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3-08-02

4 月26 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 斌、 考古领队王宁远, 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理事会 秘书长伍业钢博士做客该省科技馆 科学+ASTalk , 揭开良渚先民的治水智慧, 运用最新 考古成果探讨现代生态治水的路径. 一般认为江南生活模式是从东晋南渡开始 的,其实早在

5000 多年前的良渚时期就已经形 成了. 王宁远说, 沼泽平原适宜种水稻, 但是水 面一波动容易淹掉, 人们就将原先在山地居住的 经验移植了过来, 在沼泽中央建高台, 周围种稻, 进行基本生活,高台周围挖河道与水面交通, 既 增加了蓄水面, 也利于捕鱼.随着这一模式的推 广, 形成了江南的生活模式―― ―密集分布的小聚 落, 这也成为今天江南乡村的雏形. 据王宁远介绍, 在这些聚落内部, 古代先民 建立了公用的水井和水池, 水井里最干净的水用 于饮用, 洗用的就放到水池里.建造水井时, 他们 在井圈外面放砂石、 瓷片. 开始我们以为是 '

豆 腐渣'

工程, 后来理解了, 这其实是非常有效的过 滤水的方式. 良渚先民的另一项杰出才能是筑坝. 在良 渚古城的北部, 沿着山边有一条长水坝, 它的高 度在 4~5 米, 它的宽度有 40~50 米, 长度达

6 公里, 这是非常浩大的工程. 刘斌介绍说, 如今在 余杭发现了大大小小很多水坝, 它们连接起来形 成了一个大的水库, 上游的山货、 竹木等土产都 可以通过水库运到良渚城附近, 而且在水坝修筑 中采取了分流截流的方式, 减轻了水患. 良渚先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只能 把人围起来,把污染围起来,而不是把水围起 来. 伍业钢博士略显激动地说, 如果我们将思路 停留在将洪水围堵的观念上, 那么很难取得好的 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如同古代良渚人那样, 将 自己置身湿地中央, 与水和谐共处. 随后,伍业钢博士介绍了自己参与美国四 大流域修复的经验. 美国修复最重要的一点, 他们是把污染给围起来.比如畜牧业有污染, 就在牧场周边建绿地,通过绿地过滤就不会直 接污染水系,如果污染量过大,就直接引到污 水处理厂处理. 他认为, 截污也是 五水共治 (治 污水、 防洪水、 排涝 水、 保 洪水、 抓节 水) 里 最重要的一环. 不过在他看来, 将污染物清除掉也仅是第一 步, 接下来的重要步骤就是能够恢复湿地的自净 化系统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这也是五水共治最终 需要达成的目标. 在城市里如何恢复湿地呢? 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树,第二道防线是堤岸草地, 第 三道应该是湿地,就形成了水系完整的自净化 系统. 伍业钢说,

1 亩湿地的经济价值相当于

6 亩农田, 并可以承载

20 亩面流污染, 给水以更 多的空间,实际上就是给经济、社会和环境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空间,更是给人类的生存提供 空间.在他看来, 湿地自净化系统恢复以后, 能 够提供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这才能真正恢 复到江南水乡的状态. 不但要 五水共治 , 要建立水治理的系统, 我们还要制造完好的水生态系统, 这是我们每个 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 伍业钢说, 从美国的经验 来看, 清污需要 3~5 年时间, 自净化系统建立需 要10~20 年, 而恢复良好水生态系统至少需要

40 年, 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考古专家与生态学者: 五水共治 不妨师法良渚先民 湖南步入地铁时代 本报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