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4-07-20 |
2009 年的一天,王远碧突发中风,导致偏瘫, 失去自由行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从此, 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因为给老人治病,变 得更加窘迫. 随后,袁永华决定卖掉自 己的房子,老两口也因此将户口迁到女 儿家一起生活. 女儿既要工作又要顾家. 为了不给 女儿带来麻烦,在一次谈话中,袁永华和 王远碧向女儿提出想法, 希望百年之后 捐献遗体. 袁静一开始无法接受. 现在墓地这么贵,我 们家负担不起,买了也是浪费土地资源. 我们走了 之后,你 们还要办葬礼,又 麻烦又浪费金钱. 老两口认为,如果自己身上的器 官能被用来救活别人,或是用于医学研 究,他们的生命就有了价值和意义. 一 番语重心长的谈话,让袁静充分理解父 母的决定.
2010 年的一天,袁静联系省红十字 会遗体(器 官 )捐 赠中心,不 久 ,老 两口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
2013 年底,袁永 华不幸患上肺癌, 次年初不幸离世,遗 体捐献给了红十字会. 今年
4 月7日, 王远碧在与疾病斗争多年后,病情突然 加重撒手人寰,袁静再一次拨打了省红 十字会电话. 随后,王远碧的遗体被送 往省红十字会遗体(器 官 )捐 赠中心安医大接受站. 袁静明白父母的用心, 她和爱人也 决定在退休之后签订遗体捐赠协议. 正 上大学的儿子以及身边的朋友亲戚也十 分理解和支持他们的这一善举, 有的也 已加入到遗体捐赠的队伍中来. 能够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比直 接火化更有意义, 也算是我们对社会作 出的一点点贡献. 袁静说. ・ 百姓故事 捐献骨髓救他人
本报记者 范孝东 本报通讯员 陈玉琴 捐髓救人是我的幸运,希望我的干 细胞能够为这位病人带去福音.
4 月22 日, 在省城合肥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采 集捐献,淮南小伙李允辉满脸欣慰. 熟悉李允辉的人都知道, 他是一名 公益青年. 从上大学时第一次献血以来, 每年两次不间断无偿献血, 成了李允辉 雷打不动的习惯. 参加工作后,他多次参 与并组织资助贫困地区学生的公益活动,每年向皖南山区孩子捐款捐物.
2014 年,还是建设银行淮南分行职 工的李允辉, 从淮南市宣传活动中了解 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 他没有犹豫 便献血留样, 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 胞捐献志愿者. 从那之后,我时刻都在想着有朝一 日自己能成为配型成功者, 用自己的造 血干细胞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李允辉 说,淮南已经有
16 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 干细胞, 他期待着自己的名字能被这极 小的概率幸运 砸中 .
2018 年底,已经被调往巢湖工作的 李允辉, 突然接到淮南市红十字会工作 人员的电话说, 他与一名重症血液病患 者初配成功. 当被征询是否愿意捐献时, 他没有任何疑虑: 我都等了这么多年, 肯定要捐献,没有什么好说的! 担心父 母担忧、不理解这一举动,李允辉和妻子 商议,干脆不告诉他们捐献的事. 由于平时工作十分繁忙, 李允辉只 有周末才能赶回淮南, 为了充分配合做 好采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李允辉利用 休息时间从巢湖赶回淮南, 参加配型采 样、体检、复检,为了延续患者的生命,他 开始和时间赛跑.
4 月22 日, 李允辉走进了采集手术 室,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为我省银 行系统第一位、 全省第
166 例造血干细 胞捐献者. 能救人一命,是我十几年公 益之路的最大收获,我感到很荣幸,也很 值得, 今后我会在公益之路上继续走下 去. 李允辉说. ・ 文化传真・ ・ 民生快递・ 黄山旅游铁路建设签定协议 本报讯 (记者 吴江海)5 月12 日, 黄山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京投投 资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