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9-08-01
张文治(1906--1984) 张文治,造船工程学家.

长期从事内河航运、船舶设计、制造和修理 工作.对长江船舶设计和制造有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开创了新一代长 江船型,而且开发了川江船舶,特别是浅水激流船舶和水翼船.为中国船 舶工业和水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文治,曾用名张化天.1906年11月25日(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河北 省景县.他出世时家务由祖母操持,以手工业和务农营生,父亲以教书为 职业.1918年入沧县第一中学学习.他读书努力,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当 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听说德国潜水艇的海战威力,他虽年幼,但 是关于潜水艇已经深深印入他的心灵. 1923年他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机械系,该校学制为预科二年,本科四年.教员中多有美、英 等外国人,时有傲慢自大卑视中国学生的行为,对此,他极度反感,从而促使他努力学习,要 求自强,增进为国争气的决心.1929年大学毕业后,到黑龙江呼海铁路松浦机器厂以实习生名 义负责主管模、铸、锻三工场工作,继而在北洋工学院任助教、教员兼实习工厂主任,其后还 在北洋工学院附近的西沽村开办一机器厂,在此期间张文治曾亲手设计和试制多种新式机器及 模型,如小型机车、机车上的正倒车连杆、1/4马力600转/分直流蒸汽机、5马力空气压缩 机、5马力650转/分柴油机以及学校教学用的闸门及水力发电透平机等.开始在机械制造设计 方面显露才华. 1935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委员会招收第三届留英学生,张文治按他的意愿考取造船工程专 业.当时该届造船系共录取二名,另一名是杨仁杰先生.1935年10月,张文治和杨仁杰一起到 英国新堡杜伦大学(University Of Durhdm)臂强学院(Armstrong College New castle-on- Tyne)造船系学习.到校之后他们得知许多功课在国内都已学过,故与校方商量在第一年内先 将所有造船科目学毕,第二年即作研究和设计工作,得到同意.每逢寒假和暑假,学校介绍他 们去斯万杭特造船厂(Swon Hunterd Weighon Richadson Shipyard)实习.这是在英国东北部 最大的一个船厂,老年工人多,其中有的还参加建造过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及日本的军舰,他们 曾问及: 为你们造的军舰较给日本造的又大又多,你们那些军舰到那里去了? 当时张文治愧 不能答,内心十分痛苦.在臂强学院学习的第二年,他做了一个2000吨海轮的设计并撰写《船 之阻力》论文一篇,经过考试,获得硕士学位.但他从小深装在内心的学习潜艇制造的愿望未 能实现,因为英国各大学不设这一课程.为此张文治向庚子赔款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去德国 专门再学这门功课,得到同意. 1937年7月,他从新堡乘船到德国汉堡.在北洋工学 院预科时,他曾学德语两年,有一定基础,到柏林后再加补习,随即入丹泽工业大学选修潜水 艇设计、军舰制造、轮机制造等课目.当时正值日本侵华战争开始不久,他愤而更加努力,决 心学好潜艇和军舰制造,以图回国参加国防建设.1938年4月,他读毕二学期的选修课,完成 了一个650吨潜水艇设计,到丹泽 西绍 造船厂(Schichou Werft)实习并兼监造当时我国在该 厂订造的大型挖泥船 建兴 号,三个月实习期满后由柏林转巴黎经马赛搭船回国. 1938年10月,他经香港回到内地,当时沿海各省均已沦陷,所学造船专业亦无用武之地, 不得已先到陕西城固国立西北工学院任教.次年8月,他到重庆民主实业公司工作,同时兼任 重庆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教学工作.1945年8月,抗战胜利,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派叶在 馥、张文治、朱天秉三人首先到南京、上海接收日本占领的修造船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张文治继续在民生实业公司主持技术工作,并兼任上海交 通大学教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顾问.1954年交通部下令调张文治去北 京任交通部河运总局总工程师兼船舶设计院院长,不久又改任交通部技术局副局长兼总工程 师.1956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写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张文治为交通 运输组成员,参加编写第35项《运输装备新技术的研究和综合发展运输问题》.在规划中提出 必须发展万吨级干货船、水翼船、自由活塞燃气机等.对推动水运技术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962年初,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即广州会议,讨论1963-1972年科学技术 发展规划的编制问题.张文治是交通部四代表之一,在会上和别的代表一起联名提出关于加强 船舶科研工作、研制木帆船急需动力机械,以及发展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等建议,得到重视.由 于在会议期间亲自聆听了周总理等领导同志的讲话,得以进一步了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受到 很大鼓舞,之后,工作学习更加勤奋,并积极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同年国家科委组织 1963-197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草案)的编制,张文治参加第22专项船舶专业规划的起草工 作.他是纲要、重点项目说明书负责起草的五人之一.在重点项目中提出浅水、狭窄航道、急 流船舶,内河船舶的结构强度,钢丝网水泥船,中小型船用动力机的系列化等重要内容,这份 规划的实施对水运技术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张文治则在当时交通部的技术领导岗位上按规 划规定的要求认真加以贯彻执行.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不久他就受批判,1969年下放干 校劳动.1971年因病回北京治疗,随即恢复工作,任交通部水运工业局总工程师.直到1977年 卧病不起,在此期间为建立交通系统自有的修造船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以设计225马力直流蒸气机及车叶刨床被上海市授予一等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后连续五届均为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在北京 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被选为第六届理事会 理事长. 为建立中国近、现代的航运事业做出贡献 百余年来的中华民族,受欺于帝国主义列强,主权丧失殆尽,谈不到有什么自己的航运事 业,而列强的商船、军舰却随意游弋于我国的沿海和内河.1938年国民党政府西撤重庆,长江 上游成为当时唯一的水上重要交通命脉,张文治立志于建设海军的愿望无法实现,退而求其 次,就投身到民生实业公司,为其所学找到了施展才能的场所.民生公司为民族工商业家卢作 孚创建于1925年,当时仅以一只70吨的小轮船,航行于嘉陵江上的合川和重庆之间,到抗战开 始时,经过十多年奋发图强,惨淡经营,船舶大有发展,航线大有延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 列强,打破了日、英、美、法等国垄断长江航运的局面,船舶数量和吨位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为当时抗战大后方水上运输业中的一面旗帜.退处川江之时船舶有所损失,船舶技术状态急剧 下降.1939年,张文治进入民生公司负责技术机务工作,至次年9月任副总工程师,主持全面 的船舶修理整顿,大力建设修船基地,负责大修理工程.1942年由于船舶连续发生沉船事故, 他主持核算全部船舶的稳性,进行倾斜试验, 改进船舶安全条件;

并绘制轮机及机械图样, 为民生船厂造 山字 号拖轮设计地轴十字接头、翻砂机及水力发电机调速器等.从设计、绘图 到制造样样都要他兼顾,并随时解决在修理和制造中出现的难题,由于自己动手设计,创造当 时机械设备不足的条件,从而保证了当时军、民运输的需要. 1946年,张文治随卢作孚去加拿大订造9艘新船,称之为大小 门 字号,3艘大门字号每艘 总长270英尺、5000马力,6艘小门字号每艘总长160英尺、2400马力,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 术,均为当时比较现代化的船舶.订造中大量的技术谈判以张文治为主代表公司审查新船的全 部设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