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ou—灰機 | 2019-08-01 |
品质不讲究, 但必定是绿茶.如果是上乘的毛尖最 好, 它的无参无差、 无絮无芒能让人一下子安静下来.唯 有白色的、 透明的玻璃杯, 才能将绿茶的形、 色尽揽眼里, 让舌尖上的味蕾 观看 饮茶的过程. 无茶不静, 今天也不例外.现在, 翠绿的一叶一芽起 浮沉落间, 已沁出了毛尖的清香, 溢出了杯沿. 放下有来头、 无理由的烦忧, 先喝一口
38 度的茶水, 让热汤从鼻息到口腔、 再到肠胃、 最后到大脑, 温暖了身体 和思想. 茶如人生. 喜喝茶, 就爱联想. 一沏翠芽.如针嫩芽穿着浓郁的 军装 , 列队齐兵 立于杯中, 沉在水里.再细看, 那一叶一芽却是特立独 行, 你拥我挤、 你争我抢、 你追我赶地绝尘于杯底.层迭 起伏中, 尽显青春的激扬、 张扬.小啜一口, 清澈的茶汤 味苦、 青涩. 少年不知愁滋味, 独上高楼强说愁. 人到壮年, 愁字 是紧锁的眉头、 悠长的叹息, 如同二沏翠芽. 沸水的侵扰, 打乱了整齐的方阵.略显疏松的茶叶你 疾我缓、 横七竖八地四处飘散.在水的冲击下、 茶叶的碰 撞中, 仍有部分叶芽仍坚持着挺立身姿.从碧绿到青绿, 汤色悄无声息地变淡.大饮一口, 减了几分生爆、 增了几 分回甜, 少了几分青涩、 多了几分柔顺.只有最后几啜, 还 原了一沏的难言苦涩, 而不是冲动的生涩. 三沏翠芽.汤色灰白, 曾经挺立的叶芽变得慵懒, 曾 经的清甜变得无味.沸水已搅不起多少沉浮, 茶 香 已撩 拨不起太多情绪.茶味虽与白开水接近, 却还得饮下.一 连灌下好几口.一则是因为坐下来慢慢品茶的时机不多, 二来是对茶色已不再挑剔, 对茶味已不再专一. 右手握笔, 左手捧杯, 一口接着一口地送入唇中.茶 能止渴、 能让空着的左手有事干. 茶就是茶, 与视觉、 味觉无关.茶喝了, 事也办了, 当然, 焦虑的事又少了一桩. 茶要趁温喝, 事要趁情办.闲下来, 一定要好好喝一 杯好茶. 先喝了这杯茶 文子 王老二看到在半山腰上种下连片的二十多亩茶叶, 在 春风的轻拂下, 一片片嫩黄清新的茶叶随风摇曳, 形成了 绿色的波浪, 情景颇有点壮观美丽, 但他已无心赏悦, 心里 不断浮现一个人对他家伤害的画面, 让他对那个人的恨已 经入骨. 王老二出生在贫困的苗族家庭里, 因父母没有文化和 劳动技能, 只能靠两只手出卖廉价的体力活, 在贫瘠的大 山里刨土种玉米, 收入十分微薄, 一家四口人居住在破陋 不堪的木瓦房里. 从小就吃了很多苦的王老二, 心里深深明白, 要想让 一家人走上致富路, 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 争取用知识改 变命运.从小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他, 在初三毕业后, 因家中经济十分贫困, 不愿再看到父母为筹学费和生活费 而整日愁眉苦脸的王老二, 决定放弃学业, 选择了南下福 建省一个有名的茶园进行打工的路. 王老二去务工不到一个月, 他们的村里来了扶贫第一 书记郑刚.郑刚上任后, 扎根基层, 挨家挨户进行深入调 查摸底.根据王老二家实际存在的困难, 郑刚与村干部开 会决定, 把他家定为精准贫困户.在帮扶过程中, 郑刚相 继落实政策, 对王老二家的房屋进行危房改造, 厨房里灶 台贴上光亮的墙砖, 厕所里安装干净卫生的水冲式便盆 等, 同时, 他会隔山岔五打电话给身在远方的王老二, 鼓励 他好好学习种茶技术, 将来回家创业走致富路.每次通完 电话, 王老二的心里感觉如春风沐浴, 暖暖的, 同时, 他的 心里已悄悄视郑刚为亲哥哥. 天资聪颖、 勤奋好学的王老二果然不负众望, 在茶园 里呆一年后, 不仅弄懂种茶的程序, 还学会了管理, 被老板 委以重任, 升为组长.职务增长, 工资从原来每月二千多 元增长到四千多元.王老二获得高工资, 但他心里并不满 足, 因为他的心里一直怀揣回家创业致富的梦想.打工一 年半后, 他决然辞工, 包揣一笔为数不少的钱回到家乡, 承 包位于大山腰上的一片荒坡. 王老二回家种茶不久后, 郑刚与村里的党员干部根据 他的务工收入重新进行核算评估, 他家年人均纯收入已超 过当年贫困线.经村民代表通过开院坝会, 一致同意王老 二家脱贫. 整日忙于在山上管理茶叶的王老二获知脱贫的消息 后, 大脑里立即涌现将永远不能再获得国家相关惠民政策 的实惠.一时想不开的他带着怒气冲冲下山找郑刚. 两人见面后, 郑刚语气温和地循循善诱开导, 解释脱 贫不脱政策的路线, 但心里已燃烧怒火的王老二却一句话 都听不进去, 相反, 他认为是郑刚主导从中作梗, 于是把脸 一拉长, 双眼瞪大, 恶狠狠地对着郑刚骂了几句粗话后便 扬长而去. 说来也怪, 王老二骂了郑刚以后, 他家接连发生一连 串倒霉的事.他母亲养的两头大肥猪无故患疾突然死亡, 父亲养的一头大黄牛在山上吃草不小心失足掉崖而亡, 就 连王老二茶园里养的一条看门狗也无踪影地被人盗走. 接踵而至的不幸事, 让王老二心里也想也生气, 最终他归 咎是因郑刚给他家脱贫后带来的晦气, 所以他的心里对郑 刚恨之入骨. 王老二果然是种茶的好手, 种下的茶树在来年的三月 初春, 纷纷抽出嫩黄的叶芽, 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 光.望着长势喜人的茶叶, 王老二心里有点急了. 王老二深知, 采摘三月初为期两周的春茶是最有市场 价的, 一旦错过采摘期, 价值将大打折扣.可此时身负债 款的王老二已没有钱雇佣人采摘茶叶了, 他看着有价却不 能及时采摘的茶叶, 心里痛苦的双脚蹬在地上, 愁眉苦脸 的望着茶园. 王老二. 一股从茶园门方向传来有几分熟悉的声音 让王老二慢慢把头扭看, 是郑刚!后面还跟着八九个人, 每人都手拿农具. 郑刚要报复我骂他吗?一股不祥的预感立即涌上王 老二的心头, 他想起身逃跑, 但为时已晚, 郑刚带领的一伙 人已把他围成一圈.王老二从没见过这种情景, 战战兢兢 问道: 郑刚, 你想干嘛? 见王老二的一副紧张样, 郑刚急 忙解释道 听说你没钱雇工人, 今天我带村里的党员干部 无偿帮你采收茶叶. 不可能, 我家不是已经脱贫了吗? 我说过脱贫不脱政策, 即使你家不是精准贫困户, 但存在 困难, 我们党员干部也要伸出手帮忙. 说完, 郑刚便带着 人走进茶叶地里采摘茶, 望着郑刚不记骂仇无偿奉献的背 影, 王老二愧疚地眼泪不由地流了下来. 采茶(小小说) 周振明 我的老家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中所村, 也就是清代咸 丰元年由安顺府编纂的 《安顺府志》 记载的产茶叶的狗场屯 和鸡场屯以及有茶市的大水桥三者之间的中所屯. 中所村傍西北面有一座坡度平缓面积宽大的土山, 因土 地肥沃种粮质量好产量高, 土地显黄色, 人们就把它称叫 黄 金大坡 .黄金大坡因名气大而成为名山后, 便有僧人在山 上建筑了一座安顺历史上最早的关帝庙, 此乃 天下名山僧 占多 之又一佐证.古书上说: 名山必有寺僧, 有寺僧必有 茶园, 僧必善茗. 僧人饮茶, 就在山上种植茶叶, 随着种植面 积不断扩大, 就形成了大片茶园, 久而久之, 人们便称黄金大 坡向东南面种植着大片茶叶的地方称为茶叶园了.这就是 茶叶园地名的来历.
1973 年, 我家率先到茶叶园建造房屋, 从此居住茶叶 园.从那时起, 每当有人问我家住哪里时, 村里人就说: 他家住在茶叶园. 我家里人也一样回答: 我家住在茶 叶园. 我家从中所村寨迁往茶叶园居住的时候, 那茶叶园里 的茶叶树已经逐渐被挖掉来改种玉米等粮食作物了, 但还 有成行的一蓬蓬的茶叶树, 小鸟在茶叶蓬里筑巢, 在巢穴 里产蛋, 孵蛋生出鸟儿.茶叶蓬间时常有蜘蛛扯网捕捉飞 蛾, 偶尔还能看见有蛇出入, 或者有小兔子活动.我当时 正处童年, 天性好玩, 也调皮, 经常到房屋后面的茶叶园里 去玩耍, 捉迷藏, 掏鸟蛋, 用马尾丝制成活套放置于鸟巢处 捕捉小鸟, 折一根空心的草茎插入到茶叶花蕊里去吮吸蜜 汁, 掏摘茶叶果当弹丸投打小伙伴;
稍微懂事一点后, 便在 玩耍后捡拾干枯的茶叶枝抱回家当柴烧.上学后, 早晨到 茶叶园里去背书, 夏秋季节的晴天放学没事时, 就拿上书 本, 到茶叶园的茶树蓬下去乘凉看书或者做作业, 实在困 顿了, 竟捧着书或者握着笔睡起觉来, 直到自然睡醒, 或者 被父母去找着叫醒. 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 茶叶只能由集体采摘, 加工成干 茶, 交到供销社.那有限的茶叶 交足国家的, 留有集体 的 , 剩下的才能分给社员.在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交购任 务, 已经所剩不多, 集体 (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 再留下一 些, 能分给个人家庭的实在是少得可怜了.完全的 卖盐老 者吃淡菜 啊! 我家住在茶叶园, 近水楼台 '
易'
得月 .母亲经常在 集体采摘叶芽茶过后, 去捡摘一点漏采的茎干茶叶即 二道 茶 , 经过炒青、 揉捻、 烘干、 晾晒, 制成粗茶, 藏起来备用;
实 在没有 二道茶 可摘, 就摘点上年的老叶子, 用蒸饭的甑子 蒸熟, 晒干, 制成无法揉捻的 片片茶 , 也能当茶叶........