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2013-10-25
副刊 副刊

2018 年6月4日星期一

24 24 本社社址: 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 号 电子信箱: rmrb@people.

cn 邮政编码:

100733 电话查号台:

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

电话: (010)

65368901、

65368903 广告部

电话: (010)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 元 零售每份 1.80 元 广告许可证: 京工商广字第

003 号 昨日本报(北京)开印:

3 时20 分 印完:

5 时40 分 我和 《人民日报》 的缘分, 简言之, 是 渊源广、 感情深――我爱 《人民日报》 这 个教我已近六十年的老师.

1959 年9月1日, 是我在北京大学读 一年级的第一天, 从那天起, 《人民日报》 我没有一天不读.只不过, 我进外交部 工作前, 那时的 《人民日报》 每天还通常 只有四个版, 我每版都不落.在北大和 外国语大学的七年里, 更是每日午饭前 站在食堂外的报纸专栏前读的.后来报 纸越来越厚, 我只能选择阅读中央领导 的讲话及重大外交和国际新闻了. 我对 《人民日报》 有亲近感, 首先因 为它是我们的党报.我和我青少年时学 习的榜样雷锋同岁, 出生在

1940 年.五 岁时家乡山东胶州湾之南来了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那年才幸福地上了初小一年 级.1950 年我十岁, 第一次看到大卡车, 有了长大后要当汽车司机的美梦.1953 年我考上我们县有史以来第一所中学, 开始读到报纸, 又萌发了当记者的理想. 对我来说, 《人民日报》 亦导师亦战 友.我从 《人民日报》 学党和国家的最新 政策、 国际动态、 社情民意等多种有价值 信息, 也阅读过名家所写的国际评论、 涉 及中外历史地理的精彩文章.我从非洲 开始外交生涯, 后来又陆续供职新闻司、 做发言人、驻联合国代表、外交部副部长、 驻美国大使、 外交部部长.回首每一 段经历,通过努力学习,逐渐办事有自信, 走路有方向, 迈步有底气, 我感觉, 这 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 《人民日报》 这个老 师的帮助指点, 也得益于报社一批领导、 朋友的热心支持. 我当新闻司副司长时, 日本外务省 新闻俱乐部邀请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 部里让我任代表团团长.报名参团的都 是国内大报的资深记者, 很多人的 行政 级别 和我差不多甚至比我高.我觉得 自己当团长底气不足, 就去向钱其琛同 志建议, 让我当副团长, 另找级别高的新 闻界领导当团长.老钱直接把球踢回给 我说: 那你自己提个人选上报. 我常给 《人民日报》 副刊投稿, 与 《人民日报》 比 较熟悉, 于是商请人民日报社派一位正 部级的领导来给我们当团长.很快得到 人民日报社的肯定回复, 总编辑谭文瑞 应邀出任. 《人民日报》 的很多报道, 是对中国外 交工作的鼎力支持, 对我个人的工作也有 很多直接帮助.1987 年的

5 月23 日, 《人 民日报》 头版头条刊登 《邓小平和金日成 亲切会晤》 的大幅照片.我当时是外交部 新闻司司长, 感到两位领导人热烈拥抱的 照片抓拍得好、 非常传神, 立即请 《人民日 报》 放大五张照片赠送朝鲜客人.我任外 交部新闻司科员时, 曾和一同事陪同十二 位外宾乘火车出行.尽管十四人每人都 有软卧票, 但车上只给我们八个铺位.我 到餐车找列车长投诉, 但他眼也不眨地说 一个多余的卧铺也没有 , 坚称一定是车 站 擅自多卖了票 .但就是这位列车长, 同时碰到摆威风的铁路局局长时, 却忙不 迭地道歉, 派人去准备床铺.一切看得 我目瞪口呆.我为自己的受骗感到愤怒,但也急中生智,从行李中取出一份《人民日报》 , 告诉他 报纸上面登载着国 家领导人会见这批外国客人的照片 , 强 调了这批客人的身份.原来悬空的六张 卧铺票瞬间有了着落. 后来, 我还就此见闻写了一篇批评 不良风气的短稿投给 《人民日报》 .这短 稿刊登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