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达达恰西瓜 2014-08-10

30 分钟, 在3个不同的新闻资讯类 APP上, 某地产企业广告进行了首页推荐, 在另一款 社交APP上, 某婚纱摄影广告做了 头条推荐 . 业内专家介绍, APP通过分析用户上网浏览记 录, 并结合用户定位和性别等身份信息, 可绘制成用 户肖像, 从而实现广告的精准推送. 不少用户质疑: 自己仅在 A 平台发布过信息, 为什么B平台能够精准推送广告?长期从事程序化 广告研究的专家吴俊告诉记者, A 平台根据用户的 浏览偏好, 将用户的手机打上了 标签 , 而这些 标签 与手机的设备识别码是相对应的.当用户使用 B 平台的相关服务时, B 平台可以通过设备识别码 来调取相应的 标签 信息, 从而实现了跨平台的精 准广告推送. 业内把这些精准推送的广告称为 '

程序化广 告'

.平台根据用户行为给其打上对应 '

标签'

后, 在后台以竞价或自动个性化方式为广告主作精准投 放. 吴俊表示, 一般情况下, 网络服务提供商不会将 标签 对应者的原始信息透露给广告主. 记者发现, 多款 APP 在用户协议中明示: 会 根据用户浏览痕迹制作用户 标签 并用于个性 化广告推送, 但未明确是否与其他平台共享用户 标签 . 根据此前出台的 《互联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指 南》 的相关规定, 完全依靠自动化处理的用户画像技 术应用于精准营销、 搜索结果排序、 个性化推送新 闻、 定向投放广告等, 可事先不经用户明确授权, 但 应确保用户有反对或者拒绝的权利. 记者调查发现, 用户反对或者拒绝的权利并未 得到有效保障.大部分APP很难找到关闭 个性化 广告推送 的按钮, 即使是能够进行关闭操作的 APP, 关闭按钮也往往藏身于多个操作步骤之后, 想要关闭很不便捷. 扫二维码阅读更多相关内容 短

网址: http://shouji.lyd.com. cn/n/898033 ? 浏览就会被 精准广告 骚扰 用户手机 标签 通过设备识别码实现共享, 想关闭 推送 很难 应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大数据应用带来了机遇与便利, 也带来了用户对自身隐私安全的担忧 谁动了我的 个人信息? 日前, APP 专项治理工作组在中央网信办、 工信部、 公安 部、 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 开展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 信息安全评估, 发现一些APP存在强制授权、 过度索权、 超范围 收集个人信息等问题. 近日, 为了明确界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方面的违法违规 行为, APP专项治理工作组起草的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 信息行为认定方法 (征求意见稿) 》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为APP 运营者自查自纠提供指引, 为APP评估和处置提供参考. 记者在手机上打开一款新安 装的旅游类 APP, 还未进入程序, 启动页面上首先就接连跳出多项 权限申请.然而, 即使全部选择禁 止, 要想进一步使用该 APP, 在用 户注册时必须一并同意其附带的 隐私政策.细读这些条款不难发 现, 其在描述信息收集类别上不仅 比较笼统, 而且充斥大量技术专用 名词.

2018 年年底, 中国消费者协 会发布的 《100款APP个人信息收 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 显示,

10 类100 款APP 中, 多达

91 款APP 列出的权限存在涉嫌 越界 过度 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特别 是在有关隐私条款上, 报告显示当 前许多手机 APP 存在诸如隐私条 款笼统不清, 不主动向用户展示或 展示内容晦涩冗长, 没有为用户提 供访问、 更正、 删除个人信息的途 径, 大量收集与所提供服务无直接 关联的个人信息等典型问题. 在我们对安卓手机 APP 的 检测中, 可能涉及获取的隐私权 限包括读取位置信息、 手机号码、 联系人、 通话记录、 打开摄像头、 使用话筒录音等共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