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哎呦为公主坟 | 2013-11-24 |
1983 年, 李仪俊率先利用重心方法测算了1912―1978 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的 路径, 并与日本、 美国人口轨迹演变进行了比较, 揭示了城市化进程引导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深层次原 ・
8 8 ・ 张倩肖、 王春艳: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人力资源重心空间变动比较 因[ 3].2002 年刘宇伟利用重心理论揭示了营销渠道的理论研究是从以效率、 效益转向以权力、 冲突, 再转向以关系、 战略联盟为重心的研究[ 4].之后刘明国在《 经济长期增长研究: 以谈判势力为重心的 分析》 中用现实焦点问题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规律, 对全球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增长事 实尤其是转轨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 5].曹广忠、 刘涛研究了北京市制造业就业分 布重心变动, 以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 认为新建高新技术制造业主要分布在
2 环至
3 环, 并向东北方向变动, 且就业重心与之趋同[ 6].张成虎、 胡啸兵、 王铁山比较分析2004―2009 年中 国经济增长重心和金融增长重心空间演变轨迹, 认为我国区域经济、 金融增长动力空间分布不平衡, 并且这种不平衡状态还在持续加剧[ 7].孙婷、 黄建山对44 个国家的国民总收入、 外商投资、 人口与技 术重心的空间分布、 移动轨迹、 移动速度进行了研究, 认为世界经济重心与技术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 还会持续, 技术和人口重心还将持续向低纬度、 低经度移动[ 8]. 有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转移的研究有: 孙翊、 熊文、 王铮探讨了政策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 转移的影响力度[ 9];
毛英、 赵红利用中国省级行业样本检验了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 性[ 10];
王力运用空间基尼系数、 空间集聚度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度变动作了实证研究, 发现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集聚度较低, 各产业集聚特性有所差异, 且存在集聚与扩散并存的态势[ 11]. 重心理论能直观清晰地解释经济现象的空间布局特性与变动轨迹.Fujita、 Krugman 和Venables 在他们的著作《 空间经济学―城市、 区域与国际贸易》中阐述: 空间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解释地理空间 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 他们利用图灵机器方法和数值算法, 解释了 跑道经济 、 产业集聚生产的空 间区位选择[ 12].阮光珍在《 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一书中谈到交易费用降低是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 的重要动因[ 13].通过分析现有资料我们可以发现, 运用重心理论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人力资源 重心空间轨迹变动的研究还很少, 考虑到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受技术创新和智力支持的制约, 本文尝试 利用经济重心理论解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人力资源重心轨迹变动, 力求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空间 均衡发展、 人才合理配置提供政策建议.
三、重心理论及测算方法 经济重心类似于物理学中的物体重心, 本文使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与人力资源重心模型参照 孙孙翊、 熊文、 王铮对高技术产业重心刻画的思路[ 14], 认为各省、 直辖市的主要高新技术产值、 技术创 新能力、 高新技术人力资源重心都在各行政区域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对一个有多级区划的行政区 域来讲, 本文将具有某种特性的重心刻画为: X ― = ∑ n i =
0 xi Mi ∑ n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