一玩起政治来,会为一件小事,为了一 个人,破坏两国的关系.我们知道,即使在 21世纪,许多国家国民的信仰问题仍相当敏 感,土耳其的所谓国教是伊斯兰教,该国总 统埃尔多安是相当保守的伊斯兰教徒.一个 美国牧师安德鲁布伦森(Andrew Brunson) 在土耳其宣传基督教,埃尔多安认为,到土 耳其来宣传基督教是干涉百姓的宗教信仰, 也必然会触及土耳其大多数国民的神经,以致2016年布伦森在土耳其被捕. 特朗普的神经被触及了 今年7月25日,土耳其法院指控布伦森从 事政治、军事目的的间谍活动 .有未经证 实的消息说,一旦法院确认他有罪,有可能 被判35年徒刑.这样一来,自然会触及堂堂 美国特朗普总统的神经,他表示,如果再不 释放布伦森,「美国将对土耳其实施重大制 裁」.这一句话岂不是在世人面前刮土耳其 人的脸.土外长恰武什奥卢随后则回应说: 「没有人能指示土耳其干什麽,也绝不忍受 任何人的威胁.」这无形中令土耳其和美国 这两个北约盟国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在特朗普作出强硬公开表态的前一天,布 伦森刚从土耳其监狱中被放出,改为在家中 软禁.其下一轮庭审将於
10 月12 日举行. 根芯鼋峁,布伦森被禁止离境.在此 前,法院还驳回了被告要求释放的请求. 美将对土施加重大制裁 面对土耳其宣判的结果,美副总统彭斯日 前在美国务院的宗教自由会议上表示不满: 「如果土耳其不立即采取行动释放这名无辜 的宗教信仰者,并把他送回美国的话,美国 就会对土耳其进行大规模的制裁.」彭斯还 威胁说:「立刻释放安德鲁布伦森牧师,否 则准备好一切后果.」言外之意,美国要下 手了!晚些时候,特朗普总统也在推特上就 此事表态.他说:「布伦森是一位了不起的 基督徒,一位顾家的男人,一个了不起的 人.」他认为,布伦森已经受了很多苦,这 名无辜的信教者应当立刻被释放.由於土耳 其对布伦森牧师的长期关押,美国将会对土 耳其施加重大制裁. 土耳其人无法接受威胁 随后,土耳其总统府发言人卡林也发表声 明说,特朗普政府的声明中对北约盟国土耳 其使用的威胁性言辞令人无法接受.卡林还 提醒说,美国应尽快认真地采取积极态度, 以免损害自身利益以及盟国土耳其的关系. 私,美国曾多次要求土方释放布伦森但 都被拒绝,特朗普其后还曾在推特上发文形 容说这是对美国的「极大侮辱」. 人有脸,树有皮,何况堂堂的土耳其大 国,岂能接受这样的公开威胁! 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的土耳其裔政治家 索奈形容说,这是自1974年以来土耳其受美 国最严重的威胁.言外之意是,你美国不要 做得太过分了.但是特朗普是典型的沙文主 义者,他是不会承认错误的.土耳其是欧洲 的一个国家,欧洲各国领导人虽未直接介 入,但大部分国家媒体都站在同情土耳其这 一边,你特朗普继续这样霸道下去吧!那就 走着瞧吧! 一年一度的9月10日教师节即将到来,莘莘学 子和曾经的学子们,又该恭贺自己的老师了. 1985年中国政府顺应民意,决定设立9月10日为 中国教师节.自此它成为国人精神生活中一件大 事.师生之谊和师承关系是最高贵的人际交往, 也是社会文明最闪光的体现.中国富有尊师重教 光荣传统,自古以来人们用谆谆善诱、师恩如 山、舐犊之情、程门立雪、「滴水之恩涌泉相 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新竹高於旧竹枝,全凭老干为 扶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等等美好言语感恩师长,正是这种文脉传承,滋 养了一代代大师巨擘、国之栋梁. 有「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之誉的孔子一生谦 恭好学,他成名后还千里迢迢从山东曲阜赶到洛 阳「周王都」拜见老子(今天洛阳东关大街尚存 一座石碑,上刻「孔子入周问礼处」).相传那 天老子刚洗了头,头发未乾,一副仙风道骨模 样.孔子见状赶紧退下,在一旁敬候.然后两人 见面,老子充满哲思的讲话将孔子领进一个神奇 的智慧之海.孔子问老子:「先生,刚才我见您 形体犹如枯木,似乎超脱了一切!」 老子微笑道:「刚才我晾头发之际,完全进入 一个寂静深邃的虚无世界,遨游到世界的原生态 之中,到达我心目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境界了.」孔子问他「那是什麽状态呢?」 老子神秘一笑说:「那是最高层次的审美体现, 也是最高层次的快乐,体味到这些就是人生最高 境界了!」孔子大受震动,老子的形象也在他心 中变得充满智慧、愈加伟大……日后孔子常对弟 子说:「老子真了不起!他是人中龙凤,我只是 瓮罐中一只小小飞虫而已!」 这就是孔子对老子的尊重,也是一位弟子对恩 师的景仰.它说明「学无止境」、「学海无 涯」,只有一辈子尊敬师长虚心向学,眼界才能 更开阔、思想才会更深邃、智慧才会更丰富!正 所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 尊然后民知敬学.」所以唐代大思想家、文学家 韩愈才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 旷世名言,令人轨物世、见贤思齐! 正是源於此,孔子与颜回、冉求、端木赐等72 高徒建立起莫逆之交.其他古贤,如范仲淹对欧 阳修、欧阳修对苏轼的知遇之恩,司马迁师承董 仲舒、宋濂栽培方孝孺等等尊师重教的故事也千 古传颂.中国古代,教师是备受尊重的职业.汉 武帝刘彻尊敬师长最为出名:一日刘彻巡视东郡 (今河南濮阳一带),特地拜见自己当年的老 师,放下架子、奉上礼品,极尽弟子之礼,并 先生重讲《尚书》.这一举动赢得好评如潮,从 而开创国泰民安的「汉武盛世」.可见尊师重教 对於移风易俗、治国理政意义何等重大!隋唐时 形成官学制度,「官学」即公办学校,有小学也 有大学.到宋代有了民办学校,私立书院盛行, 而官学仍为主流,想当「公办教师」并不容易, 考试很严格.宋熙宁八年(1076)推出的「教官 试」制度,堪称中国教育史上最难通过的教师资 格认证. 古代虽无明文的「教师节」,但自汉代起,每 年孔子诞辰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这一天,皇 帝都会亲率文武官员祭拜孔庙,还请教师们会 餐、给教师放一天假,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节了. 唐宋时期,每到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隆重举行孔 子诞辰祭典,国子监、各大书院和州、府、县还 将学业优异者报送朝廷颁奖,类似今天的「先进 教育工作者」.至清代,孔子诞辰祭典的规格越 加宏大,成绩突出的教师被授予「八品职衔」, 晋院长、监院、掌教、馆师等,著名学者颜 元、阮元、惠士奇等就在孔子诞辰日得到提拔 的. 教育对於青少年,犹如大理石需要雕琢.教育 并非要给学生注满一桶水,而是要为他点燃一把 火,这团火便是爱.当老师就要付出无尽的关 爱,所以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於爱」.近现代 的季羡林和陈寅恪、沈从文与汪曾祺的忘年交, 胡适与导师约翰.杜威的师生情,齐白石提携李 苦禅李可染、弘一法师(李叔同)恩泽丰子恺等 等尊师轶闻,均传为美谈.至於毛泽东敬重四位 恩师毛宇居、杨昌济、邵飘萍、徐特立的故事, 习近平与初中班主任陈秋影长达半世纪的交情, 更是感人至深. 1965年9月,北京八一学校迎来新一届学生, 语文老师陈秋影很喜欢勤学好思、宅心仁厚的12 岁少年习近平.习近平很少在课余时叫喊打闹, 他酷爱古典文学,求知j极旺,下课后还常向她 请教问题.「文革」中一名体育教师欺负习近 平,说他是「黑帮子弟」,陈秋影很生气,说 「这样的人不配当老师,简直就是流氓!」正是 这份真爱,使她俩建立了纯真的师生情.1968年15岁的习近平到陕西农村插,表现出色,后来 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主动要求去基层锻炼,逐 渐走上从政之路.陈秋影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关注 这位优秀学子的成长.她在一封信中对习近平 说:「你是大器之才,我相信你在各个不同岗位 上都能做得非常出色……」习近平在外地工作 时,常常利用来京开会等机会,拜望陈秋影老 师.另一位班主任齐荣先体弱多病,习近平曾偕 妻子彭丽媛去他家看望,并嘱咐下属为齐老师找 名医和对症良药.担任中央领导职务后,习近平 也没有中断与老师们的联系. 2014年「六一」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海淀民族小 学举行座谈会,特邀陈秋影出席并坐在第一排. 习近平走到陈秋影面前说「陈老师,您好啊!」 还当众回忆起当年陈老师上语文课、讲古诗的情 景.陈秋影非常高兴,送给习近平一本她新出版 的诗文集《荷风》,她在扉页上写道:「请近平 同学阅存.孟子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也.谢谢你,你让老师体会到世上最高尚的快 乐!」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再次走进八一 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并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 致以节日祝贺与问候…… 国人习惯将教师称为「园丁」,这是一个非常 真切而崇高的比喻,花园里花团锦簇,都是园丁 辛勤汗水所灌浇.没有园丁的辛勤劳作,哪来神 州尽芳菲?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们,真是春晖遍四 海!目睹当今社会,有些人成功了,成为国之栋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