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3-10-23
王德晖, 陕西黄龙县人, 生于

1951 年,

1969 年参加 工作,

1971 年参军,

1973 年入党, 大学本科学历, 高级 政工师职称.

曾任延安建工 大厦经理、 延安市建筑工程 总公司工会主席等职.从上 世纪七十年代起, 开始考证 和研究家乡有关民间传说等 历史故事的渊源, 被认为是 黄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九郎庙的传说" 代表性传承 人.他通过长期搜集和整 理, 获得大量相关图片和资 料信息, 先后被 《黄龙县志 》 《黄龙县文史资料》 和多家媒 体引用或转载, 为家乡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作 出了贡献. 社址: 延安市南大街27号 邮政编码:

716000 总编办

电话:

8216298 传真:

8216222 发行部

电话:

8216261 广告部

电话:

8216262 广告经营许可证: 延工商广字6126004000001号 全年订价: 375? 00元 延安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

2113319 8216292

8 8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本版编辑/崔东 视觉/杨红亚 组版/雷跳跳 校对/姜林言 来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人物 热读 王德晖: 家乡文化的传承人 细雨蒙蒙间, 王德晖胸前挂着相机刚从野外拍摄回来, 今年65岁的 他, 走起路来总是在思考着什么, 不时还注意着周遭的山水草木, 并用相 机随时记录下来.的确, 王德晖生于黄龙县白马滩镇, 这里秀美的自然 环境、 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 对他有着强烈的亲切感和巨大的吸引 力, 他热爱自己的家乡, 尤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情有独钟.

1975 年的春节, 王德晖回家 探亲, 应表哥的邀请一起去村后 的九龙头山打猎.因天气突变, 躲避风雪时无意中发现一处古 庙, 他回忆说: "庙院里到处都是 残垣断壁、 横七竖八的石碑和石 柱, 那时我已顾不得避雪, 认真 地看起每一个石碑的碑文, 其中 看到有 '庙中塑像……左配公孙 杵臼, 右配程婴' 等字样. " 因为 儿时听过 "赵氏孤儿" 的故事, 里 面讲公孙杵臼和程婴就是他的 救命恩人, 经常在家的表哥告 诉我: "怪不得河北邯郸和山西 晋南有人常来这里敬神, 难不成 这里是他们的老祖宗? " 这让王 德晖联想着各种错综复杂的历 史关系, 九龙头也从此给他留下 了神秘的印象. 此后, 他多次去庙里考察, 约 着专家学者, 带上照相机、 纸张、 墨汁、 毛笔等.或对庙院遗迹从 各个角度进行拍摄, 或对碑文进 行抄写、 拓印, 或对有价值的修 庙碑记制作拓片, 他曾专程去西 安碑林博物馆学习拓碑技术, 对 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之后将 大量素材制作成 《九郎山避静仙 台》 作品集.他告诉记者, 为了 能获得第一手的宝贵资料, 有时 晚上住农家, 为走访村中长者了 解情况, 采用实地详细考察和对 照史料相结合的办法以获得准 确的资料信息.为此, 他首次搞 清了从 "奕应侯庙" 到 "救郎庙" 的演变历史.现在, 救郎山奕应 侯庙已列入延安市文物保护单 位, 《救郎山的传说》 已被评定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也成为 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奕应侯 庙的保护、 开发也得到各级政府 的关注和重视. 家乡的石门峡不仅有动人的 民间传说, 还有美丽的峡谷风光, 匏悠渲写┕, 古时 "匏 涛" 就是韩城八景之一.这引发 了王德晖对开发漂流的设想.他说: "从2007年起, 我就和村民们 多次对石门峡谷进行考察, 对漂 流的可行性、 起始地点的选择、 中 转休息地点、 有利及不利因素等, 作了详细论证并写出方案, 后被 西北大学设计院采纳. " 在设计方 案中, 他提供的石门峡自然风光 图片和人文景观文字等资料也被 大量采用.最终, 石门峡漂流项 目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