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鱼饵虫 | 2013-10-25 |
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5
5 5 编辑
邮箱: h x g @ x mw b . c o m. c n 读者来信: d z l x @ x mw b . c o m. c n B
3 2
0 1
5 年1月25日星期日 / 醉了戈壁 刘沙新疆的焉耆,早在秦 汉时代便是著名的三十六 国中的一国,后来更是成 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重 镇. 然而, 随着边关不再古 月陨落,曾经的灿若星辰 便已黯然…… 直到很多年后,一个 叫李瑞琴的人,才让这片 渐行渐远的土地,重又回 到了今人的视野里.绵延 千年的茫茫戈壁,亘古至 今的不毛之地,竟让李瑞 琴奇迹般的弄出了一片叫 乡都 的绿洲.乡都是法 语 的音译,意为 金色的田 野 , 中文翻译为 葡萄故 乡, 美酒之都 . -../ 年, 山 东人李瑞琴怀揣着一个宏 伟的梦想,立志要把千里 戈壁滩变成万亩葡萄园. 她的儿子至今都记得 当年开荒种地时,跟着妈 妈在戈壁滩上睡地窝子住 井房的情景: 冬天的夜 里,呼啸的寒风在地窝子 肆虐,冷得我们整夜睡不 着觉,只好半夜里 起来生火炉, 又怕火 炉燃起来, 只好一家 人围在一起轮流迷 糊着;
而到了夏天, 整个戈壁滩就变成了一个 大火炉,而且只聚热不散 热, 到了夜里, 地窝子里酷 暑难耐,一家人只好站在 夜空下数星星…… 今天, 四万亩葡萄园、 年产千吨葡萄酒、万吨规 模的法式酒窖和三百万株 防风林成就了李瑞琴这个 曾经的新疆知青的伟大梦 想: 我要酿中国最好的葡 萄酒 . 而由李瑞琴领衔的仪 尔乡都酒业,也已成为了 世界认识中国葡萄酒的窗 口. 法国酿酒师多米尼克、 澳大利亚园艺师丹尼尔, 便是通过乡都这扇窗, 看 到了中国葡萄酒未来的发 展而成为了李瑞琴 的合作伙伴. -/ 年前, 当李 瑞琴收获了戈壁滩 上第一粒葡萄的那 一刻,我正从巴黎前往博 纳的葡萄园. 博纳小镇位于法国勃 艮第著名的 金色之丘 上,我问陪同我参观的小 镇主席杜瓦尔,中国人如 何能酿出自己的好酒.杜 瓦尔不假思索地说,中国 不缺葡萄生长的环境、 土 壤和气候,最好的办法就 是派人来法国学习…… 也就是在这一年, 李 瑞琴把她的儿子送到法国 学习葡萄酒. 如今, 她的儿 子不仅成为了仪尔乡都首 席酿酒师,更是将法国葡 萄酒的技术、文化和精神 传递进了中国. 01-2 年-3 月的一个 午后,我和李瑞琴倘佯在 乡都的万亩葡萄园,她拿 着一瓶乡都的经典之作 安东尼 干红葡萄酒, 跟 我讲述着这款酒的故事. 安东尼 干红葡萄酒 诞生于
0330 年, 它是精选 了最佳赤霞珠葡萄,经过 酿酒师在橡木桶中精心照 料酿制而成的酒.法胫 名先锋艺术家尼古拉・安 东尼在品尝后,当场挥笔 作画为此款酒设计了酒标 ……如今, 安东尼 干红 葡萄酒已被人们誉为是用 中法两国的文化和精神共 同酿出来的一款 瓶中艺 术 .我眼前忽然浮现出了 法国著名的 金色之丘 , 今天的乡都,不就是中国 的 金色之丘 吗?一样的 午后一样的夕阳,甚至连 空气里弥漫着的酵母和葡 萄汁的香味都是一样的. 阳光里斑斓的葡萄叶子在 弥漫, 仿佛是尼古拉 ・ 安东 尼在作画……当年杜瓦尔 的一句经典之言随风而 至: 总有一个中国人, 会 在中国的土地上酿出让世 界震惊的好酒. 浅草寺游踪卞建林这天, 在东京坐地铁去浅草寺. 寺前有一条购物街,十分热闹,因国内也大都如 此, 故不以为奇. 寺中香火较盛, 同伴烧香拜佛, 我乘空 抽了一个签. 很快, 从浅草寺后门出来, 向右手方向, 走至一个 街角, 有一家咖啡店, 小而温馨, 本想歇 一下, 喝杯咖啡, 正好已到饭时, 于是吃 饭. 店中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夫妇, 要的是 套餐, 看模样不像游客, 而是附近居民, 来此解决中饭.桌上有浅草寺四周的街 道、 商店的地图供取用. 发现对一些店有 兴趣, 于是饭后按图而行. 想去的银匠铺在二楼,从二墙中间 的楼梯上去. 如果不是手中地图, 很容易 错过.上去后, 右手是一小间工场, 左手 半间是展示区, 里面似是休息的区域. 展 示区里有金银的甲壳虫, 关节都能活动, 十分工巧, 只是对昆虫缺少喜爱. 有一朵 黄金的菊花, 花瓣舒展, 结果问了, 是用 在和服上的. 银的茶叶罐极贵. 有三只小 银杯, 杯底有黄金打上的小太阳, 十分喜爱, 不便宜, 且 成双的形态不如单只的好. 最后, 给家中小孩买了一个 银手镯, 同伴买了金银各一的心形叶片耳饰. 铺中东西 大都手工打制, 为了示范, 在一个银碗边上, 还放了半 成品―― ―敲到一半的、 厚厚的弯曲的一块银圆饼, 不知 要敲多少锤, 才能成碗. 记得在大阪南海车站上面的高 岛百货中, 也有一个捶打铜器的作坊. 日本还是保留了 一些子承父业的匠人传统.以前,记得孩时所居的镇 上, 有秤店、 打铁铺、 白铁匠、 竹木器作坊、 酱园等, 现在 则荡然无存. 这家铺子作为地方文化, 有政府的一些资 助, 估计它面对的顾客亦是小众. 店主人是个朴实本分 的中年男子, 给人印象不错. 离开银匠铺后就是闲逛, 街上有吃穿用各种店.比 较感兴趣的是一家银器店,只是不像前一家自产自销. 看了看几把银壶, 中意的是银皮带扣, 购后可长久使用, 只是不知回国后在哪可配皮革带, 只好作罢.还有一家 卖玳瑁制品的, 也进去看了一下.至于此 处著名的人形烧点心, 似乎兴趣不大. 走到吾妻桥时, 意犹未尽, 但同伴 脸上有几分不情愿, 只得独自吾妻桥走 一个来回, 然后一起坐地铁回去. 德国家庭的子女开支 桂乾元 不少中国人由于要 看病、 养子女和养老 (有 人戏称为 三座用钱大 山 ) ,所以他们大多不敢 消费. 这里, 笔者想简单晒 晒德国人在子女养育方面的开支.据德 国联邦统计局 03-0 年公布的一份资料, 德国人的子女开支也水涨船高,越来越 多了:一个孩子从 其出生到 -4 岁生 日所需的费用平均 为-- 万多欧元 (每 月平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